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坛"设计师的"平凡“教师梦

2017-11-26李育编辑风火轮图片栗滢设计杜亚娜

留学 2017年13期
关键词:神坛作品集专业

记者_李育 编辑_风火轮 图片_栗滢 设计_杜亚娜

"神坛"设计师的"平凡“教师梦

记者_李育 编辑_风火轮 图片_栗滢 设计_杜亚娜

每一名学生,都是隐藏在坚石中的美玉,等待打磨,等候雕琢,栗滢希望依据自己的艺术经历,让无光的璞石历经磨砺,温润有方。

午后的雨有些急,路上行人步履略微匆忙。艺术区的角落,一扇门框上的风铃被略大的动作惊醒,叮铃作响,浓郁甘醇的咖啡香味慢慢飘出,在空气中回旋,将人引入舒缓平和的心境。咖啡厅的一角,一张桌子,一杯白水,一个身影简单的坐在那里,被窗外的斜风细雨吸引了目光,自然而然。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抬眸浅笑里,举手投足间,她骨子里的艺术气息自内向外,无声无息的透了出来,弥漫在小小的角落,自成风景,唯美和谐。

SIA国际艺术教育

2011年成立于纽约曼哈顿,截至2016年,SIA已拥有纽约、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六大VIP学习中心。SIA创始人均毕业于Parsons School of Design(帕森斯设计学院)、School of Visual Arts(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和 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等美国著名艺术类院校。着眼于打造“国际化艺术指导、专业作品集培训、留学艺术规划、世界名校申请”的多元化服务体系。

世家出身 道路早定

她叫栗滢,生长在艺术之家,父母乃至大部分亲朋好友都在艺术行业从事不同的工作。世家也许就是世代相沿,辈辈传承,让“后浪”站在“前浪”的肩膀上,俯视更广阔的大地,触摸更高远的天空。栗滢在浓厚氛围的熏陶下长大,艺术情操被不断陶冶,奠定了未来学习艺术的素养和基础。

栗滢的艺术之路早早确定,从未有片刻的迟疑和更改,而她也知道自己未来一定会从事艺术类的工作。“我父母和其他亲人觉得自己多年的经验和人脉可以为我将来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以便未来的就业,不过他们并没有限制我的专业选择,在专业的选择上由我自己做主。”大学时,栗滢选择学习室内设计专业,通过努力,她最终考入美国著名的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choolofVisualArts),攻读硕士学位。

美国的艺术学习与国内大不相同,他们更看中的是学生灵光散发的创造能力,培养的是与众不同的创新能力,在这里,学生要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设计。离开了国内上课布置作业、下课完成作业的氛围后,向往无拘无束的栗滢在大洋彼岸的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如鱼得水,创造了很多不拘一格的艺术作品。“国内学校经过较长时间的专业培训,学习素描、速写、色彩等技法,单纯考察手头上的作画能力,万变不离其宗。而国外的设计需要进行大量头脑风暴,寻找灵感来源,才能将设计从无到有演变出来。”栗滢为《留学》记者分析比较着国内外艺术设计的不同,认为国内外更多的应该归结于授课体系的差异,相对而言,国外尤其是美国更注重引导,提倡创新。

设计从“源”起不让作品飘在空中

经过在美国的学习,栗滢认为美国艺术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美国艺术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艺术行业的引领者,而不是追随者。除了能力外,国别、人种都不在考虑范围内,颇有兼容并收,海纳百川的意味。正因为这样的氛围,讲究创造性的室内设计在美国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栗滢表示,在美国,设计是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灵感来源的探索,调研是设计的重中之重,因此作品是自然而然从地底生长出来,一步一个脚印实践出来的,而不是飘在空中的设计。

肩扛画板和相机,手提沉重的工具箱,栗滢怀揣业主的信任,用各式各样的钥匙打开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门,裙裾飘飘地穿梭在不同的场地之间。她穿着环保鞋套在室内徘徊,在不同的房间内漫步,触碰屋内的墙壁和砖石,体会着区域的使用,想象着家具的摆放。在每间房子内调研业主的生活习惯,研究主人的需求和爱好,将基本印象进行归纳总结是创作的基础。栗滢认为,作品是自然产生的,只有做好每一个步骤,才能更好地满足业主的需求。“在房子里面,两层也好,三层也罢,你会感受到总有些区域是碰不到的,也总有些区域不会使用到,当有了基本调研后,才能保证设计的实用性。”在每一个场地都遍布她的脚印儿后,栗滢才开始根据调研寻找灵感,最后进行设计。

