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问题及对策

2017-11-26李志艳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3期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困难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社会中重点关注问题,加强大学生就业权益的保护,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本文通过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受到损害的具体表现的简单了解,提出大学生的就业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企业、学校和国家、社会以及学生主体入手,全面地提出了具体的策略。通过加强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进而推动社会整体的和谐进步。

【关键词】就业陷阱 劳动合同保护法 就业权益

【中圖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003-02

随着国家教育的不断普及,大学生数量逐渐增加,但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国家缺少关于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权益受损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虽然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还存在一些漏洞,要让大学毕业生更好的融入社会,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一、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受损的表现

(一)特殊群体歧视

现阶段国家高等教育不断普及大众化,大学生的就业也逐渐向市场化发展,但是国家现阶段的大学生就业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权益的侵犯。其中部分企业歧视特殊就业群体,在招聘过程中,不招聘女性或者在同等条件下男性优先,这些具有性别歧视的条款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就业发展,出了对性别的歧视还有对身高和户籍的歧视。比如某一线城市在招聘过程中,对大学生的录取的准则中,只招收本地户口的学生,很多外地学生仅因为没有本地户口就失去了就业的就会,让社会失去了大量的人才。此外对于身高的限制也让很多大学生失去了就业的机会,最终只能选择相对较差的工作。

(二)就业问题陷阱

除了对特殊群体的歧视,社会上就业问题矛盾的加剧,让大学生在毕业和就业阶段会感到迷茫,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这种机会,给大学生设置圈套。比如,以高薪水、高待遇的条件诱惑大学生,让大学生前来应聘。这种招聘信息,大部分是非法分子想要获取大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欺骗大学生参加工作,在录用后不予兑现。此外还有中介陷阱、试用期陷阱、合同陷阱,这些企业或者个人,用不正常的手段,吸引大学生,严重侵害了大学生的人身权益。而因为国家缺少关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较为缺乏,也给了不法分子和黑心企业有机可乘。

二、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存在问题

国家关于劳动关系的法律有很多,其中劳动保护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应中缺少关于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的法律,部分用人单位面对这种情况钻法律的空子,欺骗大学生,伤害大学的就业权益保护。比如劳动合同法,虽然在保护了大学生就业权益问题,但是对于在实习过程中大学生受到的权益侵害,却没有具体详细的规定,造成实习期间大学生权益不属于劳动合同法的范围内,因此无法收到合法的保护。

(二)导向性和配套性政策发展不均

国家在加强对大学生就业保护的同时,也开始逐渐利用宏观调控手段,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权益保护,然而国家的导向政策和配套政策之间存在一定的问题。国家在改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过程中,虽然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比如:支农、支医等政策,支持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但是,户籍和社保等问题并没有相对应的进行完善,相关配套性政策的措施不够具体,为大学就业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如果,某个毕业的大学生,想要进行自主创业,但是因为户籍和社保等问题,在创业道路上就会面对很多阻碍。虽然大学自主创业成功的概率较大,但是如果缺少户口政策等绿色通道的帮助,就将创业计划真正落实。

三、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具体的策略

(一)从企业学校入手

1.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法律普及

加强大学生对就业法律法规的认识,从自身开始维护就业权益,就要学校开始做起。通过学习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普及指导,引导教育毕业生,在参与企业招聘,选择招聘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的相关材料进行调查,对企业的信息进行全面核实。尤其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对合同进行全面的考量,确定自己的权益没有被损害后,再同企业签订。比如,某高校设立了就业指导部门,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向学生讲解就业权益的保护法律法规,对存在问题的学生给予关心和知道。安排老师帮助学生落实工作问题,为学生客观分析不同企业之间的发展情况,继而让学生自行选择用人单位。此外,还要建立心理咨询教室,为一些出现就业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辅导。

2.提高用人单位的劳动法法律意识

用人单位的根本目的是获取最大利润,因此在和大学生签订劳动合同的过程中,会避免在合同上出现疏漏,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但是用人单位却忽视了对就业人员的权益保护。全面提升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企业应该改变现阶段的招聘思想观念,保证录取制度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在签订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加强对就业人员权益的保护。

