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业规划浅析

2017-11-25李雪菱黄景斌

长江丛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学业素质规划

李雪菱黄景斌

大学生学业规划浅析

李雪菱1黄景斌2

大学生学业规划源于职业规划,是当代大学生高效完成学业的关键。大学阶段是构筑人生目标的关键时期,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预备期和探索期,大学期间进行学业规划是大学生获得职业生涯成功的起点。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业规划,可以明确大学生的学习目的,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促进大学生努力奋斗和提升自我价值,为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做好铺垫。

大学生 学业规划

大学生学业规划是指为提高大学生的人生职业(事业)发展效率对其学业所进行的筹划和安排。通俗来说,就是解决大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为什么学”等问题,使大学生充分发挥规划主体作用,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特点和环境条件来制定大学几年的学业发展计划,以获得大学教育阶段性学习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大学生学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生涯规划的概念是美国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个人生涯规划又细分为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生涯规划。经过多年发展国外的生涯规划指导体系趋于完善。我国的学业规划研究起步较晚,鉴于与国外大学教育体制的差别,在引用国外模式时需要做本土化的尝试、融入、调整,目前我国高校的学业规划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此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从学校管理角度看,存在问题有,一是学校主导作用发挥欠佳,学业规划指导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符合校情的理论体系和教育模式,近年来在推崇和重视学业规划的趋势下,很多高校纷纷开设学业规划的课程并列入为必修课程,但国内尚处于借鉴国外经验和本土化实践探索阶段,可供参考的成熟模式较少,因此对学业规划的模式构建并不深入、完善,对学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和相关的专业知识没有向大学生有效普及[1];二是缺少专业的师资,很多高校未成立有结构设置合理的学业规划专业师资队伍,指导老师多是以辅导员队伍为主的学生工作者,对学业规划如何结合专业或职业特点的理解不够深入,这种缺乏专业学科背景的学业规划指导比较空泛,并不能使大学生满意;三是缺乏评价和监督机制,一般高校设有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对课程质量进行督导,但是学业规划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其模式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多方位、多渠道联合管理和指导,在学业规划模式构建不清晰的情况下,教学质量监控中心的督导职能发挥并不到位。

(2)从大学生的角度看,存在问题有:一是大学生自我认知和定位的能力较差,尤其是大一新生刚入学时满腹理想,多数有好高骛远的心态,期望值过高,不能全面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在做学业规划时偏离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跟风。二是缺乏自律性,大一新生从高中的紧张高压的生活到了没有升学压力的大学,容易失去生活目标而无所适从,在规划过程中,大学生缺乏奋斗的目标和毅力,遇到困难缺乏坚定、迎难而上的精神,因此完成学业规划目标的实际行动较少,容易导致学业规划取得的实际效果不理想[2],从而放弃计划和目标;三是大学生对学业规划认知片面,认为学业规划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或修到学分,或者认为学业规划仅仅指专业知识学习,不理解广义的学业规划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思想、政治、道德、业务、组织能力、科研及创新能力等的学习。

二、学业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大学生学业规划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内容,是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期间的阶段性体现。学业规划是引导大学生在对学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自身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要求的综合分析,结合社会发展需求,确定最为合理可行的学业奋斗目标。学业规划可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构建自主学习的思维,以最小的求学成本达到最大的学习效益,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学业和就业的竞争力,为成功实现就业或开辟事业打好基础;可帮助大学生加强自律能力,从高中时父母或老师的管束中跳脱出来,引导大学生正确定位、自我管理,有面对困难勇往直前达到目标的意志力;也有利于保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对完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学校教学改革和学生管理体制等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学校管理理念向服务型教学转变。

三、大学生学业规划的步骤

(一)自我认知和定位

首先,开展大学适应性教育。大学新生刚入校,需要对新生引导以尽快转变角色,可开设“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有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校教育、守信感恩教育等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以校纪校规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有以教学管理制度、社团活动指导、专业教育、职业探悉等为主的学习思维转变教育。开展新生入学教育课程的好处在于从各方面角度去介绍大学生活,帮助新生去感悟与高中教育不同的人才培养设置和培养要求,帮助新生去展望所学专业特性、职业发展趋势和前景未来,帮助新生去思考就业竞争形势,反思自身所欠缺的综合素质差距。

其次,自我认知。可以通过一些常用的测评工具如人格测试、智力测试、能力测验、职业倾向测验等和“照三面镜子”方式即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社会(班集体)对自己的评价三种评价方式去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认真分析自身的优缺点、性格、情商、智商、特长、心理素质等。

最后,环境评估。结合入学教育中对大学生活环境、学业竞争环境、就业环境、行业环境、社会环境等外部环境的认知,再结合自己家庭经济情况、抗压承受力、沟通能力、变通思维等具体实际情况明确自身合适的定位,从而做出学业规划不盲目跟风、不脱离实际。

(二)学业目标的制定

常说“先选择方向,再谈努力”。制定学业目标一般要有机结合外因和内因,要符合所处环境和个人特质,以大学所学专业课程的学业成绩和专业素质能力为主要目标,进而拓展综合素质和能力。大学生学业规划需要发挥大学生主体积极性作用,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有效解决制定的阶段性目标。从时间维度来分,可制定总目标(整个大学)、中期目标(一学年)、短期目标(一学期、月、周、日),总目标要立足于现实,全面考虑,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一个人的精力、时间有限,目标的制定不能面面俱到,时间维度目标设计应为金字塔形层层递进,学业规划的各级目标要清晰明确,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有一定的指向。从内容维度来分,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素是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条件,大学生的学业规划应有专业知识规划、特长发展和社团活动规划、社会实践和素质拓展规划。专业知识规划包含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特长发展和社团活动规划旨在发展个性化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培养沟通能力、适应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社会实践和素质拓展规划则是要在实践活动中将知识和能力融合、优化、提升而形成有个人内涵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审美素质等全面性综合素质。因此,大学生学业规划制定的重点在于内容维度的设计,大学生要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目标,对规划内容细化分解,要符合个人情况,能掌控执行节奏,能保证完成度。

(三)目标执行和调整

大学生在执行学业规划过程中需要发扬坚持不懈的坚韧精神,当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业目标后,大学生当发挥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学校可用资源一步步推进目标,逐步实现各级目标,切不可遇到困难和阻力就中断执行变成一纸空文。当然,学业规划的目标可以随着客观环境及个人主观因素的变化而灵活调整,大学生要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反思,找出影响计划变动的原因,分析并改进修正。当碰到困难或迷惑时,大学生要及时寻求指导老师的辅导,对指导老师提供的各种教学、专业、就业等有效信息重新梳理,以及针对自身个性化需求的结果分析,及时对学业规划的阶段目标进行调整,这是非常必要的,但在调整目标时必须坚持目标的方向性,不能偏离总目标。

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不仅是当代大学生高效完成学业的关键,还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预备期和探索期,是获得职业生涯成功的起点。因此,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和构建学业规划模式,把大学生培养成适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1]何静,大学生学业规划现状及对策分析[J].职业咨询,2013(9):71~72.

[2]师燕妮,邵贵文,孟庆涛.目标路径理论下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探析[J].科技信息,2008(36):235~236.

(作者单位:1.右江民族医学院;2.百色学院)

猜你喜欢

学业素质规划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阐释、构成与超越
高校体育素质人才的培养
基于数据挖掘的学业预警模型构建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规划·样本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