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命运 自强不息
——清华大学“特困研究生康世恩专项奖学金”受助学生的来信
2017-11-25张鹏
挑战命运 自强不息
——清华大学“特困研究生康世恩专项奖学金”受助学生的来信
编者按:前不久,中国关工委收到2016年清华大学“特困研究生康世恩专项奖学金”受助的20名学生的来信,信中充满了对中国关工委和康老学长的感恩之心。中国关工委领导看到他们的来信后非常高兴,嘱托中国关工委办公室给这些受助学生回个信,表达他们对这些孩子的关心与爱护。特别是顾秀莲主任,她在看到这些信后,还专门给同学们写了祝语:“看了受助同学来信,很高兴。他们知恩图报很好。有这样认识,他们一定会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国家的人才,为家庭创造幸福,为国家作出贡献。同学们健康成长成才。”
人世间最美的东西是什么,或许是物质的,或许是精神的,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从小就树立了自己人生的坐标,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在艰苦的环境中挑战命运,自强不息,走出了一条人生路上的康庄大道。从这群年轻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世间最美的东西。这群年轻人就是清华大学“特困研究生康世恩专项奖学金”受助的学生。
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一直是康老的心愿。1990年4月,中央决定成立中国关工委,由康世恩任主任,实现了康老的心愿。1995年,遵照康老生前的遗愿,在康老的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清华校友——康世恩专项奖学金”,每年资助10-20名贫困大学生,至今已22年了,先后资助了330名清华学子。虽然专项奖学金对于每一名贫困大学生的奖励是有限的,但它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贫困学子的关心与爱护。最近,2016年受助的20名学生,给中国关工委来信,他们在信中饱含了对中国关工委和已故康世恩老学长的感恩之心,像对家人一样向我们讲述了他们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虽然他们家庭现在都还很贫困,但他们已经向我们倾吐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梦想。
环境学院15级的硕士生吴爽在信中告诉我们,康世恩助学金不仅解决了我生活和经济上的困难,也为我提供了一个平台,他让我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在学习知识的道路上逐渐成长,在人生这条长路中更加接近成功。成功学家安东尼曾经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激的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正如安东尼所说,有很多人值得我去感谢,因为你们使我更加相信社会的关爱,相信生活更加美好。
社会科学学院的硕士生邓伟康在信中说,我是一名壮族青年,父亲年事已高,母亲重病在身,家庭经济非常拮据,他们为我上学,咬紧牙关,省吃俭用。这次能够获得这份助学金,我无比幸运。古人云:“仁以知恩图报为德,滴水之恩定以涌泉相报。”我希望通过自己努力的学习,努力认真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去积极回报社会,回馈大家。虽然我现在还是个学生,各方面还很有限,但我会尽自己的努力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一定不辜负你们期望,把这份爱变成将来对祖国对社会更好的爱。
美术学院硕士生韩亚成在信中说,在学习生活中能少一些顾虑多一份干劲,少一分浮躁多一分踏实,这不仅仅是一张张钱币,更是一种心意,这份助学金对我是莫大的帮助。我一定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不辜负你们的期望。将来,一定会将这份爱心发扬光大。
机械工程系硕士生黄忠山(壮族)在信中说,我来自广西偏远的大石山区贫困县隆安县的农村家庭,这次获得了助学金,让我不再为学费犯愁。十分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我将努力学习,将来回报祖国、回报社会
来信的还有:叶建鹏、王学谦、张楚文、马秀林、柏正奇、郭建辛、张迎超、毛轶哲、池建华、冯仕恒、王盼、黎光辉、薛珂、付少雄、黄思光、李为智。这20名学生大部分是共产党员,他们都表示要严格要求自己,锤炼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共产党员,其他的几位同学也都是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我们从他们的来信中,深深感受到了同学们的信仰和忠诚,感恩回报社会的志气,充满朝气和积极向上的精气神。更可贵的是他们得到关爱和帮助的同时,也想着要尽自己的力量去主动关爱和帮助别人,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家庭,去建设自己的家乡,建设伟大的祖国。在这里我们要为他们鼓掌点赞。希望他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