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及高等教育理念的再思考
2017-11-24党坤,李九玲
党坤,李九玲
摘要:从汉字甲骨文及英语词源对教和学的再认知可知,汉字甲骨文教和学中均含有代表智慧的符号,即爻。中华文明符号中体现了教与学的内在统一,即启迪智慧或悟道。英语词源的研究也显示,教育的本质是启蒙(lead out)。本文对高等教育任务进行了剖析,并指出高等教育目的的立足点及对培养对象能力的侧重点在中外有所差异。
关键词:爻;教育;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5-0232-02
一、关于教育及教学理念的质问及再思考
关于教育,无确切定义。英国牛津大学2014版教育词典[1]也无法给出十分明确的定义。至于高等教育,王建华写过专论《什么是高等教育》[2],师范院校有专门的高等教育课程及教科书,但是关于高等教育的确切含义及其根本任务,仍存在争议。本文试图从中华文明符号——甲骨文及英语词源的角度,对教学、教育进行重新解读,并对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根本任务做进一步的思考。
1.古汉字中的教与学。图1是甲骨文的“教”字,图2是甲骨文的“学”字,两字均取自甲骨文词典[3]。这两个字的甲骨文有多种写法。在所有写法中不难发现,都包含有“爻”。“爻”为易经八卦的构成元素,六十四卦中的每卦有六爻构成。虽然对“爻”的解读有不同说法,但是无论如何解读,将“爻”作为今天的“智慧”都是可以接受的。
“教”和“学”演化到后来,最常的古汉字写法分别为“ ”和“ ”。显而易见,两字中除保留“爻”外,还有“ ”,即“子”,尚未开蒙的孩童。广义可理解为尚未获得智慧的人。
《说文解字》[4]对“教”字的释义:“上所施下所效也”。对“学”字的释义:學,覺悟也。从教,从冖。冖尚矇也。
上述释义明确告诉我们,教学本意是启迪智慧,特别是学的本意为觉悟。“覺”下面为“见”,通“现”,即见到“爻”或“爻”能现前。“悟”左侧为心,右侧为吾,“悟”即知本心,即悟道。
2.英语语源中的教与学。从英语词源角度,教育(Educate)一词来自拉丁语“ducere”,意为“lead out”,即启蒙。学习即获取知识、被教化、研究及思考(Learn Old English leornian“to get knowledge,be cultivated;study,read,think about.”)从英语语源角度看,教育的本质同样是启迪智慧。学习的本质是思考(think about),即通过思考获取智慧。
3.对教与学的再认知。教与学无论从汉字原始本意,还是英语词源本意都是内在统一的。教学不是旧三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室为中心),也不是新三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而是只有一个中心“以智慧为中心”。教学的本质是通过思考和觉悟,获得智慧。
二、高等教育的任务和使命
1.“小学”和“大学”。清朝前“文字学”称“小学”。清代的《四库全书》,把小学书分为训诂、字书、韵书三类。而经学,为大学。皇朝帝国时代到了汉朝,中央设立太学,为最高学府。隋唐以后太学改为国子监,唐朝以后出现书院。书院可以分为大学部及小学部。在英语字源中,对于大学也有着类似的解释。University:“高等学府”,从古法语“üniversite”(一所大学,人的身体)转变为“community of masters and scholars”,即“大师和学者的聚集”。正因为如此,所以才有了“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
2.高等教育的任务和使命。而对于大学的意义,古籍中已有不少论述。《大戴礼记·保傅》中谈到“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蓺焉,履大节焉。”即男子年过十五就可以上大学读书,在大学学习各种技艺,践行大学之道。《汉书·礼乐志》中记载:“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
传授知识,启发智慧,培养人才,回馈社会是我们所熟知的大学的使命。中西方文化对于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的任务侧重点也略有差别。经修订后于2016年6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5]中这样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修订后的高等教育法,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任务。美国专家Derek Bok将大学的任务归纳为“培养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公民意识,提高适应多元文化的素养、广泛兴趣、全球化素养并为就业做准备。”[6]
比较可见,中西方高等教育任务的侧重点及表述各有侧重。我国高等教育任务更侧重于“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技术文化”,而西方更侧重于作为个体的公民,更重在人文素养的提高。
就服务对象而言,我国立足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西方更侧重于适应多元文化和全球一体化。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讨论和分析,不难看出,无论中西方,对于教育的核心是启迪智慧道理。学习是通过思考觉悟的过程。道不能传,只可悟。事实上,几乎一切的学问到最后都是殊途同归到一个哲学层面,站在哲学角度将学问升华为一种智慧,也就是我们古文字中的“爻”,即道。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身思考,获得智慧。至于如何引导学生,启迪智慧,笔者认为没有最好的教法,只有适合的教法。
参考文献:
[1]Susan Wallace.A dictionary of educa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4.
[2]王建華.什么是高等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12,(9).
[3]王本兴.甲骨文词典[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4.
[4](汉)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2013.
[5]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Z].2015,(12).
[6]Derek Bok.Our Underachieving Colleges—A Candid Look at How Much Students Learn and Why They Should Be learning More.(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