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研协同下的“三双”教学团队创新与实践

2017-11-26李向明程熙熙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3期
关键词:协同校企教研

李向明 程熙熙

【中图分类号】TU3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217-02

在上海市教委和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的指导与支持下,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大型高科技中央企业)深度合作,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共进”理念,共同创建了校企“双主体”二级学院——“大唐信息技术学院”,深入推进了校企深度融合模式的创新。校企以实施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构建了校企“三双”教学团队,学院和企业采用双向聘任制,共同对教师与员工面试和聘任,共同设计了“双岗”(教师岗和工程师岗互聘)、“双职”(教师职责与企业岗位职责互担)、“双师”(教学能力和企业研发能力互通)的“三双”教学团队,实施了“面向工作岗位、基于工作过程、融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确立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多年的“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渗透融合,工学交替结合”这种新常态的探索和实践,校企逐步完善双主体办学模式,联合招聘、共同培养,培育了“三双”教学团队的优质土壤环境。校企共同设计教学成果导向、产教研协同、人事改革等有效机制来保障“三双”教学团队健康、快速的成长与发展。

目前“三双”教学团队围绕集团公司所属多家企业的产业方向进行了产品孵化、自主研发,并获得了多项产品专利,遴选了一批产品转化为教学资源,团队素质能力明显提升;培养学生在全国多个职业技能赛项中获得优异成绩,学生就业率和满意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三双”教学团队的生态环境正呈现出强劲的办学活力和竞争力。

一、培育“三双”教学团队优质土壤的环境

在职业教育改革和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总体精神指导下,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在办学机制上校企共同创新,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校企深度融合,成功培育的校企“三双”教学团队是建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而达成的,它们分别是:实施“双岗、双职、双薪”,创新人才资源校企共享环境;项目引领,产教研高度协同的基地共赢运行环境;遵照“共同规划、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双主体办学的共赢环境,校企重点打造集技术研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大赛服务、生产示范等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并且在实际的运行当中不断完善和改进,目前状态良好,促进了团队的成长,进一步提升了专业内涵建设。

二、构建 “三双”教学团队有效保障机制

校企“双主体”的二级学院,通过创建校企协同教师培养途径,实行校企协同共抓培养、理实结合推进双师,项目引领强化能力、注重改革提升水平;通过实施“双岗、双职、双薪”政策稳定队伍机制,形成校企“双岗”任务互通、研发教学练就“双师”,多劳多得“双薪”提高收入、事业留人稳定队伍;通过构建成果导向推进教学机制,树立成果导向观念、面向岗位设置课程,能力本位适应未来、反向设计推进教学。通过多年的试点,目前校企联合招聘培养有丰富的行业工作经验的教师达到10余人,逐步形成了一支“懂产业、善教学、能研发、会服务”的高职专业教学团队。

1.成果导向教育的教学改革机制

1.1 开展“面向工作岗位、基于工作过程、融入职业标准”的教学改革

推行“项目工单”教学模式,创新轮岗、选岗、顶岗形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校企资源,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通过“三双”教学团队优质配置,形成企业骨干工程师提供最新技术支持和资源支持,专业骨干教师进行课程体系的教学设计。通过“工单基础训练”融合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工单专项训练”进行轮岗融合岗位核心课程;通过“工单综合训练”进行选岗融合项目开发与毕业综合训练报告,逐步形成教师转换为项目经理;学生转换为企业员工;教务转换为企业管理;教学监督转换为质量控制;教学内容转换为实际项目;上课转换为做项目;考试转换为工程评测。

1.2 构建符合专业群发展的“B+C”课程体系

校企双方在课程设置上采用“B+C”(Basics Knowledge+Core Technique)模式,即基础知识加核心技术课程体系;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与就业志向,进行专业模块课程的自主选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运行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B”课程是通过开设移动互联网专业通用基础课程,如“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既可以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又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和提高提供理论知识储备,使学生更具发展潜力。“C”课程即按照移动互联网专业岗位的核心技术能力课程,培养不同方向的技术人才。校企对接岗位标准,遴选研发项目,校企协同转化教学资源。

1.3 开拓技能大师带教徒弟培养途径

首席技师工作室主要目标是进行产教融合项目的前瞻技术指导和问题攻坚,成立解决多技术工艺问题为目标的课题攻关小组,完成校企合作促进科研开发任务。首席技师工作室的技能大师开设骨干教师训练营,创建技能课程培训体系和教学模式,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由大师担任带队指导,探索师徒技能传承的长效运行机制,组织学生参与世界级技能竞赛,构建了企业真实研发氛围,营造“职场”环境。

