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软件平台应用对凸显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的作用探究
2017-11-25赵晓光
赵晓光
信息化软件平台应用对凸显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的作用探究
赵晓光
高职院校学校思想教育效果如何,既需要定性的描述,也需要定量的指标观测。信息化软件平台应用在提高观测效率基础上使教育效果更加明晰,教育工作方向性更加明确;在自我认知基础上激发了受观测主体的信心与活力,在以事实为依据基础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使思想教育实效性大大增强。
信息化 平台应用 思想教育 实效性
一、信息化软件平台功能
在高职院校中,信息化软件品台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仅以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开发并应用了学生综合管理平台,较好地满足对学生教育效果观测中各子系统大量数值的最终快速汇总和连续记载与多向比较。这一综合管理平台系统采用先进的B/S架构,可以进行多人同时在线访问,在平台中,可以实现学生数据查询(如学校和各二级学院学生人数、各年级人数、各层次党员数、受处分或表彰学生数等30余个项目)、学生个人信息查询,条件查询(如“德育成绩优+学分绩点班级排名<= 10”)等多项功能。
在平台中,有多级管理权限,通过辅导员老师对学生的日程思想、行为表现实施评价,进行平台信息更新,在需要特定信息查询时,应用此平台即实现了对某一特定学生的全面掌握。
在平台中,可以将某一项内容的某一标准设定为预警范围,达到预警级别的学生信息,平台会发出预警提示,提醒管理者对该名同学进行重点帮助,学校也通过建立预警档案,及时帮助在思想、学业、行为上贴近底线的学生,及时帮助其转变,争取重新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避免被队伍淘汰。
二、信息化平台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应用的效果
(一)提高工作效率基础上使教育效果更加明晰,教育工作方向性更加明确
通过信息化平台应用,可以从传统的手工记载、人为印象判断和表面现象评价转变为科学的观测数据分析。大量的数据统计,横向、纵向的分析比较,在一定程度上使定性化指标更加形象、具体。通过平台的应用,还可以使教育实施者在多项指标比较基础上,清晰地看到哪方面的教育在绝大多数学生身上效果明显,哪些方面教育效果不理想,从而不断调整教育方法、手段、内容、形式,避免施教者单方面自我感觉良好,受教者内心不接受,思想不认同,而导致的教育实效性差的问题。
(二)在自我认知基础上激发了受观测主体的信心与活力,思想教育实效性大大增强
高职院校受教育主体是学生,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思想教育工作的重点就界定在如何使广大学生通过高职三到五年的教育,既能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在实际工作有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和职业作风。如果说前者是显性职业素养,后者就是隐形的职业素养,而且是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因此,科学适用、符合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水平及其发展规律、能反应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的本质及各方面内容、并具有导向性(即注重个体在测评过程中的积极体验,强化自我意识,以调动测评对象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自觉趋近德育目标,促进学生更好得全面发展)的信息化软件平台,极大激发了受教育者要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信息化平台,让学生能够清楚了解自己的当前状况和发展潜力,会增强其信心与活力,主动配合教育实施者的工作,教育的实效性将大大增强。
(三)在以事实为依据基础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教育严爱相加激发集体向上动力
信息化软件平台的设计要突出发展的特点,既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去逐步改变错误,积极发挥特长,让学生有信心在跌倒的地方爬起,再次振奋精神争取进步,也更加鼓励了优秀的学生,每一份进步让他们都能看得到(学生自己可以从平台上看到个人的发展情况),从而不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因为更加规范,所以相对更加严格,但也更加体现的学校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关心,充满了爱与温暖,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关心集体的共同进步,相互间通过支持、帮助实现共同提高,这就激发了集体的向上动力,一定程度促进了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信息化平台应用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建议
(1)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最佳状态是实现“润物无声”,信息化平台应用对思想教育工作有帮助,但不能完全依赖平台观测指标,避免出现偏颇。
(2)职院校学生特点有相似之处,但专业设置和教育管理模式有较大区别,建议能结合各自学校特点,科学设置信息化观测指标,使观测结果尽可能体现学生教育的实际效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治新常态的不断推进,对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适应新常态适时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必将有力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1]王敏,孙晓阳.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之比较 [J].湘潮(下半月),2012(01).
[2]洪彬.政治新常态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性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5(09):50~54.
(作者单位:辽宁林业职业学院)
本文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补充课题《新常态下辽宁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编号GZYLX2015048)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