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广州民众对中非跨国婚恋态度的调查研究

2017-11-25马晓宇

长江丛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婚恋中非伴侣

马晓宇

当代广州民众对中非跨国婚恋态度的调查研究

马晓宇

日益扩大的中非贸易往来使得广州非洲人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就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中非跨国婚姻作为专题研究也日益引起学者的重视。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和走访座谈对当代广州民众对中非跨国婚恋态度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强化非洲外籍人员与中非跨国婚恋的管理。

中非跨国婚恋 广州民众 外籍人员管理 调查研究

一、调研概要

当前,在全球化流动背景下,大量非洲商人来到广州淘金,把大量的中国各类商品运回非洲销售赚取差价。而在此过程中他们与从事外贸的中国女性因做生意而相识相恋,建立了伴侣关系。而相比较于中国人与其他种族的人的婚恋,中非婚恋在当今中国社会承受着更多的舆论非议和压力。为了了解当下广州民众对于中非婚恋的态度和看法,笔者采用结构性访谈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笔者邀请在广州生活的中国籍中青年人(年龄为20~45)填写问卷,并邀请4位青年、一位长居小北的广州人士和10位已婚已育人士进行结构性访谈,以了解当代中国社会对中非婚恋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剖析受访者对中非婚恋的关注度和认同度,和潜在的刻板印象与歧视。

二、问卷调查情况与分析

(一)问卷回收基本情况

笔者邀请了100名中青年填写问卷,调研地点有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州大学城和广州购书中心。最终回收有效问卷87份。其中男性有31人,女性有56人,女性人数多于男性。所有青年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在从事职业方面,参与问卷调查的青年大多数是学生,有51人,占比为58.6%;其次为专业技术人员,有13人,占14.9%;再者是商人或私企员工,有8人,占9.2%;另外有4人在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占4.6%。其余11人为其他职业,占12.6%。

(二)问卷数据与分析

1、接触中非婚恋伴侣频率与接收中非婚恋的信息与资讯频率情况

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被访者在生活中从来没有接触过中非婚恋伴侣,有79人,占90.8%,另外有8人偶尔接触过(接触是指有交流)中非伴侣中的一方或双方,这8位受访者表示接触的机会来源于其身边的女性同学、同事或者朋友正在或曾经与非洲男士交往。在调研中发现没有受访者表示接触过超过3位的中非伴侣。

另外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被访者在生活中完全没有接收过关于中非婚恋的信息或者新闻资讯有61人,占70.1%,另外有25人偶尔接收过关于中非婚恋的信息或者新闻资讯,占28.7%,在问到这部分受访者讲述一件感觉印象深刻的其所了解到的中非婚恋事件,受访者表示浏览过相关信息。在调研中发现只有1位受访者表示常常关注和接收关于中非婚恋的信息或者新闻资讯。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受访者大多数对中非婚恋整体的感知程度较低。换言之,中非婚恋这一现象在他们生活中属于冷门话题,大多数人对于中非婚恋接触极少甚至一无所知,而少数受访者对于中非婚恋的认知又来源于网络和媒体报道。这与团队在对非洲裔人士做的访谈中所了解到他们大多对中非婚恋现象和中非伴侣有相当多的接触和认知形成鲜明对比。

2、受访者对待中非婚恋态度分析

通过问卷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被访者表示对中非婚恋持无所谓态度,有66人,占75.9%,另外有16人支持,占18.4%;其中男性有6人,占受访男性比例的19.4%,女性有10人,占受访女性比例的17.9%,有5人表示反对,占5.7%。其中男性有2人,占受访男性比例的6.5%,女性有3人,占受访女性比例的5.4%。问及受访者心目中认为促成中国人和非洲人产生婚恋关系的原因主要是什么的时候(多选题,总填写人数为118),受访者认为主要还是爱情,有48人次,占40.7%,其次是文化吸引和其他因素,都分别有28人次选择,占23.7%;金钱最少人选择只有14人次, 占11.9% 。

