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离合词的思考

2017-11-25秦金梅

唐山文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动宾母语短语

秦金梅 杨 馨

对外汉语离合词的思考

秦金梅 杨 馨

近年来,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离合词问题受到了语言工作者的关注。教师在教授离合词知识时,往往对知识的讲解不到位,而外国学生在使用时,也经常采取回避态度。本文就目前离合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探讨,并且做出了相关的思考。

离合词在现代汉语中地位特殊,它可分可合,处于词和短语之间。关于离合词的语法性质的争论也由来已久,但是至今为止都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离合词”也被称作“离子化、短语词、词组词、最小述宾结构、粘连词组/短语、可分词”等,是指“汉语里有一种AB组合,中间可插进别的成分,A与B可离可合,是为‘离合词’”。

最早注意到“离合词”的是陈望道先生。一般认为,汉语中的词在结构上是不可以扩展的,例如:“白菜”,我们不能把它扩展为“白的菜”,扩展后与扩展前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我们划分词和短语的标准中有一条是“词的各个构成成分结合较紧,不能随意拆离,而短语的各个部分组合比较松散,中间可以插入别的成分,甚至可以前后易位。”然而,有这样一类双音节组合,它们的前后两个组合成分,可以拆开,中间可以插入别的成分,或变换位置,从而构成短语,例如:

革命——革反动派的命 丢脸——丢中国人的脸/脸都被丢尽了

吃惊——大吃一惊 看见——看得见/看不见这类词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离合词”。

关于“离合词”的讨论由来已久,自1957年陆志韦先生在《汉语的构词法》中提出“离合词”这一概念以来,学术界针对现代汉语离合词展开过两次大规模的讨论。第一次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那是在当时汉语拼音化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与汉语词的界定和分词连写紧密相关。这一阶段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词与词组的界定和分词连写上。第二次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改革开放以后,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越来越多,而“离合词”运用的偏误,几乎是所有来华留学生的通病。因此,第二阶段的“离合词”研究主要是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展开的。

离合词最早出现在宋代,早期的离合词都是动宾式,没有例外;后来又出现了动补式、偏正式、联合式,但仍以动宾式离合词的数量为最。在构成离合词方面,动宾式有着强大的优势。汉语中最早产生离析形式的是动宾式复合词,然后在类推作用的影响下,扩展到联合式、偏正式。离合词的产生与语用有着密切关系,汉语是意合语言,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们,在长期使用离合词的语境中,自然能够掌握离合词的使用方法,但是对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离合词误用”是外国学生使用汉语时的众多问题之一。我们经常会听到外国留学生说“下课后,我们去散步散步”,“我帮忙了小陈”,“我们见几次面过了”而不说 “散散步”,“帮了小陈的忙”,“我们见过几次面了”。这些语病的出现,不仅仅与离合词本身难以掌握有关,还与我们在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方面的缺失有关。在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一)对外汉语教材中,对离合词问题没有足够重视。目前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对外汉语教材,也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离合词,但是对于离合词的重视程度不够;(二)由于离合词学习起来有难度,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回避或一带而过的态度;学生在使用时怕出错误,也采取尽量不用离式的态度,因此练习量不够,在交际时不能正确使用离合词。从这些例证,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使用汉语离合词时,回避离式,离式使用错误很多,不能正确掌握离式的使用方法。另外,由于讲解离合词难度较大,教师在教授时往往受课时限制不能很清楚地讲解离合词知识,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有的教师甚至根本不提,这也是造成学生对离合词掌握不牢的原因。(三)由于母语的干扰,造成偏误。有许多俄罗斯学生,在学习汉语三四年以后,还会说“‘他去北京一个星期开了会’,‘他结了两次的婚’”;而同为汉字文化圈的日本、韩国、越南留学生在离合词的掌握上并不比母语中没有离合词的印尼学生好。母语的影响是所有留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细致地分析这些偏误,将之总结,并找出不同国家学生习得时存在的问题,然后细化,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为解决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问题提供更多的有效途径。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就对外汉语中有关离合词教学的问题,做了一些思考,虽然不尽完善,但希望能够让“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问题引起更多关注,从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更多的帮助。

