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为者为基础的德性伦理学
2017-11-25张爽
张 爽
以行为者为基础的德性伦理学
张 爽
当代德性伦理学,特别是以行为者为基础的伦理学代表米切尔·斯洛特,认为以行为者为基础的德性伦理学相对于规范伦理学有很大的优势,他主要从品质、动机等内在层面对行为者的外在行为进行道德指导和评价,融合了规范伦理学的优点,并且汇聚了德性伦理学本身的德性优势,对现代伦理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德性伦理 行为者为基础 规范性 关怀伦理
一、以行为者为基础的德性伦理学优势
从行为准则方面考虑,斯洛特认为,德性行为者本身是评价某一道德行为的基础。一个行为是正当的,因为践行此行为的人含有这种内在品质,并且他践行了这种内在品质或者他的道德行为展现了自己的内在品质。一个路人见到一名落水者单纯的进行英勇救助,无论最后能否两个人一起安全上岸,按照斯洛特的观点,这就是有德性的行为;而如果这名路人没有进行救助,我们也不能认为他是无德性的人。德性伦理学认为道德行为的判断是来自行为者本身的德性品质,而不是来自行为本身,若路人以名誉或利益为动机对落水者实行救助,即使两个人都安全上岸这种行为也不能认为是有德性的行为。这种评价是深入到行为者本身中去,对行为的评价更加根本和全面。功利主义则认为对落水者进行救助的前提是是否会危机自己的生命安全,或者能否给自己带来益处,或者能否带来自己的幸福。如果路人没有能力救助落水者,那么他就不应该下水救人。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的后果负责。功利主义行为本身就蕴含着对行为后果的考虑,功利主义以行为后果的幸福最大化为行为道德行为评价的标准。义务论者则认为,对落水者实行救助是每个人应该有的责任,而且履行道德原则将带来某种可预期的行为后果,因此,义务论者将行为的准则放在道德行为评价的中心,也并非意味着不考虑后果。
从行为后果方面考虑,德性伦理学以行为者的内在动机为行为后果的直接衡量标准,认为表现出良好品质的行为才是有德性的;功利主义本身就是关于行为后果的理论,理论自身就是后果的评价;义务论也是有后果的,在思考道德原则的同时也预期了行为的后果。德性伦理学在后果方面进行的考虑也是存在并且深入的。从道德规则方面考虑,“义务论的伦理学给予了人们一套易于实行的清楚的规定、规则或义务,同样,行动功利主义也有一个可操作性的规定(最大化你的幸福);但德性伦理学,如赫斯特豪斯所下的定义是,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在那样的环境中会做的事,即这样一个有德性的人是仁慈的人、正义的人、勇敢的人、诚实的人,他在那样的环境下会怎样做,那你就怎样做。”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德性伦理学的观点很尊重那些有智慧、更诚实和有正义感的人,以他们作为榜样,某种程度上就是现实的道德规则。赫斯特豪斯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不但重视道德规则的运用,并且强调德性规则能够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地方对恰当的人和事进行应用,而这就不仅仅需要规则,更需要的是对规则的理智运用或实践理智的判断。故以行为者为基础的德性伦理学在普遍的道德规则或原则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
行为者为基础的德性伦理学的优势,除了以上三方面的考虑,还有从功利主义和义务论对德性伦理的一些质疑中也表现出来。功利主义认为,行为者为基础的关怀伦理要求不但对亲密的人要仁爱,而且对陌生人也应表现出关怀,如此德性伦理学对行为者的要求过多,自我牺牲太大。德性伦理学认为,“如果激发行为的动机(连同潜在的道德倾向)足够接近普遍仁爱,那么这些行为就是正当的,而不是坚持认为只有展示了最高动机—普遍仁爱的行为才算作道德上可接受的。”德性伦理对行为者的要求比功利主义少。义务论认为,存在一个普遍的道德法则方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按照要求去行为,而德性伦理学不能指导行为,不能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只是告诉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二、以行为者为基础的德性伦理学评价
迈克尔·斯洛特阐释了自己的德性伦理思想,并对自己的德性理论做出总结,他认为关怀伦理以自身独特的方式来处理整个范围内的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形成了完整的伦理学体系,因此可以与契约主义、康德主义和后果主义并驾齐驱成为当代伦理学研究的主要理论之一。而一些学者认为,“第一,斯洛特的观点是整体主义的。它从行为者的完整动机出发来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从单一出现的偶然动机出发来评价。第二,一个人不可能采取与完整动机相反的方式行动。第三,某个行为表现了行为者的完整动机,就意味着这个行为是行为者有意而为,此时的行为者在其行动中就拥有这种完整动机,并且这个行为就是由其完整动机所引发的”。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斯洛特建立一种纯粹的德性伦理学到底是否成立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然而,不管对德性伦理学的质疑如何,至少我们应该在实际行为上尽量展现美好动机,培养内在品质,加强身心修养!
[1]龚群主译.布莱克韦尔哲学指导丛书:伦理学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龚群,刑雁欣.德性伦理学的行为者中心论[J].伦理学研究,201(2).
[3][美]M.斯洛特著,王旭凤,孙少伟译.以行为者为基础的德性伦理[J].世界哲学,2010(01).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爽(1987-),女,河北廊坊人,硕士研究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初级,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