问及受访者对广州日益增多的中非婚恋伴侣、中非家庭及其混血儿有何看法,受访者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具体来说有三方面,一部分受访者认为这种现象是积极的,他们认为有利于中非文化和基因交流、增强文化包容力,使社会婚恋观更多元开放;大部分受访者持中立观点,认为跟任何跨文化婚恋一样正常;还有一部分受访者持反对意见认为其繁衍后代进一步挤占本地人的生存空间。

问及受访者有可能是否会选择一位非洲伴侣,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不会,有68人,占78.1%;表示会的有19人,占21.9%。而其中表示接受非洲伴侣的男性有4人,占全部男性受访者的12.9%;女性有15人,占全部女性受访者的26.8%;表示不接受非洲伴侣的男性有27人,占全部男性受访者的87.1%;表示不接受非洲伴侣的女性有41人,占全部女性受访者的73.2%。问及受访者拒绝非洲伴侣的原因(多选题,总填写人次为121),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因为文化语言差异,有47人次,占38.8%;其次是家长不接受,有43人次,占30.2%;因为肤色差异为拒绝原因的有23人次,占16.2%;地理位置有16人次,占11.2%;最后是受教育程度和经济差异分别仅有7人次和6人次选择此项目,占5%和4%。

从问卷分析中可以看出,当大部分受访者从旁观者角度出发时,他们对中非婚恋基本持中立态度,多数人认为促成中非婚恋的因素是建立在爱情之上,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并不显著;然而当要求受访者从当局者角度出发时,大多数受访者表示难以接受一位非洲伴侣。加入性别变量后,两者有了差异,受访的女性接受非洲伴侣的程度比男性要高。

另外受访者拒绝非洲伴侣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文化语言背景的差异,担心如果跟非洲伴侣在相处时会因文化冲突而起冲突导致情感破裂。另外文化的差异导致原生家庭不接受非洲伴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而肤色的差别和由于非洲伴侣来自非洲的地理位置因素在笔者看来,与受访者刻板印象(非洲贫穷落后,黑皮肤与中国人以白为美的审美观不符)的存在直接相关。

三、结构性访谈内容与分析

笔者首先将一名为黑人吧的部分帖子内容展示给受访者看,贴子内容是一张中国女士带着其肤色棕黑的混血孩子吃饭的照片,发帖者附上文字:曝光媚黑女和黑杂种!并有若干带有侮辱性语言的跟帖;另一帖子内容是发帖者“宣传黑人的危害”“提醒更多的中国人远离黑人,制止中国女同胞为黑人生殖黑二代!最大程度减少黑二代的出生!尽最大努力维护汉族黄种人的血统纯正!这就是我们主要任务!”,笔者请受访者发表看后感受。

受访者之一小梁是广州人,今年24岁,本科毕业一年。她表示赞成网友看法,认为生长环境的不同,且觉得黑皮肤较脏。但不会妨碍身边的黑人伴侣,尊重他们的自由,自己不会和黑人接触的,觉得白人很好看而且素质大多不错。

受访者之二在读研究生小张表示部分赞同网上排斥黑人的观点,表示曾经因为之间的文化差异而与黑人小姑娘发生矛盾冲突,认为文化差异导致了中非之间个别群体的冲突,同时认为个别黑人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此外,她身边也有幸福的中非家庭组合,而身边的亲戚却对家人与黑人男友谈恋爱非常排斥,但对中国人同白人或韩国人之间的婚恋则大多支持甚至鼓励。

受访者三小林,广州某大学在读研究生。他表示网上对中非婚恋的态度有很多不理性和夸张的内容。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只要没有伤害他人,我觉得不应该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但是说实话,我觉得黑人素质参差不齐,可能受过高等教育的黑人素质会不错,平时去酒吧等娱乐场所身边女性朋友会被个别黑人搭讪骚扰,同时对小北黑人聚居区的治安感到担忧。