(二)从国家社会入手

1.建立健全完善的就业法律法规

现阶段国家关于大学生的就业权益保护的立法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就业保护法律法规不符合社会需求,和现阶段的社会就业情况不能够适应。在大学生就业权益受损的案件中,一部分是因为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对法律的不理解,但是更多的是不法分子知法犯法,利用法律中的漏洞,盗取大学生资料,甚至将大学生作为劳动力,牟取利润。因此国家应该根据国家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完善的健全的法律法规,给用人单位敲响一记警钟,并且让不法分子失去欺骗大学生的机会。现阶段国家的《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都对大学生就业进权益问题进行简单规定,但是国家在学生就业权益保护方面缺少完整的体系,很多大学生在权益受到损害的过程中,找不到合适的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比如,国家应该在就业权益保护的法律中对延长劳动时间、不签劳动合同、收取押金等侵犯权益的问题进行规定,并且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让用人单位不敢知法犯法。

2.对特殊群体制定相应扶持政策

大学生就业困难,但是一些特殊的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就更加困难,比如女大学生就业问题。部分企业对女大学生存在性别歧视,造成很多条件优秀的女大学生得不到工作机会,却让给一些能力较为普通的男学生。不仅要改变企业的观念,因為国家思想中有着较为根深蒂固传统落后的思想,想要全面根除并不容易,因此国家应该联合妇女协会,为女性就业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政府可以适当承担一部分因为女性孕期、婚姻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这样企业的经济问题得到了解决,自然而然就会降低对女性特殊群体的歧视。除此之外,对于存在户籍歧视的城市,实施地方就业保护政策,实际上,户籍歧视真正损害的是企业和城市,企业和城市丧失了大量被户籍拒之门外的人才。比如,国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的方式干预户籍歧视问题,取消农村户口,全面建设普通户口,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从根本解决地区歧视问题。而企业不愿意接受没有经验的大学生也是大学生就业较为困难的原因,在这个问题上,可以采取社、校、企三方合作的方式,建设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加强岗位的锻炼,提升自身技术,继而在毕业后,可以以丰富的职业经历,加入到企业中。

(三)从学生群体入手

1.毕业生加强对就业法律法规的了解

大学生就业权益的保护不止要通过学校企业和社会,还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否则就业权益保护问题不会有本质上的改变。大学生应该全面深入的了解国家关于政策保护方面的问题,全面利用法律知识来武装自己,在权益受到侵犯的过程中就要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比如,一旦发现用人单位存在侵权行为,要勇于和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如果沟通无法解决,就要向当地的就业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还可以向法律部门提出诉讼,让法律部门进行裁决。通过这种方式,让用人单位看见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继而能够有效减少用人单位对就业者的忽视。正是因为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缺少相关法律知识,没有维护自我权益的意识,才给了不法分子欺骗的机会,因此大学身应该增强对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了解,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不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2.毕业生应该全面提高增强维权意识

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带给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的同时,也让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部分大学生对于劳动合同的认识较为肤浅,缺乏维权意识,认为能够被用人单位录用就不用再关心其他问题。大学生提高维权意识是大学生权益保护的前提,只有大学生自动自发的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么企业和社会也会对大学生就业权益引起重视。比如,大学生在接到招聘信息后,要考察该单位是否拥有相关资质和固定的办公场所以及经营场所,最为重要的是注意是否有合同陷阱的存在,保留相关凭据,在发生纠纷后,利用凭据保护自己。只有大学生提高了对自身权益的重视,其他人才会提高对大学生权益的保护,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学习就业法律法规知识,树立维权意识,完善自身实力,在面对不公前,发出自己的声音。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导致大学生人数数量上的激增,就业矛盾也就越发的明显。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问题,保护大学生就业权益,是社会各界需要共同面对,共同解决的问题,保护大学生的就业权益不受侵害,需要国家、企业、学校和大学生之间全面合作,在加强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的同时,推动社会的就业和教育全面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雪.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 [2]李冲.我国大学生平等就业法律保护研究[D].安徽大学,2016.

[3]崔炳利.大学生就业政策法律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6,(19):282.

作者简介:

李志艳(1979年9月-),女,汉族,吉林省四平市人,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现供职于长春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