APP下载

老年照护服务的智慧化

2017-11-27邢宇宙

团结 2017年5期
关键词:养老评估老年人

◎邢宇宙

老年照护服务的智慧化

◎邢宇宙

智慧化养老,就是通过老年照护服务信息平台建设,联结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科技产品,更为便捷地获知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生活辅助、健康管理、医疗护理等各种服务,帮助老年人享有独立和尊严的老年生活,乃至延长老年人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时间。这与世界范围内近些年来 “积极养老”和 “在地养老”的理念和实践一致,即基于老年人生命和生活的权利,响应联合国提出的 “独立、参与、尊严、照料和自我实现”的原则,尽可能地实现“去机构化”的照护和满足多元化的需求,提升老年人群体的生命与生活质量。

一、政策、技术变革与社会需求共同驱动智能化养老

首先在政策层面,通过规划等顶层设计引导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在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 “十二五”和 “十三五”规划中,都强调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依托现代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2017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同时在政府主导下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和应用的试点工作,为 “十三五”期间智慧养老的发展确定了方向和目标。

其次,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传统的照护服务模式。研究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智能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居家和社区中的安全和生活,尤其是智能居家、促进体力和锻炼、预防和监测跌倒、自我健康管理等技术 (Meg Morris,2012)。

再次,现有照护服务体系中社会化供给不足、服务碎片化等问题严重,难以有效满足老年照护的需求。尹尚菁和杜鹏利用北京大学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的研究表明,衡量照护需求长度的ADL障碍时间处在上升阶段,且老年人失智的比例也在增加,即长期照护的需求量在增加。与此同时,随着社会转型期人口和家庭结构的转变,传统的子女赡养模式日益受到挑战,一方面是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生活照料、护理、康复和医疗等方面的服务未能实现有效整合。

二、搭建基于评估的老年照护信息平台

智慧化的养老服务,首要的是要建立基于老年人群评估细分的信息平台。老年群体的服务需求表现为从基本生活照料、护理康复、情感关怀、紧急救援和社会参与等全方位和多样性的特点。通过信息平台可以克服传统照护模式中人力不足、信息失真和不透明等弊端,真正发挥评估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根据评估结果分析评估对象的服务需求,作为分配服务资源和制定个体服务方案的依据,并有选择的引入服务提供商,提供普遍性和差异化服务,使得社区管理机构及时响应各类老年人照护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基于老年人综合评估和分类分级指标确定补贴等级等,打破原有的部门分割和政策碎片化,有利于提高保障资金利用效率,是加强各类老年保障政策针对性的重要前提。

为此,老年服务信息平台需要基于老年人综合评估进行设计。一般而言,老年人综合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 (2)家庭状况; (3)收入状况; (4)健康及医疗状况; (5)家庭照护状况。在综合考虑年龄、自理能力、认知能力、健康状况和收入水平等因素基础上,确定老年人状况分类分级指标及评估工具。以社区养老为例,借助于当前社区信息化和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将老年照护服务融合到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中来。由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负责管理,在社区现有人口数据库基础上,核实与完善社区老年人档案信息,结合老年人能力评估结果,建立包括老年人基本信息、居住信息、享受的社会保障与福利信息、能力评估信息、服务需求信息等在内的社区老年服务信息平台,并根据人口变动和定期的能力复评情况,对数据进行更新和实现动态管理。

从机构、社区和居家三类养老模式来看,目前基于信息平台的养老服务管理体系还在探索之中,比如大部分街道或社区还没有建立起基于老年人口数据库的管理和服务平台,对于社区范围内的老年人口总量、结构、健康状况、服务需求等信息掌握不足,对社区服务项目的设置与管理存在滞后性。同时现阶段已有的老年保障政策,对保障对象的分类主要依据年龄或收入水平,缺乏综合性的评估指标体系。