摘掉光环走向平凡只因愿做护花春泥

热爱自由、不喜拘束也许是每一位艺术从业者皆有的特质,栗滢自然也不例外。虽然手握大把资源,脚站高起点平台,但她并没有坚持走室内设计师的道路,而是愿化春泥,当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用自己的力量呵护亟待成长的娇艳花朵。“我自己其实并不是最喜欢纯设计,因为设计还是要思考艺术之外的东西,比如实用性、操作性、性价比等,因此我对于纯实操的工作并不是情有独钟,相反,我喜欢没有束缚,没有拘束,希望可以随性地发散思维去做一些事情。”栗滢认为,每一名学生,都是隐藏在坚石中的美玉,等待打磨,等候雕琢,她愿意依据自己的经历,让无光的璞石历经磨砺,温润有方。

由于深知美国的设计要求,栗滢在指导学生进行作品集创作时完全遵循美国的教育体制,依照美国的教育方法,让自己的学生们调研、搜索灵感,调整已有的学习方式。栗滢深知学生们也许痛苦,可能不适,但浴火重生后的他们在新思路下完成的作品才是出类拔萃的设计。“用美国的思路进行创作,不仅可以顺利拿到意向院校的通知书,还能顺利对接美国的艺术课程,同时将艺术的学习衔接起来。”栗滢向《留学》记者表示,虽然前期过程比较艰苦,但只要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就意味着不用在之后的学习中重塑思维。

通过作品集的创作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从思想到实操全都焕然一新,适应国外实践式教学,是栗滢一直以来的坚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成长。“国外的本科和研究生,完全是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承接项目进行学习的,是修学或者深造的一个方式,在国外学习就相当于已经有了三到五年的工作经验。因此,必须塑造全新的设计理念。”

艺术学习之路很多时候是艰辛枯燥的,只有认真的态度才能帮助自己披荆斩棘,越走越远。栗滢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发自内心地喜欢艺术,希望他们有明确的自主意识,不受外界人与事的干扰和影响。她认为只有坚定的艺术决心,才能在艺术道路上长远的发展下去,因为不论学习何种知识,认真的态度不可或缺。“我真的非常喜欢自己的每一名学生,为每一名学生花费很多心血,希望学生们在热爱艺术的同时刻苦努力。碰见这样的学生,我更是用十二万分的精力进行指导,希望他们能获得更好的成绩,达到满意的结果。”栗滢告诉《留学》记者。

打破零基础魔咒从一而终帮助学生顺利留学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零基础意味着极度劣势,需要很长时间进行作品集的准备。对于这一点,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栗滢却并不赞同。艺术的天地广阔而美好,设计对于学生学习的时间并没有特殊限制。自栗滢在SIA担任专业老师以来,教授的学生中有65%以上是有美术基础并希望继续深造的学生,剩下的则由零基础和转专业学生组成。栗滢向《留学》记者讲解到,零基础的学生就像一张白纸,可以处处下笔,随意作画,学生学习时很容易上手,而已经有多年学习经历的学生思维相对固化,不易于更改。“零基础学生的难度在于他对艺术的理解不深,对艺术设计的积累不足,甚至所见所闻都没有本专业的学生深厚,但是他们在进行艺术思维塑造的时候,会相对顺随。”依靠丰富的教育经验,栗滢教出了数名零基础考上美国著名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在业内传为美谈。“我去年有一名会计专业的本科学生,毫无基础,仅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准备作品集,就申请上了帕森斯艺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令人惊讶。”栗滢告诉《留学》记者说。

由于出身艺术之家,深知艺术学习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为了保证零基础学生的学习效果,栗滢对于学生的呼唤随叫随到,凡事亲力亲为,授课尽心尽力,从不假手他人。“我自己的求学经历决定了我对学生的同一性,从我的角度来看,每一名学生是我所有学生中的一个,但是从学生角度而言,我是他们的唯一,所以我希望专注、专心、用心地做好每一件事。”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欣赏爱好,对于艺术的理解不一,如果在中途换人教授,很容易造成风格的紊乱和崩溃,因此栗滢表示作为合格的负责任的老师,势必要全权负责,全程跟踪。

术业有专攻,对于艺术设计的学生而言,专业水准直接决定着学生留学申请是否成功,而专业是靠作品集来呈现的,因此作品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栗滢表示,在SIA学习的学生会有一组专业老师来把控他的作品。每一名学生会有一名主专业老师,一名主教老师,一名班主任,一名文书老师,还有几名不同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学生需要按照不同老师的需求进行资料的搜集,照片的采集以及作品的整合等,最后由主专业老师进行控制和优化,进行全程把控。“因为作品集是抽象的、具有涵盖性的一组作品,因此需要用到文字材料进行补充说明,文书与作品集相辅相成,所以文书的作用不可忽视。为此,栗滢作为专业老师常常与文书老师商讨修改细节,希望将作品表述得尽善尽美。”

猜你喜欢

神坛作品集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培正中学作品集
走下神坛的姜子牙
张健书法作品集
作品集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故宫文化是该走上“神坛”,还是该沐浴“人间烟火”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