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思维能力

2017-11-25

长江丛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创造性中学生思维能力

陈 娟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思维能力

陈 娟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对教育的不断重视,教育水平也不断提高。教育理念也发展到现在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摒弃了过去重视应试教育的培养。对于中学历史教育而言,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通过对中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使中学生认识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体系。

中学历史 历史思维 教学方法

一、前言

对于传统中学教学的应试教育而言,应试教育存在很大弊端,明显已经适应不了现代教育的要求,首先,应试教育相当于变相的科举考试,这样就造成了学校和家长把分数变成了鉴定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仅仅是为了考试,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其次,因为应试教育有着忽略学生课外兴趣的培养,这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缺乏积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缺失了创造能力。所以,中学历史教育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在中学教育中历史思维的特点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针对培养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我们必须对历史思维能力的主要特点进行透彻的分析。

(一)辩证思维的特点

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渐渐由辩证思维代替了行使思维,辩证思维是指对历史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整体的对立和统一形式的认识,而形式思维则是对历史现象进行了简单的肤浅的认识。辩证思维是不同于形式思维,在形式思维的基础上建立的更高级的思维模式。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个时期是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期。创造性思维解决的问题基本上都是人类社会尚未解决的问题,而学生的基本思维活动是和问题的解决结合在一起的。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以探索的眼光对待历史课程。

三、培养中学生历史思维的基本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重点,让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并带着历史问题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使这些现象显现在历史课堂上。通过参观名胜古迹和历史影片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认识,使学生主动的、积极的渴望探索知识。

(二)将培养历史学习的方法引入历史教学中去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把目标视为传授历史学习方法,把依托目标设为教材,通过培养历史学习方法,是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身体会到相关历史知识和概念,并对历史的发展进行分析和推论,使学生快速地掌握课堂知识和学习历史的方法。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能力,在中学历史学习之中,倡导探索的学习基本观念。探索性的学习不仅让学生融入开放的、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去,还给中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获取知识的渠道。

(三)将爱国主义引入历史教学中去

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之一和动力源泉是情感。所以在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中,也应该着重培养感情和基本价值观。把我们的学习氛围,营造的和中学历史的教学内容相符合。所以将爱国主义引入历史教学之中来,不仅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更加深刻的、切身地体会到爱国情感,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有助于学生课后对知识的深化和理解。而对于不同地区,可以将各个地区的历史为背景,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本地的历史。

四、培养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需注意的问题

(一)中学生历史思维培养不能用固有模式

中学生历史思维培养本身不存在固定的模式,所以说,不能用固定的历史思维去分析中学生历史李伟培养,而是需要通过老师对学生的不断鼓励其用创造性的方法和思维来学习。在思维金字塔的最顶端就是创造性思维,所以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育思想,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中学生应该以创造性的思维为宗旨,来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二)中学生历史思维培养不能脱离历史和现实

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习历史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所以中学生历史思维培养不能脱离历史,也根本不会脱离历史,凭空想象出来的是错误的、没有依据的、是不真实的。历史思维不仅仅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反映了现代社会。历史思维不仅能发现现代生活的诸多矛盾,还能对现代生活进行准确地反映。通过历史思维能从历史观点上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如果想要达到历史思维培养的目的,就不能脱离历史,并且还要将现实和历史紧密联系起来。

五、结语

中学生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从历史思维的主要特点出发,分析培养中学生建立历史思维的捷径。重视培养中学生历史思维是中学历史教师的首要任务,以实现中学历史教育过程中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1]郭瑞清.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J].才智,2014(6):101~102.

[2]廖耀良.浅论中学历史意识的意义[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2):4~5.

[3]唐永康.论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评价方式[J].成功(教育),2015(6):61~62.

[4]韩晓芳.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方法[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7~8.

[5]叶小兵.论中学历史学科的阅读理解能力[J].历史教学,2010(4):90~91.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中学)

陈娟(1984-),女,江苏镇江人,硕士,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创造性中学生思维能力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