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片白杨树叶也有它的理性
—— 读帕乌斯托夫斯基《面向秋野》

2017-11-25文=

椰城 2017年9期
关键词:乌斯白杨树蔷薇

文= 朴 素

一片白杨树叶也有它的理性
—— 读帕乌斯托夫斯基《面向秋野》

文= 朴 素

朴素,吉林长春人,海南省作家协会理事,网络文学资深从业者,现居北京。

蓝英年先生写在《读书》杂志上的“寻墓者说”系列文章,令我对俄罗斯的文学重新产生了兴趣,我开始寻找苏联文学史上被冷落已久的一些作家及作品。在寻觅不遇赫赫有名的《金蔷薇》时,却找到该书作者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另一部散文集《面向秋野》。按译者张铁夫先生所言:“此书堪称《金蔷薇》的姊妹篇。”

帕氏的《面向秋野》,谈写作、谈人事,娓娓道来,清丽自然。小书的封面素雅大方,有一枚秋叶金黄灿烂。

这本书,是帕乌斯托夫斯基在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散文集。帕氏在他的散文名著《金蔷薇》的后记里说:“第一卷记述作家劳动的札记就止于此了,我清楚地感到,工作只是开始,前面是无边的旷野。”于是又有《面向秋野》问世。

该书收集了作者上个世纪30到60年代关于艺术问题的文章和回忆录,不仅继续探讨了《金蔷薇》探讨过的那些问题,诸如构思的产生、观察力的培养、素材的提炼、语言的磨练、想象的必要性,细节描写的功能等,而且也探讨了许多新问题,譬如散文的诗化、旅行的作用、虚构的意义、短篇小说和历史剧的创作、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等等。

此外《面向秋野》还用大量的篇幅,记述了许多帕氏的前辈作家与同时代作家,对他们的生平与创作有生动的描述,分析评述亦相当到位。这些文章,既是文艺随笔,又似抒情散文。文采斐然,读之不忍释卷。

《面向秋野》原书66篇文章,译者仅选译了其中25篇,将其分为两个部分:一类谈创作,一类谈作家,两者互相融合,若对照而阅,则相得益彰也。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语言风格有明显的诗意,有一种听之任之的散淡,且总能在很多人熟视无睹的地方发掘出事物的闪光之处。如今,在后现代主义大行其道之际,重温美丽而朴实的《面向秋野》,会体味到一种秋日阳光般的温暖。

关于写作,帕乌斯托夫斯基写道:“作家是出自于自由的动机写作的。他之所以要写,是因为他不能不写。”相比之下,为沽名钓誉而写出的文字,又焉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我由此想到,在我们这个“人人都可以写作”的时代,写作的贬值,大概是一种必然吧。

当浮躁成为这个世界的某种大众景观时,很多知识分子开始走出书斋,扎堆造声势,混个脸熟,或者做各种秀,成了时尚。帕乌斯托夫斯基那时,也遇到过这类景观,他说:“必须心冷如冰地坐下来进行写作,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更有力的作品。”

比较有意思的是,帕氏对童话怀有一种深切的情感,他说:“只要有人活着,童话就会存在。因为童话是人民对幸福和正义憧憬的最好表现。童话是用富于诗意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人对美好事物的幻想”。一个对童话如此热爱的人,想必也是一位有良知的人,是热爱生活的人。

帕氏的散文视野,最明显的特点是与大自然交融。他说:“不热爱、不了解、不懂得大自然的作家……就不是一个完全合格的作家。不可能离开对大自然的爱来谈对祖国的爱。”他在评价作家库普林的小说《石榴石手镯》时说:“他把这篇描写一场悲剧性单恋的爱情小说置于南方海滨的秋天环境之中。很难说出是什么原因,但是盛夏已逝,时交金秋,那晶莹的日子、沉默的大海、干枯的玉米秆,冷落空旷的别墅,像草一般无味的残花——这一切都赋予故事以一种特殊的悲凉气氛和感染力。”这种细腻和敏感,是那一代俄罗斯作家的优长,也恰是我们的作家历来之所短。

出于惺惺相惜,帕乌斯托夫斯基不吝笔墨,对另一位擅写大自然的苏联作家普里什文表现出极大敬意。在《米哈依尔·米哈依洛维奇·普里什文》一文里,帕乌斯托夫斯基评价道:“普里什文魅力的秘诀,他的魔法的秘诀就在于他的洞察力。这是那种在每一件小事中都能够发现饶有趣味和含有深意的东西、在我们周围现实有时令人讨厌的外表下发现大地生活的深刻内涵的洞察力。一片最渺小的白杨树叶也有它自己的有理性的生活。”

《面向秋野》沿袭了《金蔷薇》的风格,谈人谈事,皆娓娓道来。帕翁多才,博古通今,可以旁征博引。在他所处那个思想禁锢的年代,能以饱含诗情的散文,把俄罗斯的传统人文精神展示于世,殊为不易,今人应体会到他的那份难处。

读帕氏,有所悟:人类最难面对的是生活的无意义。那么,优美的写作应该就是局促中的远眺。这样的写作,必须诚实。

秋天是收获的日子。翻阅《面向秋野》,可以感受到:俄罗斯文学大地上,有一种远比我们豪迈、开阔的气息。

猜你喜欢

乌斯白杨树蔷薇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刘扬画虎的探索与创新
白杨树染绿了夏天
会唱歌的树
花开恣意是蔷薇
校园里的白杨树
探索莫比乌斯圈
生如蔷薇,为情芬芳
野蔷薇
太行山历险记
米开朗基罗和教皇尤得乌斯二世(连载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