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怀理论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运用的途径

2017-11-26李彤阳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3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途径

李彤阳

【摘要】将关怀理论运用于青少年道德教育中能够帮助学校构建和谐的教育氛围、提高教师的素质并培养学生的关怀能力。通过关怀理论的具体实施途径能够极大的改善青少道德教育的困境,对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 。

【关键词】关怀理论 道德教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084-01

关怀理论是诺丁斯针对日益私利化的人际关系和教育环境提出的全新的教育理论。关怀理论始终强调关怀是最重要的,只有形成良性的互相关怀的良性链条才能推动整个社会向着积极、良好的方向发展。将关怀理论应用于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一、构建充满关怀的和谐氛围

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其中环境因素对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创造一个充满关怀的教育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创造一个充满关怀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学习时间最长的场所,也是学生接受正规道德教育的地方,因此只有创造一个充满关怀的校园环境才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关爱。在充满关怀的学校中,应该围绕着学生获得人生幸福并学会关怀的教育目标,开展有利于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活动。无论是在课程的设置上还是在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都要时刻贴近关怀的脉搏,将关怀这一准则始终贯穿在道德教育的始終。第二,构建和谐关爱的家庭氛围。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始终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十分重视家庭关怀环境的构建。在建构充满关怀的家庭环境的过程中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注意运用充满关爱的语言,不要用其他借口来逃避对孩子的关心。最后,创建充满关怀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不仅为人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对人类提出了相应的限制和约束,个体道德修养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约束。因此我们要整合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多种环境形成一个充满关怀和友爱的社会氛围。要综合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力量,构建关怀型的社会为青少年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氛围。

二、提高教师的素质,落实关怀

在关怀理论的课程中十分强调小课堂的教学,重视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指导,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与拥有渊博的知识文化素养才能够使学生真正信服,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学术方面的发展。教师还应注重道德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和灵活性,能够熟练的掌握和运用榜样、对话、实践、求证等道德教育的方法,能够在道德教育实践中发散思维做到创新。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分清和学生的关系,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真切的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和兴趣。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承担起榜样的角色,用自身高尚的品德征服、感染学生。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到的情感和领受关切等行为,我们可以培养出道德的情感”。通过创造情境、移情共感的模式,把道德认知与道德体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最终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教师还要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现代社会潮流和文化的更新换代是非常快速的,教师只有拥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始终紧跟潮流减少与学生的沟通障碍。

三、培养学生的关怀能力

在关怀链条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扮演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只是教师单方面的关怀,学生没有对教师的关怀作出反应那么这段关怀的关系是不成立的,感恩是一切关怀道德情感产生的基础。因此在青少年道德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关心,更要教会学生学会感恩和回应。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感恩意识是学生对关怀者的一种反馈和回应意识,是学生受到关心后对关怀者从内心升起的一种道德情感。当下的许多学生任何事情都是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不会尊重和关心他人。教会他们感恩其实就是要让他们学会尊重,尊重父母、尊重朋友、尊重陌生人、尊重社会、尊重国家、尊重我们美丽的地球。要尊重别人给予的关心和关怀,并回报以相同的关心。让学生回归到日常实践中去,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做起,通过实践成为会尊重、会感恩、会关怀的人。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关怀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关怀能力,关怀亲近的人,关怀社会,关怀自然。要养成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关爱朋友、对社会负责的关怀品质。成为一个对自己、对身边的人、对社会、对国家都充满关怀的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侯晶晶.论青少年良好道德人格的建构[J].当代教育科学. 2009(12)

[2]张鸿燕.关怀伦理学视野中的道德教育[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6(04)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浅谈初中德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几个途径
浅谈新时期初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实现途径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