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杜诗之“拙”

2017-11-25

长江丛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归隐杜诗诗文

王 颖

浅论杜诗之“拙”

王 颖

杜甫的诗歌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质,从杜甫的诗歌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唐人的苦乐人生,更可以一窥诗人本身的生活轨迹和精神境界。杜诗中有不少写“拙”的诗句,以“拙”自写并不是杜甫的首创,但杜甫却用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赋予了“拙”字新的意蕴内涵。

杜甫 杜诗 陶渊明 拙

杜甫被誉为“诗圣”不仅是由于他的诗歌能够“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反映了广阔的历史画卷,更是由于杜甫执着于“致君尧舜上”的理想,虽历岁月不改初心的高尚人格。遍览杜诗,我们不仅可以从中看到唐人的苦乐人生,更可一窥这位伟大诗人的生活轨迹和精神世界。

在杜诗中,有许多写“拙”的诗句,如《北征》中“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1],《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1]以“拙”自写并不是杜甫的首创,但杜甫却用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赋予了“拙”字新的意蕴内涵。

一、“拙”字略考

《说文解字》中说:“拙,不巧也。”段玉裁注曰:“不能为技巧也。”[2]先秦文献中的“拙”多与工匠技艺相关。如《淮南子》中有“水戾破舟,不怨木石而罪巧拙者,知故不载焉。”[3]《孟子》中有“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4]在这些语境中,“拙”都是指工匠的技艺不够精湛,由此引申出了人的行为或思维的笨拙。但“拙”并不总是带来不好的结果,《韩非子》中有“君人者能去贤巧之所不能,守中拙之所万不失,则人力尽而功名立。”[5]可见,韩非子认为如果能将贤巧之人的错漏之处去除,再将中拙之人中规中矩的做法守持住,那么也可以有所作为。

总之,先秦时期的“拙”都有愚笨之意,而中国文化又以谦逊为准则,故而后人常以“拙”自谦,但并不是真正想要追求“拙”,而是以此表明自己仍有需可改进之处。

二、诗人之“拙”

及至魏晋,始有人将“拙”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这个人就是陶渊明。作为田园诗之鼻祖,陶渊明生逢乱世、沉沦下僚。最终他听从了内心的选择,弃官归隐、终老山林,他的诗也和他本人一样蒙尘当世。钟嵘在《诗品》中将陶渊明评为中品,在魏晋人眼中陶渊明以气节著称而不以诗文见长。所以无论是他本人,还是他钟爱的诗文事业,在世人眼中都可算作“拙”了,但陶渊明却十分爱惜自己的这一份“拙”。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是陶渊明归隐生活的真实写照。无疑,诗人承认自己笨拙,承认自己不会屈己以求富贵,但正是这种“拙”才是诗人想要坚守的东西,也是诗人的本性使然。在陶渊明的现存的诗文中,“拙”字共出现了7次。《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中诗人说自己“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平津苟不由,栖迟诅为拙?”[6]在此诗人名言自己不敢与高尚德操之人相攀比,只能固守自己的气节,不走坦途大道而选择隐居又怎么能算是笨拙呢?这只是诗人固守心性的选择罢了。在《感士不遇赋》中,诗人则欣然自喜地表示“诚谬会以取拙,且欣然而归止”[6],可见,守拙就是诗人内心的选择。也正是这份“拙”使得陶渊明在乱世之中守住了气节,更使得他的诗文不与当世文风同流,筑造了繁华落尽的天然之美。

三、明心见志需守拙

杜甫生活的时代与陶渊明相差二百余年,而早年间的杜甫决不能以“拙”来描述。在杜甫的自述中,他是一个“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神童。由此可见,杜甫并不是一个笨拙的人,那么杜甫诗文中以“拙”自称又是缘何而来呢?

杜诗中“拙”的第一次出现是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诗一开篇,作者便说“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此时作者43岁,历经坎坷却始终怀抱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但多年坚守换来的只有屡屡的失意和生活的困顿。所以,诗人以“拙”自称既是对自己笨拙不懂变通的陈述,也是对自己固守心性的表白:拙意不改,老而弥坚。

安史之乱给唐帝国和每个生命个体都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在战乱中,杜甫冒着生命危险从叛军营逃往肃宗行在,肃宗任命杜甫为左拾遗,但不久后因上书言事开罪肃宗,被特许回家探亲。途中杜甫回想自己坎坷的仕途,恍惚中看到了陶渊明的身影:“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1]他不是没有想过就此归隐,但“奉儒守官”的使命感使得他始终如“葵藿倾太阳”一般心系朝堂。在《发同谷县》中,杜甫更是明确地表示:“平生懒拙意,偶值栖遁迹。去住与愿违,仰惭林间翮。”[1]杜甫寓居的山中,但归隐绝不是杜甫的本意,所以只能是“偶植”,最后他又化用陶渊明“迟迟出林翮”“望云惭高鸟”,再一次强调自己“拙”。杜甫之“拙”与陶渊明之“拙”在现实意义上是不同的。陶渊明性在丘山,离群索居求得内心的宁静是他“守拙”的目的。杜甫作为一个彻底的儒学继承者,虽历经苦难,眼光却时刻关照着百姓民生,这是他“守拙”的根基。两者虽有不同,但说到底都是诗人对内心的坚守。

“拙”考其本义为笨拙、愚钝之意,而经过诗人的提炼,“拙”已经成为自己固守心性的一种标识。对于诗圣杜甫来说,他的诗歌事业和他的功业追求是浑然一体的,他的“拙”成就了他光耀千古的人格之美,而他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追求更使得杜诗成为洪钟大吕般的千古绝响。

[1]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607.

[3]赵宗乙.淮南子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03:407.

[4]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5:251.

[5]王先慎.韩非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3:205.

[6]逯钦立.陶渊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作者单位:武警工程大学)

王颖(1988-),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方向。

猜你喜欢

归隐杜诗诗文
草 原
草堂归隐
走遍万水千山
天宫院
杜诗学文献研究的重要创获
——评王新芳、孙微《杜诗文献学史研究》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贫困无田杜太守
清初杜诗研究二题——钱谦益《解闷》诗笺与仇兆鳌“四句分截”说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