引入行业首席技师,把握创新技术方向,带领团队开发项目,难题攻关,完成技术技能传承——

根据产业发展需求与存在的技术难点,技能大师带领“三双”团队进行一系列的重点难点课题攻关,如:互联网大数据深度挖掘的研究;互联网+教育平台“课程中心”项目;基于移动端的教学比赛评分系统项目;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公共培训统一管理平台项目;开发移动互聯网智能嵌入式实训设备项目;智能终端与云计算结合的Web化的技术课题等,通过大量的项目开发,团队成员积累了项目经验,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研发能力。

校企联合培养、创建实战项目应用培养体系、共同考核,提升青年教师研发能力——

工作室团队迄今已经达到10人,其中首席技能大师1人,学校骨干教师3人,企业优秀工程师4人,联合引进高技能人才2人。

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激发潜力、创新创业有实践——

在产学研协同模式下,利用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载体,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通过技能大师和团队成员以师傅带徒弟方式,已经有一批学生掌握了WEB前端与移动互联开发的核心技术,自发完成了社团网站的设计和开发,一部分学生已经参与企业商业项目,领取了报酬,具备企业初级项目工程师技能水平。

2.产教研协同的推进机制

通过与行业大型高科技中央企业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深度协同,引入集團旗下企业入驻学院的中心基地,把产教研协同落到实处,让校企共建成为主导。“三双”教学团队从人才标准制定、专业共建、师资培养、教学设计、课程开发、实训开发、促进就业等多方面,与职业院校全方位合作,实现行业与专业对接、生产与教学对接、岗位与课程对接,形成企业、院校、学生三赢的人才供给链,助力职业教育发展,形成了“双主体”的产教研协同合作模式。

这种深度融合式发展,打破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生产与教学、工作与学习之间的藩篱,使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形成“合作双赢”共同体,形成产教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

3.“双岗、双职、双薪”的人事改革保障机制

人才是生产力的要素。学院与大唐共商,创新了校企联合招聘,联合培养的“双岗、双职、双薪”人才聘用制度。从系主任、专业主任到负责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都做到一人双岗,一人双职,双职双薪,因此形成了一支教学、工程化的双能专业教学团队。

双聘人员同时承担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岗位职责,通过承担部分教学课程任务,企业专家逐步转变为教学的行家,并能高效地把行业先进技术通过传承后,应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反哺给学生;新聘和原专任教师通过承担和参与企业市场项目,逐步胜任工程开发,从而使自己的知识水平与技术能力保持领先水平。目前团队成员的技术技能涵盖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开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有关专业。联合项目团队校方第一阶段人数正式入职10人,具备硕士学历或行业5年以上经验。企业方中高级职称工程师或行业5年以上经验工程师4人。

通过校企联合招聘、互评互聘机制,建立了“产教融合的双师型”的教学团队,即“双岗、双职、双薪”,校企双方各自落实了制度来保障教学团队的运行,搭建了“首席技师工作室”的平台,从而保障了教学团队在产、教、研方面的高度融合。“三双”机制不仅能稳定队伍,降低双方单位的成本,更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提升团队的总体水平,是一种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4.科研、教学转化反哺循环机制

依据教学的需要遴选研发或科研项目,项目选定后,“三双”教学团队根据生产研发的实际过程制定科研项目的研发方案,在研发的过程中,跟随其进展,编制好技术文档;注重研发与教学有机结合,着力从教学的需求、教材的编写、方法的遴选和实训环节的实施等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项目研发的基础上,将技术文档转化形成教学资源,将研发成果转化形成实训环境设备,实现科研反哺教学的目标。以专业群为基础,搭建教学团队自主学习平台,团队成员通过平台开展线上交流讨论,结合适时的线下沙龙,不断积累项目经验。通过项目确定→研发方案制定→研发与教学互动→转化教学资源→提升研发水平的循环机制,项目转化流程化,最后实现研发反哺教学的目的,有利研发与教学互通互动,共同提高。努力做到循环内涵体现真、新、精,实现培养环节闭环,达到学生就业时人岗匹配。

