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意义及进程思考
2017-11-24陈晓丽
陈晓丽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相互融合,直接影响高校学生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在校师生的价值体现,主要通过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影响,作为师生的思想向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却一直存在着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不仅能够加强校园文化的可控性,还可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思想,加深其对高校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5-0262-02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处在社会文化的前沿,既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是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产生了深刻影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使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场所,能够更好地拓宽主渠道,筑牢主阵地,真正发挥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一、高校中校园文化的建设及其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亚文化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在高校环境中,校园文化渐渐形成并得到快速的发展。高校校园文化体现了其自身的功能性,主要可以增强高校师生的核心价值观,并且对其思想进行一个规范。
高校文化的自身功能性体现在很多方面:(1)陶冶功能。氛围对于高校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氛围在高校一直是师生灵魂的寄托之所,良好的文化氛围在隐形中带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让高校师生的灵魂得到陶冶,在高校环境中找到一份文化的冲击感。其实,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体现出来的陶冶功能主要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传递,使得在文化传播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心灵深处被陶冶的灵魂。高校环境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师生的思想道德规范,使得更进一步地宣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2)凝聚功能。高校的校园文化在建设时就具备了凝心聚力的特殊功能。高校校园文化一直都是自身校园历史、校园精神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高校学生和教师理念追求的整体方向。高校文化的强大凝聚力深深吸引着高校师生的内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校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激励功能。高校的文化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主体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形式在环境的烘托中,非常有利于激励师生更加发奋图强,让师生沉浸在这种积极的正能量中,将爱国主义在无形中传递给在校的师生。在一些英雄事迹中,学生可以更容易抒发爱国情怀,于是去感悟爱国和奋斗的重要性。在新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更应该被激励,帮助高校更好的开展教育工作。
二、高校校園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融合的重要意义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拥有显著成绩。促进大学生在高校阶段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高校就应该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高校文化建设需要以物质作为基础,充分体现高校物质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物质体现更高的精神追求。物质文化实际上还包括,高校基础设施的投入,服务设施的建立。加强对高校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附属医院等设施的建设,发挥高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体现物质文化在高校中的价值体现,同时增强了高校师生的归属感和主人翁地位。
2.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日趋规范。“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的校园制度建设就是规范在校师生行为的关键,也是一所高校能够发展的首要因素,制度对于高校而言就是助推力。一个完整的高校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整个高校校园建设的提高。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强化依法治校的力度,提高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高校的人文发展,同时也让在校师生受到了一些思想的熏染。同时,高校还应该积极完善不合理的制度,以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方向,建立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制度文化,提高高校的整体素质。
3.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积极向上。对于高校而言,精神文化就是其核心的一项文化。精神建设时刻反映着高校文化的主题,也体现了现代的办学风格。对于高校的文化建设,其精神建设逐渐影响着在校师生的行为素质以及精神建设。高校校园的精神文化是高校的灵魂和核心,是高校最高层次的文化体现,可以反映现代的学院风格,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号召,优化高校的精神文化,提高办学效率,逐渐形成优良的精神文化氛围。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进程思考
1.整合价值冲突和维护文化安全的思考。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社会上不同的群体和个体会拥有各自不用的价值评价标准和文化价值观念,体现了社会转型中的冲突性和差异性。高校校园文化的建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对于引领校园价值导向,整合价值冲突现状是非常有利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在高校中更多的体现在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宣扬,将有利于引导高校校园文化更加规范化,辅助高校进行各种价值观朝向的整合,规范价值观的发展方向,净化校园文化氛围。
对高校价值观进行科学的整合,并且维护校园文化的安全,对于抵御不良社会思潮是非常有利的。世界经济逐渐全球化,文化也是在发展中向多元化发展,这些都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系统安全有所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以人为本,发展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主要的目的。在高校的校园建设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融合,可以使高校大学生能够稳定、健康、和谐、安全的成长,有利于大学生培养正确的政治理念和价值取向。
2.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引领,对于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能够创新高校的思想改革教育体制,提高高校文化的实效性,逐渐完善在校人员的思想政治观念。高校校园文化的建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环境。一般来说,拥有和谐的育人环境,就是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大学生能够更加健康的接受教育,需要高校在校园环境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高校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建设,向高校提供更适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环境。
3.建设特色品牌校园文化的思考。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一种科学的意识形态向高校提供了更科学的发展方向,逐渐成为高校的主导价值体系。实际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的主价值观,就是需要认可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价值观,使得高校师生对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的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建设社会主义特色品牌校园文化,不仅注重社会形态,更重要的是关注个人,使得高校的发展形成以人为本的特色文化环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导向,结合时代、高校的特色,建立拥有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环境,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侯长林.高校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3,(23).
[2]宫源海.主体性、世界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J].山东社会科学,2011,(12).
[3]郝潞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浅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02).
[4]张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05).
[5]周文宣.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探析[J].中国冶金教育,2010,(03).
[6]陈舒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研究[J].科技展望,2016,(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