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合唱训练教学方法探究

2017-11-25刘旭

南北桥 2017年21期
关键词:训练教学

刘旭

【摘 要】合唱这种艺术表现手段在我国高校已得到充分普及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要训练出一支较高水准的合唱队,不是一件易事。通过几年的深入实践,作者总结出恰当的训练方法对训练一支高水准合唱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合唱 训练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1.172

合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具有和声丰富,音域宽,音色、力度富于变化,感情表达充分等特点,在人们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训练出一支较高水准的合唱队,受到场所、时间、师资、演员素质、训练方法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和影响。而高校具备教学设施齐备、训练时间充裕、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规范、学生素质较高的优势。经过科学训练,学生完全可以演唱一些水平较高的合唱作品。

一、合唱的呼吸训练

呼吸是歌唱的发声基础和动力。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现代也曾有专家论述“不会呼吸的人就不会唱歌”,由此可见歌唱呼吸的重要性。歌唱的原动力是气息,正确的呼吸不但是歌唱技巧的基础,也是重要的艺术手段,要使合唱获得优美的音质、良好的音准以及清晰的吐字,都离不开正确的呼吸方法。歌唱的呼吸和生活中下意识的呼吸是不同的,它是有意识的支配呼吸。它要求吸气时不能出声,双肩稍稍向后,胸自然挺起,两肋扩张,像张开的翅膀。不要缩脖子,身体各部分要放松,将气吸到肺底。吸入的气不要随便呼出,横膈膜要保持吸气的状态。气呼出来要像一条线吹在一个点上,集中有力。在歌唱时要根据歌曲的需要有计划地用气。歌唱时一般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对于歌唱呼吸的训练有多种方法,如采用叹气式呼吸法、闻花式呼吸法等。所谓叹气式呼吸法就是要求学生在歌唱中注意保持叹气的状态,老师要注意经常提示学生要先叹后吸,叹到哪就从哪吸,并注意声音不要脱离呼吸。闻花式的吸气没有声音,且吸得深,动作也小,学生容易掌握。运用闻花式呼吸,要注意提醒学生不要把嘴闭得太紧,可以半张开嘴与鼻同时闻进来,这样就可以进气快,吸得深,增加气息的弹性和灵活性。掌握了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以后,对于合唱队的呼吸训练,还应注意多训练循环呼吸法,也就是合唱队员轮流换气。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求队员们具备破句呼吸的能力,可以在任何瞬间退出演唱,又可以不动声色地悄悄介入。关键是把歌唱的生理和精神状态保持住,共鸣位置不动,呼吸时不闭口。还要努力倾听邻近同伴的演唱,别人正在换气时自己不能同时呼吸,待别人完成呼吸重新加入演唱时,顺着集体的音响动势不露痕迹地收住声音,两肋微张,腹部扩张,吸气后再同样加入演唱。使用这个方法,合唱队的声音可以无限制地延长,这是独唱演员无法做到的。如《牧歌》这首合唱就采用了循环呼吸技巧,使合唱音响不间断,没有句逗间隙,刻画了一种连绵高远无垠的意境。

二、合唱的声音训练

合唱不同于独唱,它创造的是集体艺术、集体的音响。不论有多少队员,他们的演唱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即创造一个共同的艺术形象,描绘同一幅景色,烘托同样的气氛,抒发同一种情感来进行的。因此,从合唱这一特征出发,无论对它的音色、力度、速度还是表现,都提出了特殊要求,那就是“统一”。那么,我们在合唱教学中应对合唱队进行怎样的声音训练才能使合唱队演唱的音色更和谐统一呢?笔者认为,在声音训练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发声练习训练

合唱的发声练习可以借助“o、u”和“ei、i”两组母音来进行训练,这两组母音在训练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效果。使用“o、u”母音时喉咙便于打开,声音容易竖起来,并能获得掩盖位置。只要“o、u”这组母音唱得对头,声音就会统一、饱满。唱“o、u”时,应注意指导学生把歌唱的“嘴”按放在小腹上轻声唱,目的是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小腹,松开咽喉,并让学生找“含了一口水”的感觉,把咽喉打开,用吸的感觉轻唱:54321234│54321‖,要求唱得连贯、流畅,喉头不要动,位置要统一。感觉对了再用唱“o、u”,逐渐进入其他母音进行训练。

(二)声音的高位置發声训练

合唱队要达到声音的统一,就必须用高位置的发音方法以获得头声。训练时可要求学生用气息推动声波向上进入打开的头腔(闻花或打喷嚏的感觉就是头腔打开了),同时把鼻咽腔调细,整个咽腔如一个倒置的漏斗,让气息推动声波从宽处进入细管子,管子越细越集中,越易进入头腔,以获得头声。笔者常用哼鸣练习来体会声音的共鸣位置。哼鸣是训练声音集中和获得高位置共鸣的最好方法。在做这个练习时,要让学生下巴彻底放松,嘴巴微闭,声音集中在眉宇之间,不要用压迫声带的喉音。练习时要有明显的头声感觉,随着程度的逐步加深,可做多声部的哼唱练习,培养学生头声感觉。做到声区统一,声音自如。

