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ABC”问题设计的探索

2017-11-26郑于佳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3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创造性

郑于佳

【摘要】于课改十余年之际审视我们的教学,不难发现部分教师对问题设计的研究并不深入,没有真正潜下心来琢磨问题的设计,不能高效的发挥出问题的作用。鉴此,本文以人教版教材内容为基础,问卷与讨论等多方法结合,制定““创妙趣”(Amusing)、“破唯一”(Breaking)、“求挑战”(Challenge)”三种问题设计实现学生智慧增长。

【关键词】问题设计 创造性 挑战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126-02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强调从学生出发,以生为本”。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问题需求:趣味性、综合性、思考性。然而,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我们发现虽然老师们越来越重视通过创设高质量问题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还是有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出现各种情况。本文结合学生需求与教师问题设计现状,提出 “创妙趣”(Amusing)、“破唯一”(Breaking)、“求挑战”(Challenge)三种问题设计的想法,又相应分为几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研究,一层层将问题设计具体化,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主动发展。

一、“创妙趣”数学问题设计研究

1.聚焦热点型问题设计

数学问题总是从书本中来,而书本上的情境几乎不会改变,时间甚至地点对孩子来说都很陌生。那么教师关注时事,借助时事新闻来设计问题,不仅能够充分将教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还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如教学《大数的认识》一课时,教师紧密关注身边事,出示上海市迪士尼乐园开园时的一则新闻报道,“上海迪士尼乐园首日入园人数破万”,追问破万的意思。图片的视觉冲击能让孩子更深入地理解大数的产生与意义。挖掘学生喜爱的、乐于关注与研究的时事,才能真正做到立足生活,让孩子们在热情昂扬中学习知识。

2.开发材料型问题设计

在玩中学在玩中悟,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教师可以开发生活中某些游戏材料,跳出原来的玩法想出创意,想出符合教学目标的活动或游戏。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利用扑克牌玩数学,看到扑克牌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们回答很多:“斗地主、二十四点、魔术牌等等”。教师可以开发扑克牌,例如玩魔术,利用花色与数字学习《简单的分类与整理》;例如二十四点来作为《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再如《正方形与长方形的认识》一课中,可以设计活动用扑克牌摆出正方形,从而更深入地巩固正方形与长方形边与边的关系。在玩乐中学习数学知识,不仅开心,还能“丰收”。

3.文化寻根型问题设计

数学文化是一种充满神秘的东西,而充满奥秘的东西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好好利用数学文化,寻根探源进行教学。从数学文化出发,来探索数学奥秘,能增加学习的趣味与激情,感受数学的源远流长,增加数学神秘感。

如在《比的意义》教学后,教师可出示10个大小形状各异的长方形,其中放入两个“黄金分割比”的长方形请学生选择最美观的,。当学生的选择几乎“心有灵犀”时,引入典故。原来1000多年前,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也做过同样的实验,最后发现“黄金比”。在学生好奇万分之际趁机揭示研究主题。如此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对数学奥秘的追求之心,更带来浓浓的科学精神。

4.户外探索型问题设计

安排学生走出教室找答案,设计户外探索型问题。数学问题总是出现在黑板上、书本里,看似约定俗成。偶尔的出门学习就成为十分有趣的活动,学生积极性高涨,学习的效率也就会提高了。

如教学《乘法口诀》后,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上活动。游戏的规则:10人一组分为四组围圈而坐。任意一人开始数数,1、2、3……那样数下去,逢到7的倍数和含有7的数字必须拍手不说话。输的同学要回答赢的同学数学问题。除了7,还可以变化其他的数字来玩这个游戏。学生玩的热火朝天,觉得有趣好玩,口诀的背诵也在欢笑中巩固深入。再到作业本上解决乘法口诀类的问题就游刃有余了。

二、“破唯一”数学问题设计研究

“破唯一”重在“破”字,开放的数学问题能够锻炼学生从大脑中提取信息的速度,能充分的发展学生多向思维。教师可以研究如何“破除”练习全部围绕本课知识点的“唯一性”,結合综合知识创造新的数学问题。

1.联想综合型问题设计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全面主动得到发展。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应多设计能让学生产生基本数量关系“联想”的题目。由于数学知识结构的严密,通过“联想”可以引导学生将一种关系转化为多种关系,多角度思考,用多种方法解题。

