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解读小说语言到影视语言的蜕变

2017-11-25

长江丛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内特奥斯丁达西

徐 楠

从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解读小说语言到影视语言的蜕变

徐 楠

语言是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最基本的手段和最重要的载体。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过程,其实是文学语言与影视语言不断比较、转化、发展的过程。简·奥斯丁以匠心独运的语言艺术,在世界文坛上享负盛名,甚至可以与莎士比亚相媲美。本文从语言学的视角,以影片《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简·奥斯丁的语言艺术。

奥斯丁 《傲慢与偏见》 语言艺术

一、幽默诙谐、颇具讽刺意味的语言艺术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并没有直接地让性格、思想内涵迥异的班内特先生、班内特太太产生正面的冲突,而是将二者的矛盾融入到故事情节的匠心独运构思之中。班内特太太极为操心自己五个女儿的婚姻大事,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嫁个物质条件优越的丈夫,过上不愁吃穿的生活。当班内特太太听说贵族宾利在附近的尼日费庄园,她兴奋地睡不着觉,催促着丈夫说什么也得去拜访这位高富帅,盘算着将自己的女儿能嫁给这位有钱的邻居。夸张的语言和行为举止将班内特太太急功近利、趋炎附势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透彻、充分,取得了良好的讽刺效果。对此班内特先生也不以为然,他这样建议他的太太:“其实啊,我看完全没有那个必要。要么你自己带着女儿去登门拜访彬格莱就行了,要么索性鼓励让女儿她们自己去,这样会更好一点,你的姿色也不差,说不定彬格莱先生看上你了呢。”班内特先生的一席话对他的太太的别有用心进行了冷嘲热讽,也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即便是到了后来女儿与军官产生微妙情感的时候,班内特先生还是说着相同的话。

二、极具个性化的人物对话语言艺术

简·奥斯丁充分运用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矛盾性,形成了语言张力,推动了情节发展,深化了思想情感,烘托了主题,奠定了全文基调。而电影《傲慢与偏见》正是通过个性化的对话语言艺术来塑造人物的鲜明特征,推动情节发展的。如在舞会上,达西问伊丽莎白:“亲爱的伊丽莎白小姐,今晚你是不是想借这个机会跳一场苏格兰舞蹈啊?”伊丽莎白毫不客气地予以反击:“我压根儿就没想过跳什么苏格兰舞蹈。你说这样挑衅的话分明就是看不起我吧。”因为在伊丽莎白看来,达西的话对她来说是一种讽刺,只有农村才会跳这样的舞蹈,而在伦敦上层社会的交际中并没有这种乡村舞蹈。所以伊丽莎白会坚决、强烈地反击达西,并一脸平淡地告诉他自己是绝对不可能败给他的。电影后面格莱小姐刚要提到苏格兰小调的时候,达西趁机说:“伊丽莎白你误会了,我实在没有那种意思。”其急于讨好伊丽莎白、对伊丽莎白献殷勤的心一览无余。对此,伊丽莎白并不以为然,以“低级趣味”“蔑视”直接拒绝了达西的献殷勤。

三、白描、议论、夸张等多样化的语言艺术

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成功地运用了白描、议论、夸张等多种语言艺术,为作品增添了不少艺术感染力。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奥斯丁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出那些拥有万贯家财的阔佬们、阔太太们的贪婪、自私的嘴脸,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这也是影片《傲慢与偏见》的一大亮点。在电影《傲慢与偏见》的开头,平淡如水地对班内特太太进行了描写。班内特太太“智商不高、不学无术、喜怒无常”,只要“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自己就以自己的神经受到了刺激为由”。同时,鞭辟入里的议论也是《傲慢与偏见》的重要语言艺术特色之一。作者通过简单的议论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引发了观众深深的思考,也突出了主题。从电影中可以看到在伊丽莎白爱上达西之后,他们在约会时也和以前大有不同了。以前伊丽莎白忙于取悦别人,讨别人欢心;如今她在这方面已经不用担心了。

四、从文学到电影的语言弥补艺术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的语言能拥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当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会“脑补”场景与画面,并对故事中的人物与情景产生一个抽象的概念。而读者是对艺术的再创造,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读者的生活经历与社会阅历不同,通过文学作品想象出来的人物或场景也是不同的。文学语言仅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模糊的画面。可电影就截然不同了,电影的时间相当有限,因而其语言紧凑、简单、直白、口语化。在电影《傲慢与偏见》中,由于电影语言的口语化的特点,决定了电影台词短而紧凑。其中句子很短,有的甚至不及小说句长的一半。电影台词短句的使用能够更好地表现电影的主题和情感,提高其趣味性与观赏性。同时,通过电影画面能够让观众清晰地看到演员的表情、手势,听到对话,感受不同的语调,全方位地感受电影的语言,从而弥补了文学作品只能通过读者的思维去想象的缺陷。

五、结语

简·奥斯丁深厚的语言功底在《傲慢与偏见》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幽默诙谐、颇具讽刺意味的语言,极具个性化的人物对话,善于白描、议论、夸张等手法,电影的语言弥补手段塑造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使得影片《傲慢与偏见》异彩纷呈,长盛不衰。简·奥斯丁那个魔幻的语言世界虽不能至,却向往之,并会不懈追求!

[1]申琳.于流行中寻觅经典——论《唐顿庄园》和《傲慢与偏见》的相似性[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04).

[2]彭东晓.对反讽的译语在《傲慢与偏见》运用的赏析[J].芒种,2012(22).

(作者单位: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徐楠 (1980-),女,山东青岛人,硕士 ,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内特奥斯丁达西
从玛丽·安托瓦内特到乔乔·西瓦,蝴蝶结发饰意义惊人的历史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教会读者什么
简·奥斯丁:别样的“文化研究”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丁:似朋友,似陌生人
An Analysis of Mr.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GC-MS法分析藏药坐珠达西中的化学成分
堤坝Forchheimei型非达西渗流场特性分析
《傲慢与偏见》中主要人物性格初探
愤怒的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