在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问题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一、改进教材,对离合词予以足够的重视。要学好离合词,首先要认识离合词。从结构上看,现代汉语离合词有动宾型、动补型、主谓型、联合型。结构不同,扩展方法也不完全相同。“《现代汉语词典》里标注的离合词有3228个,从结构上看有动宾型和动补型的,还有两个是主谓型的,其中有标记的动宾型离合词3184个,占离合词总数的97%左右”。可见动宾型离合词是现代汉语离合词的主要构成形式。虽然字典中已有标注,但目前大多数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对于离合词问题,没有足够重视,很多汉语学习者并不知道离合词与一般词汇到底有什么区别,离合词运用偏误非常多。因此,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中,可以进行以下尝试。

(一)要在课本中标注离合词。对离合词进行特殊标记,将其与一般动词和短语分开,从最基本的地方做起,对于离合词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引起学生注意。

(二)引入离合词的语法知识,讲清楚离合词“离”与“合”的区别,以及离合词不同的“离合”方式等问题。制定离合词教学大纲,对离合词问题进行分级教学,规定“初级”、“中级”、“高级”的汉语教学过程中,每个阶段所应掌握的离合词以及相关知识。

二、解决了离合词教材方面的问题后,可以对离合词的课堂教学进行一定的安排。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对离合词问题进行专门授课,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离合词的知识,具体来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分级教学,在教材分级的基础上,教师的教学也应该有相应的调整,根据教材,在初、中、高三个阶段有目的地完成离合词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掌握离合词,再通过口语、听力等课程形式使离合词知识固化,加强离合词的课后训练。口语是离合词使用最多的地方,因此在离合词的教学中,口语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母语为汉语的人们,在使用离合词的时候,往往不需要相应的理论知识,就能自然感知同一离合词的不同“离式”之间的区别,例如:①“我去操场跑了跑步”和②“我去操场跑跑步”。母语为汉语的人一看,就能发现这两句话的区别:①中“跑步”已完成;②中“跑步”尚未进行。但是刚刚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是很难掌握二者的区别的。我们提倡加强口语训练,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反复的训练,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相信能够对离合词教学产生一定的帮助。

(二)加入“语素”教学。离合词之难,难在它的语法定性上,它介于词和短语之间,可离可合,难以归类。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我们应该引进多种方法,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对于离合词,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它归纳到词或短语的教学范畴,因此我们不妨引进语素的概念,将离合词前后两个语素拆开来讲,培养学生语素的观念,这样可以避免将离合词问题复杂化,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三)分析学生情况,细化离合词教学,进行对比教学。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对于语言的掌握肯定是有区别的,因此我们设想,在离合词教学中是否能够将学习者分为两类:

1.母语中有词语离合现象的学生

2.母语中没有词语离合现象的学生

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对比教学的方法,例如,历史上,中国与越南曾经有过长期地接触,越南语中也有着类似于汉语动宾式离合词的可分可合的情况,我们可以将越南语与汉语中离合形式的不同进行对比教学,这样做能够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同时学生在学习中反映出的问题也会更集中,这样有利于教师教学,也有利于文化、语言背景相似的学生解决共同的问题。

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离合词的离式经常在口语中出现,许多留学生运用不好离合词,有的甚至不知何为离合词,这样对他们真正掌握汉语,融入汉民族生活产生了很大的阻碍。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觉得外国留学生说起中文来很别扭,究其原因,应该是课堂教学与实际运用脱节所造成的。离合词的问题也是课堂教学与实践运用脱节的一种反映。很多留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上课时能学习很多汉语,但是实际生活中却听不懂中国人说话。我们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毕竟语言是交际的工具,离合词的教学当然也应该更侧重于实际运用,让学生会听、会说、会运用才是真正的成功。

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650031

秦金梅(1982.2-)女,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猜你喜欢

动宾母语短语
基于HSK 作文语料库的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
母语
汉泰语动宾结构研究综述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从物性结构和语义特征看“动宾式动词+宾语”的语义基础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
《健民短语》一则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