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生学习物理思维的思考

2017-11-25张星

南北桥 2017年21期
关键词:物理思维物理模型物理教学

张星

【摘 要】学生不易理解物理知识,在解决物理问题时,也往往没有思路,物理老师应该仔细教授知识点,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物理思维、构建物理模型。这样,学生依据清晰的解题方法,顺藤摸瓜,就能解决物理问题。此文,主要谈谈关于高中生如何建立并运用物理思维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 物理思维 物理教学 物理模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1.003

高中物理知识概念化、抽象化,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难度稍大。高中物理课本主要包含四个部分:力学、电学,光学以及热学,每个部分既各成体系,又相互包含。贯穿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的主线,就是物理思维和物理模型,只要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找到这条主线,他们学习起高中物理来,就会事半功倍。物理教师应该思考的是:如何高效地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让学生学以致用。

一、高中物理中主要的物理思维

高中阶段正是建立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好时机。在学习初期,通过生动形象的实验教学,加上物理老师的耐心讲解,学生很容易就形成了清晰的思路,学生有了成就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教师也会得到更全面的教学反馈,以便改善教学。守恒思想,是高中物理最重要的思维。例如,力学部分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电学部分的电荷守恒定律,以及适用于整个物理范围的能量守恒定律、热量守恒定律。有的守恒定律是推论,有的守恒是可以在高中的实验室中得到验证的,物理教师可以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的方式来教学。

以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为例,说明教师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方法。该实验的原理是,忽略空气阻力做功,仅重力做功,自由下落的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其重力势能减少,转化为增加的动能。实验时,让质量为m的物体自由下落,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其不同时刻的下落高度h和瞬时速度v,重力势能变化量为△Ep=mgh,动能变化量为△Ek=1/2mv2,比较多组数据,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两者相等,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结果证实,机械能守恒,其总量保持不变,仅重力做功时,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此知识点,并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这样的学习过程生动有趣,利于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概念。经过亲身实验,学生逐渐建立起守恒的物理思想。

除了守恒的物理思维,几何图像思维也是高中物理中的常用思维,此种思维常见于力学分析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问题。在此类问题中,主要运用画图的方法,学生要善于从题目信息中找出几何关系,结合数学公式,并辅之以逻辑推理解答问题。

二、运用物理思维解决物理问题

建立起物理思维,物理问题就会变得更加清晰易懂,学生运用物理思维独立解决物理题后,他们会形成自信心,这对于进一步的物理学习非常有利。在物理题中,最常用到的物理思维是能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结合这两个物理思维,大部分物理题目都能轻易得到解答。以一道圆周运动的物理题为例:将一条长为l的绳固定于一点,绳的下端系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将小球拉至水平方向使其自由下落,同时,有一图钉,可使小球绕其做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过程中能量守恒。要解决此问题,首先要找到研究对象,分析此题,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同时机械能守恒,学生可以选取零界点,结合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圆周运动学公式解决此题。学生常常忽视临界思维和机械能守恒思想,经过多次练习,学生才能将这两种思维灵活运用,这说明,要建立起一种思维需要多次重复,但是也要拓宽眼界,思考多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避免形成思维定式。

高中的物理思维还有很多,学生可以用数学中的估算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极限思维也能解决一些问题,依靠对称性的思维,学生往往能很快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另外,还有一些物理题通过顺向思维来思考,步骤繁琐,学生容易百思不得其解,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逆向思维,将物理问题的初始状态看作末状态,反向分析物理问题,往往能巧妙地解决复杂的问题。在此提到的物理思维并不是全部,具体的物理思维还有很多,这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将物理思维融贯于做题的过程。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物理思维进行教学,在具体的问题中,向学生示范正确的思维方式,平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发现物理问题,学会用物理思维思考问题。

三、引导学生依据物理思维构建物理模型

学习每一门学科,都要先掌握其学科思维,除了物理思维方式,物理学科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有大量的物理模型。如果学生不会总结物理模型的话,在题海中往往会摸不着头脑,导致物理考试成绩不佳,自信心受挫,最终学习效果也达不到预期目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活用物理思维,将学生平时学习做题的经验总结为物理模型,事实上,学生在掌握了物理模型后,能以不变应万变。新课改之后,高考的物理试题适当做了些创新,但万变不离其宗,题目考查的内核不变,依然是考查学生的物理思维,和掌握的物理模型。至于物理考试中更高的考查要求,是用来甄别小部分物理尖子生,达到高考区分不同程度学生,进行选拔的目的。对于这一小部分物理尖子生,可以训练他们参加物理竞赛,学习一些特殊的解题思维。这对于高中阶段,面对大部分普通学生的教学而言,借鉴意义不大。

高中的物理内容,大概有以下模型及其解题方法:运用整体、隔离的方法分析研究对象,解决连接体模型;明确物体重心和运动加速度,解决超重和失重模型:找对临界点,解决斜面模型、轻绳、轻杆模型、竖直平面圆周运动模型等等。物理老师应该给学生点出物理模型,向学生讲解模型特点及解决办法,同时设计大量專项练习题。在这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物理知识和物理思维,在头脑中建立起物理模型,形成解决物理问题的清晰思路,遇见创新的题目,稍加思考后,也能辨别出其中的考察点。大多数学生在进行了这样的物理训练后,都能达到不错的物理素养水平,解决起物理问题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对于高中生学习物理而言,建立物理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建立物理思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思维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学生不断地练习。教师要合理地设置教学计划,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帮助学生尽快学会物理学科的思考方式。这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发现学习乐趣。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理思维物理模型物理教学
数学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改革与实践
谈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25题的分析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