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关键环节强制度反腐

2017-11-25张俊成

共产党员(辽宁) 2017年2期
关键词:笼子准则腐败

◎文/张俊成

抓关键环节强制度反腐

◎文/张俊成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重大主题,提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标志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体框架日臻完善,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作风上全面构建治党从严的制度笼子,成为运动式、治标式反腐向制度式、治本式反腐转变的重要标志。

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筑牢从严治党思想根基。严肃党的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1980年制定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于当时恢复和健全党内民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肃党的纪律、促进党的团结,实现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拨乱反正,实现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形势任务和党内情况的变化,党的建设既积累了大量新成果新经验,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官员的腐败轨迹、过程令人震惊,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与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有直接关系。这次重新制定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出台了一系列十分严厉的举措。这是对以往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实施的系统性总结,突出了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等内容,强化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有利于解决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庸俗化、随意化、搞“小圈子”等问题,坚持运用好这个锐利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为全面从严治党筑牢根基。

从加强党内监督做起,构建制度反腐机制体制。全会重新修订的党内监督条例,打造制度反腐笼子体系。党正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考验,存在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为此必须把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放在突出地位。从个人腐败发展到制度性腐败、再发展到社会性腐败的过程来看,必须打造不能腐的制度笼子,强化对权力的监督约束。基于此,全会明确指出,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要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绝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些重要举措弥补了权力监督制度短板,为制度性反腐构建了坚实的基础。

从党员领导干部严起,树立领导干部规矩意识。党的十八大以后,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管腐败涉及什么人,不管权力有多大、地位有多高,都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强调反腐没有“铁帽子王”,反腐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等,目前已经有170多名省部级以上高级官员和将军落马。“关键少数”之所以有这样高的腐败率,本质上是因为监督缺失所致。六中全会强调要解决“关键少数”的问题,是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的实践给人们巨大警示的经验总结。六中全会要求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把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点和关键,让领导干部树立起规矩意识,时刻保持警惕,划出纪律红线,只有管好自己、家属亲友身边人,才能抓好班子、带好队伍。

从健全完善制度抓起,防止制度笼子成为摆设。只有制度笼子真正关严关牢,才能发挥威力,产生长期效应。全会制定的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监督条例是管总的,还需结合实际制定出更加具体、可操作的举措。如准则强调党员要忠诚老实,不能对党组织说假话,领导干部也不能用任何手段方式逼迫下级说假话。再比如,诚实报告有关个人、家庭的重要事项,还要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因此,按照新的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如何解决党员干部存在的种种特权,规范从政行为,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只有健全完善制度,坚决贯彻执行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才能真正获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可,提升执政党的竞争力和公信力。

(作者系阜新市清河门区委书记)

猜你喜欢

笼子准则腐败
一个笼子在寻找一只鸟
大象和我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
扎紧防止“带病提拔”的制度笼子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笼子”究竟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