如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一单元后,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出联想综合的题。如“爷爷每天要吃2粒药,一瓶有125粒,这瓶药够吃两个月吗?”。根据学生最近学习的经验,多数学生会选择除法估算解决。先给予肯定,再追问有没有别的办法。同学们会发现可以用精确的计算来解决、可以用一个月的日子乘每天吃的药数来解决等,方法有很多。

2.自主操作型问题设计

数学知识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操作活动的问题设计要以旧有的知识为思维基点,将学生的思维拓展到新知识中来,避免机械重复,防止难度过大而让学生望而生畏。动手实践需要学生将自身的思考感知融人其中,教师要学会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找方法。只有主动探索出来的知识才能更加深刻的映入脑海。

如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时,设计实践操作活动十分要紧。学生自己真正摆过才能体验到用正方形来做面积单位最方便、能铺满,如此将数学的研究拓展到科学性上。学生通过边摆图形边思考,不仅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利用直观教具发展了抽象思维,两全其美。再如教学《十的认识》时,小棒的“捆”,能让学生更深刻的体验到十进制的便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动手中提高,这就是操作题的魅力所在。

3.创新开放型问题设计

多样的充满思辨的问题不仅能让学生充满惊喜,也往往能给教师带来意外的收获。思维开放型可以是条件开放、方法开放、结果开发。开放的问题可以让每个人都有所思考与收获,能自信的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

如教学《搭配》一课时,可以设计多条件的搭配问题:荤菜有四种,素菜三种,再加上汤水五种,你有20元,你会如何搭配。放手让孩子独立思考,交流自己独特的想法与理由,能开发孩子的创意思维。再如计算题中设计等号两边都有括号的题目,例如 “( )+10=( )-2”,发现有不同答案而且都正确,继续思考你能发现什么,最后得到左边都比右边小12,能挖掘孩子思维的深度。

三、“求挑战”数学问题设计研究

1.抓大放小型问题设计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态度”目标,最根本的体现应该是:经历“辗转反侧、冥思苦想”到“石破天惊、豁然开朗”的过程,享受思考的快乐。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可以采取抓大放小的教学方法,在大问题下教师只需适度支撑即可。这样学生能够自己努力与思考,由此得到的答案也更能让学生产生思考的快乐。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只解决三个大问题:“面积是多少?为什么?你是怎么做的?”。对应三大问题种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可以利用手上的学具,也可以自制学具研究,对学生来说是很有挑战也最为培养能力的。学生讨论的热火朝天,争先恐后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面积转化的意义在讨论声中巩固深入,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也在快速的提升。

2.化显为隐型问题设计

教师应当把直接的、显而易见的条件化为隐形条件,变成需要学生自主寻找的资源,而不是显而易见的信息。这一小小的设计变化虽小,但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需要你绞尽脑汁得到信息,能更好的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如教学《两位数的认识》后,可以设计题目:十位加个位等于12,是十位比个位大2,请问这是数字几?学生无法直接看到十位是几或者个位是几,必须找到条件通過逻辑思考与推理得到正确的结果75。再如教学三下《方向与位置》后,可以设计题目:早晨面对太阳,我的左边是( ),我的后面是( )。必需要用生活常识太阳从东边升起来解决的,也是一种隐藏信息的类型。能够找到隐藏信息的句子,分析信息解决问题,“四能”的巩固提升也就显而易见了。

3.正反交融型问题设计

正反交融是锻炼逆向思维的好办法,教师不妨利用正反来提问,能够大大的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体是指教师设计问题时要从正向运用到逆向思考,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是由低到高逐步发展的,而逆向思考是这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挑战,好好利用正反交融策略必能磨炼思维能力。

正反交融的能力应当早早的从低段开始培养,从符号的运用处最能打好“正反”思考的地基。例如“=”的正反运用,为以后解方程能垫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所有的数字加起来是49,现在知道余数是1,商和除数相加等于12,问被除数是几。正反思考的多了,做事解题就不会拘泥于一种方法,能打开学生的思维广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快乐,从未体会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相信在改革进步的大环境中,在每位教师的实践思考下,关于问题设计的研究一定会越来越深入,孩子的成长也会随之越来越全面。

参考文献:

[1]董希军.诱发深思、反思、乐思:有效追问的三个立足点[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6,(04)

[2]楼国红.质疑,让思维走向更深处——一道思考题“借题发挥”的教学[J].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6,(03)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创造性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对EEPO课堂问题设计的思考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初中生创造性人格与说谎行为的联系:自尊的作用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