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录取率持续走低,亚裔学生或遭歧视?
2017-11-25云阳编辑李不二设计金洁
记者_云阳 编辑_李不二 设计_金洁
美国大学录取率持续走低,亚裔学生或遭歧视?
记者_云阳 编辑_李不二 设计_金洁
美国名校2017年的录取率再爆新低,很多亚裔学生表示自己的分数明明足够却未被录取,这其中存在常春藤所谓“平权主义”式的歧视。但这一推论是否成立?美国名校是否也有着自己“宁缺毋滥”的底线?
在已经结束的2016—2017美国大学申请季中,不少同学都表示自己经历了史上最难录取季。据啄木鸟教育发布的《2017美国大学录取率白皮书》表示:与近几年的整体趋势一样,对于中国学子来讲,美国大学申请的形势愈发严峻。
从2017年秋季新生入学来看,美国几所著名大学的录取率持续走低:每年录取量相对较大的康奈尔大学的录取率持续下降,从2015年的14.9%到2016年的14%再到2017年的12.5%,哥伦比亚大学的录取率从2014的6.94%降到了5.8%,2017年正式进入“5%俱乐部”。斯坦福大学录取率进一步下降首次跌破了4.7%的录取率。哈佛大学是常春藤大学中录取率最低的大学,连续两年学生录取率只有5.2%,也就是说,在自认为已达到了哈佛大学入学标准、进而递交入学申请的人当中,只有大约1/20的人会被录取,可见竞争之激烈。
美国名校录取率持续走低种族歧视或为主因
而在申请美国名校的学生群体中,大部分增加群体为亚裔学生,因此,名校录取率持续走低实际上从侧面反映了其对亚裔学生招生量的控制。据美国纽约时报中文网8月4日报道,美籍亚裔奥斯汀·贾(Austin Jia)曾于当日发起了对哈佛大学的指控,诉讼书状告哈佛在录取学生时歧视亚裔美国人,对他们的优秀成绩施加惩罚,偏袒其他少数族裔。
2016年,非牟利机构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SFFA)曾代表多名亚裔学生将哈佛大学告上法庭,称该校歧视亚裔,案情曝光了美国名校招生中涉及种族的不透明操作。
无独有偶,亚裔美国教育联盟(Asian American Coalition for Education) 曾于2016年向美国教育部提出了一项针对耶鲁大学的投诉,20年来,该校亚裔学生的百分比一直保持在13%至16%之间,布朗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也是如此,基于类似的理由,该投诉敦促对他们的录取工作进行调查。
一项2009年的普林斯顿研究显示,为获得相同的机会进入顶尖大学,亚裔美国人的SAT分数需要比白人高出140分,比西语裔美国人高出270分,比黑人高出450分。
被拒的亚裔学生竞因扮成黑人即被录取
还有一个有趣的案例,《纽约邮报》报道说,15年前,卓科尔·英格姆在芝加哥大学毕业时,学绩点(GPA)只有3.1,MCAT分数31,以亚裔身份申请医学院时屡屡被拒,乏人问津。他抱着恶作剧的想法,剃了光头,加入黑人学生会,并在申请材料中称自己是黑人。
结果,扮成黑人的卓科尔·英格姆获得了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11所美国名校的面试机会,并最终如愿以偿进入一家著名医学院。该医学院对外宣称申请者的平均GPA为3.84,远高于卓科尔·英格姆的3.1。
但后来卓科尔·英格姆选择从医学院退学,以亚裔身份进入安德森商学院,完成了MBA学位。他表示,他之所以公布这件事情,是因为他认为所谓的“平权政策”就是种族主义。他说,“平权政策”政策其实加强了人们对美国少数族裔的负面刻板印象,即他们需要特殊待遇。
平权政策
在美国,虽然少数族裔在升学考试时不能享受到任何加分优惠,但是在大学录取、就职录用等环节,为保障少数群体的平等权利,政府、学校、企业等要尽可能给予所有申请人平等竞争的机会,不得因为肤色、性别、宗教信仰等原因对任何个人造成歧视。这种措施被称为“平权政策”(affirmative action,字面意思是“正面的政策”),最早出现在约翰·肯尼迪总统于1961年签署的《第10925号行政令》中。在实践中,由于女性和少数族裔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常常处于的弱势,录用单位通常在选拔时会对他们稍稍倾斜,以增加他们被录用的可能性。
亚裔学生的不足:捐款太少,声誉几无?