受访者四小潘,在广州从事销售工作,他觉得中国人嫁给黑人感觉比较怪异,同时认为当前中国男女比例失调,女性外嫁会对中国男性婚嫁带来影响。

受访者五,一位在广州土生土长的90多岁老奶奶。老奶奶向笔者表示周围许多房东都不愿把房屋租给黑人群体,存在排斥情绪,同时很多黑人昼伏夜出,时常聚会影响他们休息。访谈过程中,一位本地女性带着一个中非混血小姑娘走过门前,老奶奶认为当地人嫁给黑人往往是因为对方经济实力,同时她自己对自己的家人与黑人结婚存在强烈的排斥情绪,也不愿同周围居住的黑人交流。

笔者随机在广州越秀公园找了已婚已育的男性和女性各5人,年龄在30~60区间,问及他们有否关注过中非婚恋现象时,6人表示完全没有关注过,4人表示在街上看到过中非家庭。问及受访者对中非婚恋的态度,1人反对,其余受访者表示无所谓。在问及受访者会不会同意其子女选择一位非洲恋人时,只有一名53岁的经商的男性和一名32岁的博士在读女性表示接受。他们表示尊重子女的择偶选择。其余拒绝其子女选择非洲恋人的原因多为文化语言差异,沟通困难,他们认为心底里很难接受黑皮肤女婿或儿媳,孩子选择黑人丈夫或者妻子会被周围人议论和笑话并嘲笑他们生出来的小孩。

从以上结构性访谈中笔者认为受访者大多数都没有跟非洲人有过交流,即使是生活在黑人聚集地的受访者也因为文化隔阂,也鲜有和非洲人接触交流,从而具有一定程度的刻板印象。绝大多数受访人站在旁观者角度对中非婚恋持无所谓的中立态度,持反对意见的受访者不希望女性外嫁,认为中非婚恋所产生的混血儿童会扰乱种族基因。但是当受访者站在当局者角度,文化差异和肤色差异成为他们难以接受黑皮肤非洲人发展亲密关系的主要因素。在中国社会中同族通婚仍为绝对主流,加上以白为美的文化影响,使得中非婚恋在当代中国社会仍被视为“异端”,中非伴侣备受舆论特别是来自家人的压力,难以获得支持。

四、总结与反思

当代广州民众大多数对中非婚恋现象关注较少,持无所谓的态度人士较多,而对自己或亲属与黑人婚恋持排斥态度者,多是因为文化语言差异与肤色差异,个别对黑人抱有文明程度较低等刻板印象,特别在网络上,这部分人表达出来的对黑人的排斥情绪更直接与夸张且负面。以上这些因素使得广州的中非婚恋伴侣、中非家庭和中非混血儿在较长的时间内仍难以被社会普遍认同。

对此,笔者建议政府应该加强对来华非洲人的管理,从严查处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外国人。对于合法缔结婚姻的在华中非伴侣,相关部门应对这些家庭做好登记,定期进行走访,向其介绍最新的外国人居留政策信息,敦促非洲伴侣及时做好居留签证工作;计生部门应该及时引导中非家庭要遵循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必要时进行干预,减少中非家庭超生现象;并联合社工机构开展针对中非家庭的服务,相关部门应该到中非伴侣聚集的地方展开调研和查处,向其宣传跨国伴侣非法同居的风险,提醒中非伴侣正确缔结婚恋关系;从严查处部分中国伴侣为非法居留的非洲伴侣提供住所的违法行为;对于单亲母亲和其非婚生混血儿童、被双亲抛弃的混血儿童等群体,社工及妇联等相关部门应做好此类对象的心理疏导工作和相应的安置工作。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学院)

本文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流动性背景下广州中非跨国婚姻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GSY201603)研究成果。

马晓宇(1992-),女,汉族,广东广州人,硕士研究生,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学院,研究方向:民族民俗文化。

猜你喜欢

婚恋中非伴侣
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与中非合作
先理解自己,再理解伴侣
如何“改造”性格相冲的伴侣?
选对伴侣,是一生最好的投资
“龙狮共舞”,中非合作开启新篇章
最好的伴侣,遇事先道歉
中非合作迈入新时代
青年婚恋现状数据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浅析大学体操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