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电视台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规划
2017-11-25辛凯强
辛凯强
高校校园电视台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规划
辛凯强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而作为高校中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校园电视台,同样也担负着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使命。
校园电视台 创新创业 高校 教育
海南作为中国最南端的热带滨海地域,在这片土地上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和丰富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难得的历史发展契机,这些都成为海南传媒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高校校园电视台作为传媒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能够拥有灵活的运作方式与专业性的人才培养方法为传媒文化产业的创新创业发展增添力量。
一、高校校园电视台创新创业教育意识与传统媒体的对接
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每一所大学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社会人才需求、符合社会价值取向、培养创新创业的高素质人才。高校的校园电视台都有自己独特的自制节目,符合高校特色,定位大学生实践创作平台。一般情况下,高校校园电视台的自制节目的受众普遍为在校大学生,风格轻松活泼,自主性强。因为受众的局限性和特殊性,高校电视台自制节目的思维创作视角和创新创业融合市场变化与需求的思考相对会小一些。高校电视台作为培养传媒文化产业方向人才的重要一部分,除了在专业性理论实践方面有针对性的培养之外,还要建立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期能够将思维思考能力发散打开,了解并熟悉传媒文化产业市场变化与需求,为进入社会提前做好准备。从全球媒体产业最发达的美国市场看,网络媒体正在蚕食传统媒体的奶酪,但传统媒体仍有其巨大的优势。高校校园电视台与传统媒体的对接,创新创业的自制节目会是一个好的切入点。例如,近几年地方媒体都在努力打造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一系列广播电视节目或赛事,有些会空有噱头并没有为市场提供优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或树立明确的创新创业意识。反而,地方高校校园电视台在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引导下,用自己灵活的方式制作出类似的广播电视节目,以最直接、最贴切的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主体,拥有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青春与热情的参与、思维开阔的想象创造,而高校校园电视台这一大学生实践创作的发展平台也应该为具有创新创业热情的大学生提升能力与视野,为高校与传媒产业市场做好桥梁的搭建。高校校园电视台的这些广播电视节目可以为地方媒体提供新鲜、灵活、创造的血液,同时地方媒体也能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地方媒体可以使校园电视台所锻炼的专业技能嵌入真实的工作进程中,使学生在开放性教学基地的环境中,在真实节目情境中感受专业工作,从而大大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战技能。学生在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增强互相理解,增进团队合作精神和师生友谊,还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等等。
二、高校校园电视台创新创业教育意识与新媒体的对接
我们知道:新媒体是一种环境。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长久以来,高校校园电视台有独特的自我特征,受传统媒体影响较大,在创新创业、求新求变的意识下势必要产生变革与升级。新媒体环境就是一个很好的刺激。VR是Virtual Reality的缩写,中文的意思就是虚拟现实,其具体是指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高校校园电视台可以在新媒体的环境下,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做出很多沉浸体验式的场景:虚拟图书馆、虚拟博物馆、虚拟授课教室、虚拟比赛活动等。例如,建设一档虚拟博物馆的栏目,包括各个博物馆简介、参观服务、行车路线、展馆掠影(VR)、藏品一览、展馆特色、新闻快讯、活动播报等。但运用这些新技术进行实践创作,就必须对学生的培养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引导,思路打开、格局放大、独立动手、了解行业。在这种创新创业意识的引导下把他们的好奇、探索、创造力放大,高校校园电视台作为推手,使他们更加融入新媒体的创新创业环境,不再以简单程式化的实操方式锻炼着,而是知晓、运用、实践、创造、创新,将这种沉浸-交互-构想变成思维能力的拓展、高校教育的延伸。
高校校园电视台作为大学文化中的一部分,承担着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任务,不仅仅是专业技能与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与培养也很重要。了解市场、熟悉规则、发挥创造、大众创业,能促使高等教育更好的发挥教授、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功能。依托高校校园电视台的平台,使高校教授、科研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创新意识和创业人才的培养,激发出科研的创新,加快了科研的市场转化与应用过程,达到产学研的完美结合,同时也能启发教学思路,更好地培养学生。
[1](美)杰斯订·隆内克,卡罗斯·莫尔,威廉·彼迪著,郭武文译.创业机会[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帅相志.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3]郁义鸿.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4]陈安之.21 世纪超速创业[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2.
[5]宋克勤.创业成功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6]布莱恩·奥康奈尔著,汤晓玲译.创业一代—商业规则的改写者[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