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从自身出发摆脱职业倦怠感
2017-11-25柴斯羽孟令一
柴斯羽 孟令一 刘 燕
高校辅导员从自身出发摆脱职业倦怠感
柴斯羽 孟令一 刘 燕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感来自多方面因素。从高校辅导员实际工作情况和个人职业规划的角度出发,辅导员在摆脱职业倦怠感方面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并会由此引发一系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如何利用辅导员自身现有条件帮助高校辅导员积极、主动的摆脱职业倦怠感,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急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 辅导员 职业倦怠感
在新形势和新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同时其自身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阻碍。而多数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一段时期后不仅难以谋求新的发展,反而会对本职工作产生一种倦怠感。其集中表现为在工作中得过且过,工作积极性大幅降低,对完成某一项具体工作的信心不足以及对个人未来发展感到希望的渺茫等。不可否认,高校辅导员这种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更不可否认的是,高校辅导员这种职业倦怠感的产生与自身主观意识上对辅导员工作在认知程度产生的偏差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感的成因
(一)工作因素
辅导员日常工作具有复杂、繁琐和工作量大等特点。辅导员在处理解决大事件上要顶得住压力,在解决日常琐碎的小事件上又要细致入微。因受辅导员工作特点的制约,辅导员工作往往难有显著或突出的成效,工作成绩难以量化,因此辅导员在长期的工作中难以得到学校和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可。除此之外,辅导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学校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强加的许多额外的工作和责任,对于这些工作和责任辅导员没有拒绝的权利,也没有获得其它额外的报酬和奖励,这就使得辅导员内心极易失去工作的重心和工作的平衡,也就使得辅导员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这就造成了随着辅导员工作年限的不断增加辅导员个人成就感和工作自信心却会随之减退,职业倦怠感也就犹然而生。
(二)个人发展因素
辅导员在高校的发展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的一大难题。在个人发展问题上辅导员处在职称难评,出路难寻的两难境地。虽然辅导员具备行政人员和教师人员双重身份,但无论走哪条路都是困难重重。首先,辅导员如走行政职务,那就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后只能面临百里挑一的窘境;其次,辅导员如果走教学职称,那日常繁重的工作压力和专业知识的不对口,也让辅导员的前进道路步履维艰。而辅导员日常的努力工作往往就是因为难以量化,以至于和岗位调动、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难以挂钩。
(三)家庭因素
人都会不断成长,辅导员也是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辅导员都会成立自己的家庭拥有自己的孩子。无论是一个母亲、父亲还是一个妻子、丈夫都希望能拿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自己的家庭。而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却往往不允许其拿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家庭。平时辅导员的工作需要夜以继日随叫随到,而节假日又要被安排诸如家访、值班等额外工作。可以说在家庭和工作面前许多辅导员都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为拜托这种困境许多辅导员都会选择离开这个岗位,即便能留下的辅导员也会对工作失去原有的积极性。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感的表现
(一)生理和心理表现
辅导员职业倦怠感的生理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常常感到体力透支,思维能力下降,视力听力下降,动作准确性降低,注意力难以集中,食欲下降,失眠等等。无论是生理表现还是心理表现都严重的影响着辅导员的个人健康,也影响着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
(二)工作表现
辅导员职业倦怠感的工作表现主要体现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大幅降低,与同事之间缺乏积极主动沟通。对工作没有激情和信心,缺乏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
三、从自身出发拜托职业倦怠感
(一)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自信心的产生来自于不断的拼搏与进取。辅导员虽承担繁重的工作和巨大的压力,但每一项工作的完成,每一件事件的解决都可成为辅导员人生中一份宝贵的财富。辅导员要在工作中善于总结和积累经验教训,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并将所学东西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形成一整套属于自己,也属于全体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如能将这些理念和经验与学术研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那更为辅导员的工作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二)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团结与协作
在日常工作中要始终坚信团队力量永远大于个人力量,团队力量可以战胜一切的困难这一工作方针。工作上遇到困难切勿因碍于面子而选择单打独斗,借助团队的力量可以让问题迎刃而解。此外在日常工作中还要与领导同事多沟通,学会倾听与倾诉,让自己处于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中,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职业倦怠感的产生。
(三)家庭与事业兼顾,亲情与友情并容
工作和生活难免会给人带来负面情绪,但作为一名辅导员切勿将工作中的烦恼带回家中,也不要将家庭中的忧愁带入工作,一定要将工作和生活、亲情和友情作为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衡线来对待。无论是家庭的苦恼还是工作的烦恼在哪里发生就要及时在哪里解决,这样就可避免过多负面情绪的堆积而带来的过大生活或工作压力,也就避免的职业倦怠感的产生。
[1]龚伟.高校辅导员角色压力源及职业倦怠关系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13(2):44~48.
[2]孙启武,郭兰.岗位特征及相关因素对辅导员工作倦怠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1(5):1178~1182.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柴斯羽(1987-),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化工学院团委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