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理工科大学音乐公共课教学

2017-11-26谢娟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3期
关键词:现状措施

【摘要】大学音乐公开课教学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理工科学生对音乐素质教育普遍重视不够。本文通过对理工科院校音乐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建议与设想。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 音乐公开课 现状 措施

【基金项目】湖南工业大学校级教改课题2013年一般资助项目。

【中图分类号】J60-4;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178-02

一、理工科大学音乐公共课的意义

大学音乐公共课是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普遍的艺术类选修课。它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创造力的开发、思维方式的拓展、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首先,音乐可以提高人的审美鉴赏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其对学生健康性格的养成和美好心灵的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当下的大学生不再仅仅只是围绕着应试考试与专业,音乐可以让人更加懂得生活。其次,音乐是一種抽象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提高我们的审美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水平。它的非线性思维,帮助拓展想象力,提高创造力。尤其对于理工科的学生,他们的学习都是接触相关的定理、定律等相关专业术语,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形成了严谨、严格遵循规范等特点,他们注重技能与专业知识的训练,从而较容易缺乏想象力和创新力。而音乐带给人的创造力这恰恰是一种最好的互补,它能够引导理工科学生学会用全新的思维方法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也能够给人带来放松与愉悦。所以,探讨理工科大学的公共音乐课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性。

二、教学现状分析与原因

(一)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方面

在理工科大学,音乐公开课一般是采用选修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其普遍存在着对该课不够重视的问题,无论是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老师对其教学的严谨都有体现。首先,在认知上,学生对该课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音乐鉴赏课真正的作用。而仅仅是把它当作一个修学分的课程,音乐虽不像数学物理等立马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但它却可以对一个人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与状态。其次,老师过度忽视了大学专业音乐教育与公共音乐教育的区别。公共音乐教育虽不同于音乐学院的专业教育,但并不同于它不需要认真的对待。理工科公共音乐的教学现状,普遍都是多媒体播放、传统式的灌输,忽视了因材施教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导致大学公共音乐课学生兴致不高,学习效果不好。没有针对理工科学生的特点,如对音乐基理论知识知之甚少,几乎很多人不认识五线谱,对音乐的鉴赏也仅停留在当下的流行音乐等情况,而去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采取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与其它院校大学生一样普遍喜欢音乐,如没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缺乏赏析经典名曲的能力,也就无法达到艺术可以影响并改变一个人。因此,必须重视教学观念与学习态度。

(二)课程设置与教材选择方面

虽然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公共音乐鉴赏这门课程,但是在课程的设置上依然不够科学,设置的课时相比于其他课程来说较少,鉴赏能力真正的提高,需要足够的课时去讲授音乐基础理论和作品赏析,课时不够会导致授课的内容讲解的不够全面与透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再者针对目前高校公共音乐课的教材有很多,有的高校在进行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时对学生的要求较低,教材选择不够合理,没有选择适合理工科学生知识点和趣味性都较强的教材。其赏析内容几乎都是国外的古典音乐,或某一个古典时期的作品,会让毫无音乐底蕴的学生,刚接触就觉得难以理解,甚至产生一种错误的观点:觉得高雅的音乐是不适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这些教学现状都是不利于公共音乐课的开展。

三、改革的措施

综合教学现状分析,理工科大学的音乐公共教育是有别于音乐学院的专业教育,既不能过于专业又不能过于简单,需要恰当使用课程教学的方法,在两者之间获取发展的空间。针对教学观念的转变、教教学方法的改革等进行探讨并提出优化对策。这对于促进理工科大学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转变学习观念,优化课程结构

公共音乐鉴赏课虽是选修课,但开设公共音乐课程就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通过学习音乐基础知识、赏析经典作品、参加艺术活动等课程和实践环节,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为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首先我们得转变学习观念,意识到高雅的审美品位可以提高人文素养,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明确课程目标,从态度上重视该课程。其次,我们需要优化课程结构,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选择适合的教材。音乐鉴赏作品的选材须融合多元文化,须兼顾中国与外国,传统与现代的作品,并根据大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理工科的学生基础薄弱,其选择的教材应该更突出趣味性与层次性。因为对于一些音乐素质相对较弱的学生,让他们一开始就接触贝多芬等大型交响曲的音乐作品,学生不易把握。其鉴赏内容从通俗易懂而又短小精悍的作品开始,慢慢过渡到比较繁杂的大型乐曲,一步一步的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便于培养这些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可以通过中国音乐史与西方音乐史的介绍,过渡到当下的流行音乐,这样学生不仅对经典名曲有所了解,也可以对比当下的流行音乐。对经典的优秀音乐作品进行范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听,而是结合作品的结构和作品的背景融化贯通的去分析。让学生真正掌握音乐作品中的精髓,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让学生可以在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中去理解历史的演变、中西音乐的异同。大学生知识结构较为广泛,接触古今中外各种风格的音乐,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接触更广的知识面。由于大部分学生的音乐积淀尚且浅薄,音乐欣赏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层次性。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音乐艺术的深厚文化和学科价值,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宽广和深远的学习思考空间。

