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演结合 悟情悟理
2017-11-26张媛
张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070-01
【背景】
《孙权劝学》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短小文言文,文中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孩子们体会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从而理解孙权、吕蒙和鲁肃的人物形象。
【教学内容】
一读 读准字音和停顿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要求:听清字音,明确停顿。
显示生僻字:卿 涉 遂
多音字:更 当
通假字:邪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
4.请同学们在读音、停顿方面进行评价。
二读 读懂文意
1.师:读懂字音是朗读文言文的第一步,要做到有感情地诵读,还要理解文意。
学生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找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圈点标注。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提出刚才没有解决的问题,组内或班内解决。
3.考考大家:
显示: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总结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师:通过刚才的翻译,老师总结了文言文翻译五字法,送给大家,希望同学们记住并加以运用。
出示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书名等);
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補(补出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际意义的内容)。
5.请同学们在读懂文义的基础上再来朗读课文。
三读 读出语气、神态和心理
师:我们读书不仅要用嘴,更要用心。本文是以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要想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就要在人物语言上下工夫,揣摩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本课是孙权劝学,那我们先来看看孙权是如何劝学的?
展示孙权说的三句话: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请同学们联系时代背景、结合孙权身份、语气词、标点符号体会一下语气。
1.请同学们看第一句话该怎么读?
(坚决)
分析:用双重否定句的形式,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表现出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深切关心,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2.那么这样劝吕蒙读书成功了吗?孙权又将怎样劝说呢?谁来读读?(分析语气词“邪”及从内容上去分析。)
(隐隐地责备和不悦)
分析:这一句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但又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3.那最后一句该怎么读?谁来试试?
(委婉、语重心长)
分析:在明确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可能性后,孙权又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让人无法拒绝。孙权是善劝的,他对吕蒙既严格要求,又殷切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不失人主身份。
语言是人物内心的表现,这样一番劝言使吕蒙这个不爱读书的武将乃使就学,那么你觉得孙权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孙权
善劝
好学
4.师:孙权劝学成功,那吕蒙的学习效果到到如何呢?我们可以同过鲁肃和吕蒙的对话中找到答案。请用刚才的方法去揣摩鲁肃的语言。
5.那吕蒙是怎样来回答的呢?
展示吕蒙说的一句话: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自豪、高兴)
分析:这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可以看出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充满自信。
你最欣赏吕蒙什么特点?
板书:吕蒙
听劝
勤学
6.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从而理解孙权、吕蒙和鲁肃的人物形象。
读演结合 悟情悟理
1.小组一的展示接地气地使用南京话演绎。组长这样解释:“孙权于公元211年将政治中心从京口迁到秣陵,次年建石头城,改‘秣陵为‘建业,由此揭开了南京建都史的第一页。他是第一位开启‘钟山文化的人物,我们小组用南京话演绎并无不妥啊!”事实证明,孩子们独具创意地用南京话表演,仿佛带领我们一起穿越到了公元前,领略了这番经典的君臣对话。
2.小组二的展示中添加了太监的角色。从传话、传书再到辞学后太监与吕蒙的对话,让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君王的良苦用心,侧面烘托手法的娴熟运用,使孙权的形象熠熠生辉,更符合《资治通鉴》的主题。
【教学反思】
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节课中得以充分体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口头表达、表演等方面的能力。但由于时间关系,表演部分时间有点仓促,并不能让每个小组尽情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有点可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