三、收获“三双”教学团队示范与创新的累累硕果

1.移动互联网技术专业群的核心专业教学团队已经形成

“三双”团队成员在产教研协同基地建设中,参与“研发与创新孵化中心”建设,致力于产教融合,为企业职工、教师、学生提供双创支撑。参与建设“工学结合实训中心”,致力于企业项目与教学任务的转换,把最新的技术与岗位能力导入到教学过程中。在“首席技师工作室”带领下,以大师引领科研课题攻关、培养青年教师科研开发能力,提升师资队伍专业水平。整个产教研协同基地为平台支撑,发挥出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体现了示范性与创新性。一支适应移动互联网技术专业群发展的核心专业教学团队已经形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成为上海市高职高专院校市级教学团队。

2.产教研协同建设成果丰硕

校企双方通过产教研平台建立技术团队、产品项目孵化投融资、项目产品开发协调管理、场地设施、对外创业服务等全方位支撑创新创业项目、产品的孵化和发展,取得显著成果:《开发场景式、模块化物联网环境监测产品》、《开发智慧校园点名、考勤、访客系统产品》、《在线职业教育学习与协同平台》等多项移动互联网产品项目孵化;校企双方联合申报软件著作权、专利共7项,2项软件产品证书,近三年获得横向与纵向课题累计金额达610万元,提供技术服务累计金额达245.6万元。科研项目转让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也成绩显著:

(1)虚拟现实仿真平台3套(移动通信设备维护、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移动通信工程实践)。

(2)校本教材7本(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无线网络设备维护、无线优化技术、iOS程序开发项目教程、通信工程技术、路测原理与技术、移动通信勘察原理及实施)。

(3)教学资源100多项(课程动画视频动画企业项目遴选与序化教学项目)。

(4)再建和完成学院课程中心平台网络课程7门,上海市精品课程4门。

3.人才培养质量绩效凸现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改革有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近几年来二级学院学生在展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竞赛上大放异彩。

学生屡获得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总决赛一等奖;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应用”上海选拔赛第一名,进军总决赛,荣获三等奖;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移动互联网软件应用开发”上海选拔赛第一名,进军总决赛荣获三等奖;全国职业技能大赛“4G全网建设技术” 进军总决赛,荣获三等奖;上海市星光杯“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一等奖;“网站设计”一等奖;全国蓝桥杯“JAVA程序设计”大赛上海一等奖第一名。连续三年学生职业技能高级证书率90%以上,就业率、签约率100%。

四、支撑“三双”教学团队建设的示范与创新

校企深度合作是基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根本,产教研基地构建是平台,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是核心,个性化学徒制施教是途径,“双岗、双职、双薪”机制是保障,项目开发、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是关键,走出一条促进产业链、专业链、人才链协调发展和有效对接的校企合作新路子。

1.三大平台的协同发展是“三双”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支撑载体

以“双主体”模式下的“校企产教研协同基地”,有三个平台:“研发与创新孵化中心”,致力于产教融合,为企业职工、教师、学生提供双创支撑;“工学结合实训中心”,致力于企业项目与教学任务的转换,把最新的技术与岗位能力导入到教学过程中;“首席技师工作室”,以大师引领科研课题攻关、培养青年教师科研开发能力,提升师资队伍专业水平。整个产教研协同基地为平台支撑,发挥出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以及示范与创新性。

2.首席技师工作室是“三双”教学团队育人的天然摇篮

立足高职院校建设首席技师工作室,坚持市场导向和产教融合的重要探索与实践,以大师为核心,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以“双师型”师资培养为目标,以提升专业教师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名师传帮带作用,增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实操技能,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有效解决理实一体化问题,促进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形成结构合理、梯次有序、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技能过硬的优秀教师团队,为践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要任务提供了育人摇篮。

3.实行“双师、双岗、双薪”的人事制度改革是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的重要保障

为保障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推出实施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人事人配制度重大改革,实行“双岗、双职、双薪”薪酬分配与激励体系,为构建“懂产业、善教学、能研发、会服务”的高职专业教学团队提供重要的保障。

旨在将学院的专任教师派往企业一线,加强锻炼,增长实踐知识和才干;吸引企业一线的管理者、专家和技术骨干入学院,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外聘教师队伍,并且将专任教师和企业的管理者、专家、技术骨干有效地组织在一起,共同投身于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真正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校企协同共抓培养、推进双师“产教融合”,项目引领强化能力、注重改革提升水平。通过“校企双岗任务”互通、研发教学练就双师,多劳多得提高收入、事业留人稳定队伍。

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共赢机制,共建“产教研融合”双师团队,开拓校企产教研协同基地平台的发展,最终打造出一流水平的专业。

猜你喜欢

协同校企教研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京津冀协同发展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