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随心定义
2017-11-25陈艺暄
陈艺暄
生命, 随心定义
陈艺暄
“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看” 曾被称为”史上最牛辞职信”。其主角顾少强老师说“辞职是想享受心灵自由,追求自己的幸福”。 一般人认为辞职是因为不满意现在的工作而求得一种解脱,逃离当前的困境和压抑,以这种方式结束工作带来的各种灰心和无望,追求重生。但事实上,顾老师公开讲自己辞职“并非因为讨厌教书”,其实,“很爱自己的职业”。她的同事也说顾老师工作11年来就是用自己的努力成为了骨干老师,她一直对教育事业充满理想,特别是想在专业上作出成就。
如果说顾少强老师的前半生过得敬业而有成就,那么她的后半生将过得悠闲而有情调。“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质朴的十个字,并非对她之前人生的否定,而只是给她本已斗志昂杨而小有成就的生命重新下了个定义——一个温润浪漫、从心出发的定义。
世界那么大,要亲自去看看;人生那么长,请随心去走走。
木心《素履之往》中说: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诚然,生命本是一张白纸,而画笔始终在自己手中。有些人一生兢兢业业,有了看似不错的归宿便执守一生,畏于改变。看似理性而功成名就地生活着,到头来却活成了别人的样子。
当42岁的张泉灵毅然离职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央视时也让许多人唏嘘不已。这些人和张泉灵的同事、家人一样,会好心地劝问:“在42 岁的年龄冒这个险,值得吗?”这个问题或许难以回答,因为每个人心里评判的成功的标准不一样。张泉灵在她的微博中写道:“生命的后半段,我想,重新来一次。”重新来一次,或许就是意味着从头来过。从头来过,不是否定以前的人生,是放下,放下才能重新开始另一种生活。对于已经很成功的张泉灵来说,也许最难放下的不是名利,也不是早已习惯的生活方式,而一种思维模式,一种安于现状的精神状态。张泉灵的这种追逐心灵自由的勇气令人称赞。既然准备放下了,后面的生活经过努力即使失败了又如何,不过是另一种开始。世界这么大,人生这么长,42岁或许没有了二十几岁的年龄优势,可是开始了就不算晚。人生最宝贵的是抓住当前的时间,努力去实现心中的梦想。罗伯特·诺伊斯,英特尔的创始人,在41岁创业,创立了全球知名的软件公司英特尔,创造了我们现在还在使用的个人计算机系统。肯德基之父哈兰德戴维·桑德斯在62岁时创业,依靠他美味的烧鸡秘方经过重重阻力开办了第一家餐厅。如今,肯德基的成功大家有目共睹。其实,只要从心出发,只要有好奇心和勇气还在,什么时候开始都来得及。
卢思浩《离开前请叫醒我》中的包子曾经和女友约定要去很多很多的地方看看,可是他们没有实现约定就分手了。然而这种约定始终萦绕在包子心头。令人钦佩的是,他辞去了原本安逸的工作,随心去往了许多的地方,去追求心灵的自由。这些地方就是他曾经和女朋友约定的地方。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寄一张明信片给那个女孩,即使那个女孩根本收不到那一张张流露着思恋和拥抱生活的热情的明信片。这种事情好似永远停留在偶像剧中,然而它就发生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让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包子傻得无可救药。但是我觉得像包子这样的人难能可贵,其追求心灵自由的勇气和行为非一般人可以做到。包子和顾老师、张泉灵、诺伊斯、桑德斯等人一样,坚信追求心灵的自由本就不需要任何理由。辞职只是结束了前面无怨无悔的生活,并且开启了另一段更有生命价值的随心的生活。那些明信片,有没有人收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见证了包子的去实现自己心灵的追求的勇敢,即完成自己的心愿,不留遗憾,重新开始另一段不同的生活,重新定义生命的意义。
我们总在强调要跟着心走,可是真正能放下已有的一切固定生活的人又有多少?2016年有段时间宣扬得沸沸扬扬的“逃离北上广”活动最后遇到冷场,无疾而终。虽然其创意自是令人称赞,但结果却令人唏嘘。这次活动提供一次远方的旅行,不仅车费全免,更益于放松身心。而这样的“诱惑”,却依旧唤不起上班族麻痹的心,驱不散他们对“被辞职”的畏惧。可见“随心”其实并不容易做到。放空自己,随心飞翔,需要智慧,更需要很大的勇气。因而,这就更让我们对那些跟着心走、勇敢地开辟人生另一段路程的人们肃然起敬。
之所以这样说,一如人生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生命不应只有理性的追求,还要有心动和疯狂。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在不同阶段会不断遇到新的事物,会有新的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会向往在别处亮起的令人心动的光芒。那么,请鼓起勇气,向着那个梦想的光芒追去吧。
因为生命,需要随心定义。
对生命的随心定义,是一种对心灵自由的放飞和渴望,是一种对幸福的正真领悟和执着追求。如果,我们可以少一些对外在世界的评判的在意,多一些追求内在心灵的自省:少一些功利层面对利害得失的追究,多一些心灵层面对人生终极归宿的找寻,或许,我们的内心就能正真获得一份自由飞翔的力量,去完成拥有价值的生命的定义。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