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概念隐喻和可能世界看A Red, Red Rose

2017-11-25向志敏

长江丛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彭斯诗行隐喻

向志敏

从概念隐喻和可能世界看A Red, Red Rose

向志敏

爱情诗《一朵红红的玫瑰》是诗人罗伯特·彭斯的传世名作。这首诗在英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开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迄今学界对此诗的解读多停留在单一修辞和语用分析层面,而本文拟从概念隐喻和可能世界这两个全新角度来分析这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

概念隐喻 可能世界 《一朵红红的玫瑰》

一、前言

在灿若星河的英国文学史上,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1759-1796)占有不可取代的领袖地位。他的诗歌乡土生活气息浓郁,丰富传承了苏格兰久远的民歌传统;他的诗歌音乐节奏感强,适合吟唱。《一朵红红的玫瑰》在彭斯众多爱情诗歌中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出作品,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如花般美好的爱情的渴望。诗中意象鲜明的语言,深沉饱满的深情,在以理性为尊的18世纪引发了一阵振聋发聩的人性主义浪潮,为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的风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概念隐喻理论介绍

概念隐喻理论思想最早是英国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森在 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的。他们率先在学界指出:概念隐喻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认知手段;隐喻是从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系统映射;我们使用概念隐喻时大多是下意识的等等。由此隐喻上升到了思维层面,超越了单纯的语言修辞手段层面。概念隐喻理论把隐喻从语言修辞手段的工具化层面上升到了思维加工工具的认知思维层面。这种创新性观点对此后认知语义学的飞跃性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三、可能世界理论管窥

可能世界理论是通过对可能世界语义学的哲学研究而生发的。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最早提出了具有颠覆性的“可能世界”的概念,在他的理论框架下,客观事物有多种多样的存在潜势,任何两个没有逻辑矛盾的事物组合起来就可以构成可能世界。

接受可能世界概念的人普遍认为现实世界只是众多可能世界中的一个。世界可以存在的任何方式都可以称其为一个可能世界;现实世界是人们事实上居住的物理世界。在现代语言学研究中,我们引入可能世界的概念是为了谈论那些在现实物理世界不可能成真,但在语言世界却可以被谈论或用来譬喻事理人情的事件。简单地说,可能世界在语言世界中的集中体现就是虚拟语气。

四、概念隐喻和可能世界框架下《一朵红红的玫瑰》的赏析

这首诗是彭斯的经典名作,每一诗行都奔涌着诗人心中澎湃的热情, 全篇大量采用古英语的词汇,一开篇就用“红红的玫瑰”(a red, red rose) 的鲜明意象来形容自己爱人的娇艳容颜以突出自己心上人夺目的姿色。然后,诗人用“甜甜的乐曲(melody)”来展示爱人温柔的性格。对所有热爱彭斯的读者来说,诸如“六月里含苞初放的玫瑰(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这个英国文化中的典型意象(image)可以激发人们的无穷想象力。有了前面的大量铺垫,诗人接下来对恋人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深深眷恋便顺理成章。

如前所述,在概念隐喻理论框架下,概念隐喻超越了单纯语言修辞方式的层次成为了一种重要认知思维工具。概念隐喻是连贯的有层次的一个系统。具体到 《一朵红红的玫瑰》 的欣赏,本诗的开篇比喻自己的心上人为一朵红艳的玫瑰,接下来马上在第二行继续沿用这个系统性隐喻思维,进一步说明他的爱人不仅是一朵红红的玫瑰,而且还是在六月里依然含苞待放的玫瑰。这样诗歌的第一二诗行合在一起就成功构建了概念隐喻1“爱人是一朵红红的玫瑰 (a red, red rose),所以才具有了英国玫瑰在六月才含苞待放的典型动作(newly sprung in June)”。众所周知,英国气候寒冷多雨,玫瑰在自然环境下也只会开在温暖的夏初六月。看到这里,也许有读者会指出 “O my love's like a red, red rose” 这个句子里有比喻词like,在传统的语言修辞学视角下应该算作明喻。对此疑问,笔者想要指出的是,如果单看这一句话,我们承认它可以算作明喻;但是放在本诗中结合第二句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来看,我们却可以清晰地发现诗人罗伯特· 彭斯在构思这首诗时是具有超越单一语言性比喻修辞的认知性隐喻思维的。或许我们可以把第一诗行中的“like” 视为隐喻词由于诗歌节律的考虑而没有隐去的特例。再看该诗的第三四行:“O my love's like the melody” 和 “That's sweetly played in tune” 也如第一二行一样构成了另一个系统结构性隐喻:“我的爱人是一首节奏欢快的乐曲”。没有第三行的概念性本体的铺垫,就没有第四行的特征性限定描述。基于上述诗行分析,我们认为用概念隐喻理论来阐释诗人的构思脉络更加合理。

五、结语

借用概念隐喻和可能世界这两个新颖的理论视角, 我们从认知的角度对《一朵红红的玫瑰》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 这首诗之所以在英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传诵不歇,就在于诗人匠心独运的独到构思,巧妙地利用了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并借用可能世界中的一些可能事件,用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和真挚坦诚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亿万读者的心,歌颂了纯洁爱情这一亘古不变的永恒主题。

[1]文旭,叶狂.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J].外语学刊,2003(03).

[2]李少春.概念隐喻理论问题再思考[J].语文学刊,2013(3).

(作者单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向志敏(1985-),女,四川成都人,硕士,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语用学、认知语言学。

猜你喜欢

彭斯诗行隐喻
流年似水
大河诗歌 诗行天下
爱的诗行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平凡生活
《活的隐喻》
画中有话
美国副总统彭斯陷“邮件门”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