(二)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音乐是一门视听艺术,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设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学公共音乐课理论讲授与欣赏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授课时,教师需要以基础性的音乐知识为铺垫。例如,赏析外国一个大型的交响曲作品,不是让学生盲目的听。首先需要介绍该作品的背景和该体裁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并结合课件带领学生去了解此作品的乐器、演奏者等,然后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去认真赏析音乐,其鉴赏能力才会有真正的提高。介绍中国民族民间的音乐,如果只是根据教材念或老师口述简介,那就显得枯燥而单一。但结合课件与影像,通过提问与讨论,去了解该区域的风土人情、代表名家与名作,这就像一部好看的纪录片,让学生充满了好奇。从音乐的本身出发,就是从音乐的表现手法——音高、节奏、节拍、织体、和声、调试、曲式结构等各个方面来分析和理解乐曲。在改变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点是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同学听”的教学模式。良好的课堂气氛是需要互动的,需要变成学生是主体,老师是最佳的引导者,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回应。也可以老师主持,学生讲解,同学们分组讨论;老师示范,学生点评;改革的重点在于改变公共音乐课不只是视听或听讲解。而是要融入听老师讲解经典作品、学生评析作品、才艺展示等多种方式。例如,在音乐公开课上,可以挑选有音乐才能的学生,例如擅长器乐演奏、舞蹈表演、声乐的学生,在相关的内容时进行表演。学生应当成为积极的一方,与教师展开灵活的交流互动。比如说,在欣赏完某一曲音乐作品或同学表演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交流环节中来。不是泛泛而谈,随意而听,需要在欣赏乐曲时,从音乐的本身出发,就是从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情感各个方面来分析和理解乐曲。鼓励学生大胆评析音乐作品,积极阐发自身对音乐作品的思考。对音乐的理解应当是个性化、多元化的,而不局限于一种答案。事实证明,在音乐欣赏课上,空洞乏味的理论讲解,收效甚微。在这样的多元化教学方式,不仅鼓励了有才艺的学生,也激励了其他学生。同时构建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这样的音乐公共课才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视野,拓展他们的想象力。从音乐的本体去领会乐曲的思想内涵和乐曲所展现出的丰富的情感世界。

(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高校音乐鉴赏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强化高校的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效果,高校应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创建音乐社团,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提高艺术修养。同时建立科学化的评价机制,这种评价模式应当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考勤率、发言情况、上台表演、课外实践等多个方面。采取加分制度,对于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文艺活动,课堂表演的学生,可根据所取得的成绩,享受不同程度的加分, 学生严格按照要求完成考核,才能拿到学分。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在大学校园内,有很多音乐相关方面的社团,例如吉他社团、舞蹈社团等,鼓励学生演出,提高其成就感。对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的学生要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并在课堂进行典型示范。建立大学生艺术团,把课堂教学内容与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以课内外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普及音乐知识,增强学生审美的实践机会,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让艺术类社团成为对学生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大舞台,并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名曲欣赏等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活动,吸引大多数学生参加,在大学形成浓厚的艺术氛围。举办音乐晚会也是一种不错的实践方法,在参与节目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音乐素质和实践的技能,对音乐的理解力与表现力,不断深化。艺术来源于生活,高等院校还应组织学生艺术团体下乡演出,深入到人民群众的身边,去展现大学生的音乐才华,也让学生更好的去锻炼实践能力,并在下乡的演出中,更好地去领悟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四、结语

高校的音乐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音乐教育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实践能力,更培养了他们自信、乐观、创新的性格。其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十分显著。是提高当前理工科大学生的音乐素质,首先要重视该课程的意义,建立和完善理工科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是基礎;其次重视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关键的一个步骤;组织和安排音乐实践活动,增加参与音乐实践机会,是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的最佳途径。高校公共音乐课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音乐知识的积累,更是为学生建构起一个真善美的世界,丰富了学校的精神文化内容,为构建和谐校园作出了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文佳.高校公共音乐鉴赏课教学初探[J].赤峰学学报,2016(4).

[2]王梅.公共音乐教育课程价值的认知和实现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8).

[3]张姣琳.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改革探讨[J].艺术教育,2013.

[4]李雁.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音乐鉴赏》的育人功能探析[J].百色学院学报,2016(1).

作者简介:

谢娟(1983—),女,湖南醴陵人,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现状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