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2017-11-25郑丽霞

长江丛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感语文

郑丽霞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郑丽霞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语言教学和学习活动一般都是以阅读为基础的,通过学生的阅读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语言能力得到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承担着传授语文知识的重要责任。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但目前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基于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一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可行性策略。

小学 语文 阅读 策略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语言教学和学习活动一般都是以阅读为基础的,通过学生的阅读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语言能力得到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承担着传授语文知识的重要责任。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但目前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课堂阅读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指出,学生需要阅读一些好书,减少作业的量。 然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中,课堂阅读还没有受到重视。在一些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往往只关注文章教学,一味的讲授知识点,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不重视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提高学生的基本汉语水平。但是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学习汉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尤其是对于一些词汇的有效教学。小学生认知水平是很有限的,他们对一些单词的理解不完整。但是,如果教师还不给于适当的指导,小学生就很难掌握这些词汇。所以,阅读教学能有效开展,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一些词汇的含义,虽然有一些词汇对文章的大致意思没有影响,但有些词语在理解上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三)不注重学生兴趣

一些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很高,如果教师没有激发学生兴趣的能力,那么阅读教学就会变得更加困难。一般来说,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提高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一)建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和教育环境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并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因此,语文阅读教育需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情感教育,有些教师认为情感教育应当放在思想品德课上进行教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忽略情感教学。然而,事实上,情感教学对于学习语文来说是非常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情感投入,还能起到良好的素质教育。

(2)在开发、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的了解阅读材料,再加上自己的情感,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还要把主要人物或作者所表达情感作为渗透的重要内容,这就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怀念母亲》是季羡林散文集中的其中一篇,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怀念,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这是一篇通过情感教学方法讲授的典型文章,通过情感教学,让学生们产生的自己母亲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热爱,并能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二)课前注意引导,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上课前进行相关知识导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生动的课前学习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前提。课前生动的介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入的方法很多,比如故事导入或者图片引入等。

(1)故事导入

根据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运用讲故事的课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在“大兴安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一些张家界的风景图供学生欣赏,再结合学生的好奇心,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张家界的神秘故事,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学习这篇文章。

(2)图片引入

根据小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可以在课文阅读之前给学生展示各种图片。比如学习诗歌,“鹅,鹅,曲项向天歌”,就可以给学生展示鹅的图片,给学生一个个具体图像,在脑海中形成比较深刻的印象。

(3)音乐引入

音乐也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特别是那些节奏感特别强的音乐,学生们是很喜欢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之前,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音乐,让学生感受一些美好意境,从而把学生带入到美丽的环境中,感受文字的美。

(三)开展生活情景性教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人生即教育”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的各个方面,他还认为学生的学习离不开生活,因为没有建立在生活上的学习是空虚无意义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生活体验、生活背景入手,通过创造生活教学情境来辅助教学。

(1)还原生活情境。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动人的场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那些场景,假设你就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和体会。这样还原生活场景,就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到很自然,很亲切,可以让学生心情愉快地阅读。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文章的分析中积极探索学生与课本之间的密切联系,然后设计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对阅读问题产生兴趣。

(2)还原历史场景。比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亲和儿子》这篇课文,讲述了在美国的一次大地震的故事,一个父亲冒着风险,用心中坚定的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历尽了千辛万苦的38小时在废墟中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故事。就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角色,体会这篇课文歌颂了伟大的父爱,体现了父亲与儿子的深厚感情。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心中的“父亲情感”作为文本的切入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父亲,用对父亲的感恩来学习这篇文章,这样就可以很好的理解文章的中心。

(四)将写作与阅读进行结合

(1)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与写作像是连体婴。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应该考虑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有意识地将写作融入到课堂中去。这样做,既能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帮助,还能在无形中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板块一直是小学教师研究的重点。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跟上,那么不管是对课堂教学还是学生的课外学习都会造成很大的障碍。写作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与重点。通常来说,阅读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同样地,在阅读教学中,加入写作训练也能增强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

(2)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第一,鼓励学生主动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将情感付诸文字。一般来说,当学生读完一篇文章以后,内心不可能毫无波澜。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会通过学生的表情表现出来。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情感符号,并在适当时机对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学生完成对情感的文字叙述。字数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下笔写。能写出来的就是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往大了说就是一篇小小的读后感。水滴石穿,积少成多。只要学生一日一日地坚持下来,那么最后的收获一定是巨大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会得到有效提高。第二,引导学生对语文课本中的优美词句进行仿写。语文课文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里面的词句都符合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与理解能力。教师可将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摘抄出来,向学生进行表达方式与手法的分析。比如一些词语,诸如黄澄澄、金灿灿之类的,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的仿写。而像一些修辞手法很突出的句子,教师在分析了结构之后,一定要引导学生运用相同的修辞方式来造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只是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也要注意锻炼学生的仿写能力。第三,布置日记周记作业。日记不仅能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眼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书写日记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不过,日记存在一个弊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容易将日记写成诸如“今天吃了饭玩了游戏”“今天下雨”之类的毫无意义的流水账。为了减少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布置日记时要强调规则,明令学生记述的事情必须有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有一些学生实施起来实在有困难,那么教师可考虑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周记训练。因材施教在此处很重要。第四,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素材。任何教学活动都不能脱离实际生活。有生活中的事物作为蓝本,学生在写作时要容易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注意选择一些生活气息很浓的文章。比如在进行《怀念母亲》一文的教学活动中,母亲是学生都很熟悉的人物。教师通过分析课文来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品质。课堂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自己妈妈的美好品德,并写在作文本上。学生将从文章中学到的词句运用起来,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合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1)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

第一,注重随堂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与交际能力。阅读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到生活中的,如何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才是阅读教学的本质要求。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了交流的条件,有利于学生活学活用。同时,由于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大家聚在一起表达想法,思维的碰撞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创造性思考。

第二,全员参与,提高教学质量。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设立小组长,这样的规范对学生合作意识与规则意识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分组一般是优等生和差等生混着搭。优生带差生,能够培养学生们互帮互助的精神。同时,差等生也能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他们虽然成绩差,但是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这在心理上就给了他们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2)如何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第一,分工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是团队作业,明确的分工是保证学习开展的第一要求。在小学阅读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就必须事先分好组,不能任由学生自己选择,否则会出乱子。同时,教师也要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的作用。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更多时候他(她)要以一个引领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不时对学生的观点做出评价。

第二,把握教与学的尺度。教学活动其实涉及两个群体,即教师与学生。教师是教授知识的一方,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一方。教师如何把握教育学的尺度对教学质量的高低有很大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行为习惯,能让教师寓教于乐,达到高质量的教学目的。在进行小组学习时,学生们有机会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的情感思考立马说给同龄人听,并得到同龄人的回应。水平相同的交流能让学生获得更大的认同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及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算是一次规模较大的学生相互交流活动。每一次活动过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下一次活动前调整自己的备课方案,做到针对性教学。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坚持“情感教学”、“课前导入”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精髓,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引导小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

[1]高娟.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2010.

[2]李志高.新课标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

[3]孟令权.诗歌教学中情境创设例说[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0(1).

[4]徐士才.创设情境强化读写迁移——〈秦兵马俑〉教学中的读写迁移[J].教育教学论坛,2011(28):149~150.

[5]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卷一) :情景教学实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浙江省青田县江南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情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