三、通过信息平台构建整合性照护体系

目前老年照护服务中医养结合一直是急需突破的关键点。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养老院侧重于生活照料的供养型床位较多,偏重基本生活照料的“养”,而护理服务和医疗服务较弱。在服务对象层面,失能失智人群的养老照护需求较难得到满足。一些机构无法接收这类老年群体,他们只能生活在家里,家庭照护者需要同时承担来自身体、情感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随着老年人口中高龄化和失能化比例的增加,这种结构性失衡将变得更为突出。因此施巍巍认为,老年人需求的差异化与复杂性,不仅导致了照护服务必须由一系列不同设施所提供的服务构成,来满足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不同照护阶段的各种需求,也需要联结各个服务的提供者与支持者,如在家庭、社区、机构之间构建连续的、桥梁性的服务。

首先,通过平台实现设备、设施和机构之间的联结。平台通过整合一系列智能监测设备,将社区健康管理、慢病干预、认知训练等社区照护服务融合,尤其是医疗与社会照护服务之间的结合,提供连续性和整合性的照护服务。如针对有医疗需求的老年人,信息系统对接整合式医疗服务体系,形成急重病至三级医院、慢性病至社区医院、大病转诊、患者档案共享的医疗服务机制,这将有助于实现在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之间的转换。

其次,通过平台实现各项照护服务团队之间的分工协作。基于信息平台将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服务商、家庭、志愿组织、邻里互助组织均纳入照护服务体系,护理员、社会工作者和康复师等不同类型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也被纳入其中,各方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分工合作,根据老年人动态评估结果确定服务方式、服务提供方与服务内容等,形成专业人员、家庭与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的团队协作模式。

四、通过信息化提升专业和标准化水平

尽管政府主管部门推动行业制定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标准,建立相应的评价认证体系和养老服务设施、人员配备、分类管理、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标准,以及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及养老服务的资格评估、需求评估、质量评估等评估制度,但是在传统的照护服务模式中,不仅这些标准和制度落实的成本较高,而且很难得到有效的监管和评估。因此,在照护服务人力资源短缺等约束条件下,如何真正实现老年照护服务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是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智慧化养老服务系统中的信息留存、透明、可追溯,通过平台和系统优化了服务流程,在兼顾服务效率的同时,有助于提升服务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例如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措施,不仅在服务内容上照顾到不同需求,也在服务时数、频次和项目规划方面形成更为成熟的服务标准,实现服务的精细化。同时信息平台有助于建立对服务机构的有效检查和监管,完善第三方评估等关键机制,为照护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此外,在加速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同时,推动相关领域的行业和技术标准出台,引导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走向成熟,扩大产品的应用和推广。

五、智慧化老年照护服务需要突破的难点

首先,智慧化的养老服务,前期研发和运营投入较大,目前市场购买能力难以有效支撑,这也是当前智慧养老技术转化和应用仍然缓慢的原因之一。未来围绕老年服务的科技创新,需要提供更为有效的政策支撑、资金投入和激励机制等制度保障,推动作为创新主体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持续投入、合作和推广,既要提供老年友好型的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又要形成成功的商业盈利模式。

其次,许多基于智能科技的老年产品和服务可用性较差,无法进行大规模应用和推广。为此在研发过程中需要以挖掘我国老年人群的特征和需求为主,引入服务工程领域的前沿研究方法,如生活实验室的理念,引入老年人群积极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将研发和设计过程与老年人所处的环境相结合,如此,才能真正具有良好的可用性效果。

第三,实现老年照护服务的整合、专业化和标准化,需要大量政策和服务团队作为支撑。在智慧养老产业促进政策的框架之下,需要推动地方政府在信息共享、公共服务政策方面进一步的改进与支持。同时,还有赖于各类照护服务团队的专业化水平,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同步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整合式照护服务的递送。

(邢宇宙,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lt;15YJC840039gt;的阶段性成果/责编 刘玉霞)

猜你喜欢

养老评估老年人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怎么帮他们走出出门“第一公里”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铜川探索党建工作绩效第三方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