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职教理念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2017-11-25谢梅

南北桥 2017年21期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就业导向教学改革

谢梅

【摘 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服务需求、就业导向,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可见,就业导向已经成为引导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本文针对当前高职思政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就业导向 高职思政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1.174

从就业导向的视角看,高职思政课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其就业和创业的结果。为此,高职思政课应根据学生的就业需要,创新高职思政课教学,融入现代职教理念,加强对学生品质教育、敬业精神、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就业导向下高职思政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高职思政课重视程度不高

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而对就业导向的倾斜主要放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上。大部分职业院校对就业导向思想的认识并不全面,主观上认为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就是实现职业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因而对高职思政课不够重视,甚至压缩思政课的课程内容,减少课时总量,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专业技能课上,这就导致高职思政课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二)高职思政课教学缺乏职业化思想

就业导向思想要求在思政课教学中嵌入职业化思想,职业化思想体现着学生的一种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往往都忽视了对这一思想的培养,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死板,没有得到改革与创新,更没有体现出职业化思想,从而没有真正发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三)高职思政课教学过于照本宣科

目前来看,高职思政课与普通本科所使用教材一致,没有考虑到高职生与本科生的区别。高职生与本科生相比,他们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使用同一套教材,会存在理论较深、难度较大、不易理解消化的问题。在高职教育中,虽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但也不能忽视“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照本宣科,不关注高职生主体的特殊性,这样就会导致高职思政课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对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转变教学理念

思政课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独特地位,因为任何素质都必须通过“行”表现出来和实施出来,思想政治素质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或是书本上,而是要实实在在体现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因此在教学理念上,要积极融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充分研究、全面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时下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特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高职学生的生源多样化,大部分学生均是95后,他们从小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但是他们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且自我意识强烈,注重个性的张扬,在这个属于他们成长成才的关键期,如果不及时引导他们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就极容易出现一些消极思想,如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负有责任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职业素质是企业对高职学生的首位要求。在影响高职学生顺利就业的因素中,职业道德的缺失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这种背景下,思政课应当更加关注高职学生的成才成长,关注他们的职业素质,将他们未来的就业问题融入到课程中,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贯穿落实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就业和发展。

(二)突出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要以就业导向为指导思想,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围绕职业教育特点,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目前的思政课教材内容庞杂,知识性与理论性较强,就业导向性较差,缺乏职业化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遵从“实际”与“实用”的原则,贴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并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提高教学内容与职业实践的针对性,使得学生在思政课上学到的东西在日后的工作单位里用得到、用得上。

围绕高职生未来的职业生活内容,一方面,要把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放在首位,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核心,坚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另一方面,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就业导向,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某种职业必备的职业道德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

(三)创新教学模式

高职思政课应注重教学的实践性,这也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相吻合。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大力开展课内、外和校内、外各种有益于学生就业能力发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因此,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思政课教学要做到两个方面的融入。一是尽可能将职业化思想融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中。高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一般包括课堂实践教学、课外活动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就业导向与思想政治导向的统一,要求将职业化思想融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中。二是尽可能将专业素养融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中。思政课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进行精心地教学设计,制定出科学地教学计划,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专业实训基地,让思政课教学地点走出教室,使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的过程中感受职业氛围,培养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就业导向是现代职教理念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关系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前途,而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正是将就业导向落实到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航向标。

参考文献

[1]闫娟.以高職思政课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2014(7):204-205.

[2]占建青.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101-102.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思政课就业导向教学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