无论是美国的主流媒体还是华人社区都有这样的共识,即二十世纪上半叶出现的针对犹太裔学生歧视性的名额限制,今天在亚裔身上重现了。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平权政策”的存在导致华(亚)裔的名额受到了限制。深究美国大学限制亚裔学生名额的原因,不外乎两点:捐赠基金和社会声 誉。
根据www.chronicle.com网站所公布的数据,在1967年至2015年间,常青藤大学加上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斯坦福大学(Stanford)所收到的5000万美元(50 million)以上的捐款,总额超过了100亿美元(over $10 billion)。
其中,白人捐款比例为63%,犹太裔为29%,而亚裔的比例为6.8%。如果剔除海外印度公司(Tata Group)及香港地区企业家的捐款(有些人甚至没在美国上过学),则在美的亚裔只有雅虎的杨致远(Jerry yang)一人捐款($75 million)。这样在美亚裔真正的捐款比例则降到0.7%。
另外,捐款的总人次为79人次,其中白人占54%,犹太裔占33%,在美的亚裔则只占近1.3%。由此可见,无论是捐款额还是捐款人数,亚裔对事关美国名校生存的捐赠基金的贡献可以是忽略不记的,这和亚裔学生占学生总数20%的比例是不相称的。
由于绝大多数的捐款都是校友对母校的捐赠,如果按现状发展下去,任何由于增加亚裔学生而导致白人和犹太裔学生比例的下降,都只能造成未来名校捐赠基金来源的萎缩,以至其名校的地位将因此而动摇。
再来看杰出校友为名校所带来的巨大声誉方面的贡献。我们常说,亚裔在学术领域贡献是比较突出的。如果查看一下美国科学院数理化三个学科的院士情况,亚裔院士所占的比例仅占5%。从诺贝尔奖的角度来看,诺奖获奖者共有889人。其中,在美华裔只有7人获奖,占总人数的0.79%;而犹太裔共有114人获奖(其中包括爱因斯坦),是华人的16倍之多。
相比于学者,社会上的杰出人士对母校声誉的贡献则是更加深远和广泛的。
比如,哈佛和耶鲁都贡献出不少总统和副总统,参议员,众议员,其他重要的政界人士更是不计其数。但亚裔学生却寥寥无几。
总之,白人及犹太裔的校友在捐款回馈母校的同时,也为母校带来了巨大的宣传效果和声誉。而亚裔,尤其是华裔在美国则缺少影响广泛的杰出人士。骆家辉、赵小兰,以及担任过能源部长的诺奖得主朱棣文虽都曾位居高位,但他们的社会影响力还无法和上述人士相比。
“高分”是悬挂在学校和学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申报这些学校的人数在逐年增加,而学校的录取计划保持稳定,录取率自然就变小了。”某留学咨询专家告诉《留学》记者,“美国国内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增长是主要原因,但国际学生的大量涌入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于申请人数逐年增加而名校录取计划保持稳定的原因,啄木鸟国际教育《2016美国大学(本科)录取白皮书》分析显示:首先,名校不再单纯看重标化成绩,而课外活动成为名校录取的重要指标。目前,获得托福和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试高分申请者越来越多,因此获得高分与成为名校招生官眼中的优秀人才相比,相对简单得多。
然而,学校并没有办法仅仅通过分数来录取学生。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局面,美国大学会通过学生现在的成就去推测申请者未来的成就。因此,“活动规划”其实是一种素质教育。而这一方面,是考试分数很高的亚裔学生相对欠缺的。
另外,SAT分数呈节节攀高态势。白皮书显示,从历年来的托福和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平均分数走势来看,托福平均分数几乎没有变化,但是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验平均分数较2015年提高20分,直逼2300分。
大量高分的出现首先意味着优中择优的激烈竞争,同时也让美国大学对高分有了一定警觉。高分背后是否意味着“全能”?是否意味着诚信?是否意味着未来能有好的发展?这些都是悬挂在亚裔学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同时也是悬挂在美国名校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因为一招选错,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学生,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毕业于北大,研究生阶段被美国教授开除的学生不正是现实存在的实例 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