总之,要使合唱队演唱的音色更和谐统一,就要加强发声练习训练和声音的高位置发声训练,同时,还要经常提示学生聆听周围同学的发声,积极主动地让自己的歌声融合在集体的歌声之中。在训练中要注意让学生明确在合唱中只能听到整体音响,不能听到自己的声音,时刻注意自己的声音是否“冒”出来,合唱时只要有一个人用不同的发声位置或方法唱,就会“冒”出来,从中让学生明白合唱是集体努力的结果,没有个人自由发挥的余地。只要这样坚持不懈地进行歌唱的声音训练,久而久之,合唱队的演唱的发声就会轻松自如,声音也会变得更圆润而优美,演唱的音色也会更加的和谐统一。

三、合唱的音准、节奏训练

合唱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统一、和谐是合唱的要求。音准与节奏是合唱艺术的基础,是合唱艺术的生命力所在。要保证音准、节奏的绝对准确,必须进行严格、系统的训练。

(一)合唱的音准训练

合唱是一种和谐的艺术,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音准问题,也就是指音高的准确性问题。如果合唱队的音准不好,就不可能唱出和谐而优美的歌声,更不可能感染听众。在合唱教学中,笔者常常听到学生视唱歌曲旋律音唱不准,唱歌跑调,把握不住音高,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解决。endprint

1.音阶的练习。训练时首先让学生了解音阶的结构和形成以及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清楚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唱准上下行的自然音阶,然后对学生进行级进、跳进的变化练习,使学生能从多变的音阶练习中更好地把握每个音的音准。

2.听音与视唱相结合练习。在音准教学中,要求学生学唱音阶的同时必须重视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因此,在唱音阶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弹奏简单的乐句片段,让学生辨别唱名,可以从接近音阶的乐句听起,逐步发展分解和弦,直至较难的旋律音程。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多声部合唱的训练,让他们在和声效果中得到音准概念,从而掌握音准。在训练中,还可以编一些比较简单的两声部练习曲,以此来帮助学生揭开合唱的神秘面纱。同时要求学生演唱时做到能监听另一声部的音高及和声效果,通过训练使学生的音准能力得到提高。音准训练应先从中声区开始,再逐渐向高音区和低音区两边扩展。另外,排练场一定要有一个音准好的钢琴做助手,让学生借助钢琴来辨别音准,如琴奏学生听唱、学生唱用琴检验等。其次,还要经常给学生们听一些质量好的錄音磁带、唱片等,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练耳,还有助于他们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二)合唱的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合唱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中可加强平稳节奏的训练,如不同时值的附点音符节奏训练、切分音节奏训练、三连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训练及两部交错节奏训练等,掌握好典型的节拍(如:2/4、3/4、4/4、6/8等)相对应的强、弱和速度等节奏的要求。对于歌曲中节奏较难的乐句,可以单独提取,重点训练。且开始时可以唱得慢些,熟悉后再以正常速度唱。

四、合唱的咬字、吐字训练

合唱,就其作品本身组成的条件来说,是一种音乐和语言文学的相互结合体。因此在演唱时,不仅在音乐的表现上要求完美无缺,同时在文学语言上也必须予以同样的对待和要求。合唱时必须充分地注意语言的规律和特征,掌握语言在歌唱时的特有规律,以便更好、更完美地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汉语的发音单位是:音节、音素,声母与五音,介母、韵母与四呼,归韵、混合韵母与收声。我们通常把汉字的发音在歌唱中分为三个阶段,即起声、保持、收声。字头是声母为起声,字腹为韵母要保持,字尾为收声。咬字指声母,而吐字指韵母。在歌唱时要做到“说声母,唱韵母”,在合唱训练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养成一种喷吐有力、良好的归韵和收声的习惯。要求学生唱声母要做到准而紧,韵母做到长而润,收声做到齐而清。而归韵时口腔的韵母状态不能关闭。做到瞬间字头,保持字腹,短收字尾。我们在进行合唱的咬字、吐字训练时,还可让学生结合声乐的要求朗诵歌词。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规律,力求避免地方方言的痕迹。

总之,合唱是音准、节奏、声音、咬字吐字均要协调统一的声音艺术,在合唱教学中,要想达到合唱的音响的均衡统一,就应在合唱教学中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歌唱技能、音准、节奏及咬字、吐字的训练。合唱技能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来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吧!

参考文献

[1]麦朝阳.高校大学生合唱训练的基本方法[J].音乐时空,2016,(04):112-113.

[2]罗魏燕.关于中学生合唱训练教学方法探[J].音乐时空,2014,(05):135.

[3]李金波.合唱训练方法探究[J].大众文艺,2013,(10):255+150.endprint

猜你喜欢

训练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