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计算机教学的优化路径探索
2017-11-24李程
李程
摘要:当前,在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丰富,课堂的作用性不断弱化,课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此在新时期下,课堂教学需要进行创新与改进,提高其教学效果和质量。本文主要针对网络环境下高校计算机教学的优化路径进行分析和探索,希望给予我国教育行业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计算机教学;优化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674-9324(2017)45-0212-02
新时期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信息技术逐渐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并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人们娱乐、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的必备工具,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因此,在信息时代下,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巧以及知识,有助于当代大学生高效地开展学习,并为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为大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在网路环境下,课堂的作用不断被弱化,大量的知识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获取,课堂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想要充分发挥课堂的教学作用以及存在意义,高校和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其吸引力,对教学路径进行有效优化,体现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必要性。在此背景下,针对计算机教学优化路径进行分析和探讨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方法陈旧。近些年,我国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一些高校及教师却没有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依然抱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计算机教学中,没有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依然是课堂的核心以及主导者,教学方法陈旧保守,依然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课件以及板书的形式对知识进行讲解,没有关注学生对某些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学生只是简单地被动接受,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热情,而教师也没有注重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积极性,导致整体课堂气氛枯燥沉闷,不利于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由于计算机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运用到一些原理图和结构图,进而也为教学增加了难度。同时,其教学内容烦琐,知识点凌乱分布,如果教师将注意力集中于板书中,不仅会浪费教学时间,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将大量的课堂学习时间用于抄写板书上,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虽然教师运用了PPT课件开展教学,能够节约一定的时间,加快教学速度,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感悟知识的时间,不利于教师教学难点以及重点的讲解。
2.实践活动较少。学习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将其应用于实践中,而实践是实现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技能的重要手段和渠道。但是当前,很多高校以及教师对实践活动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中,高校缺乏人力以及物力资源的投入,实验室设备严重匮乏,而计算机设备也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而得到相应地更新。同时,近些年我国高校持续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导致计算机数量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因此高校为了在不增加投入的基础上,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实践的机会,只能进一步压缩课堂时间,而随着时间的减少,实践教学的内容也不断简化,对学生计算机实践技能的提高十分不利。通过相关调查分析表明,由于计算机实践活动不断减少,学生难以通过课堂掌握相关知识,导致学生的计算机素质较低,实践活动更趋于形式化和表面化,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
3.理论知识落后。当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知识以及技术高速发展,但一些高校却没有及时更新计算机教材,教师对计算机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技术缺乏了解,导致理论知识严重落后,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在课堂所学的知识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出现“课堂无用”的心理,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优化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相关路径
1.优化教学方法。在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的实施,高校以及计算机教师一定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对我国教育发展新局势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在教学中,充分认识到激发学生兴趣对提高课堂质量的重要性,并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以及主体地位,灵活选择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学生演示、师生问答、情境教学以及分组讨论等形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强化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并且在教学中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以及信息平台,为学生演示各种操作,同时也可以利用PPT软件对教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在PPT课件中插入各种图片、方框图以及流程图等,提高其观赏性和教学性,进而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快速而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
2.提供实践机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以及掌握知识,并且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实现知识到技能的转化。同时,实践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自身在学习方面的不足,进而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在计算机教学中,高校和教师要充分重视实践的重要性,并且通过相关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强化自身的计算机技能。首先,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学校要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实践教师团队,加大建设力度,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要通过面试以及笔试的方式,对教师实践能力进行严格把关;其次,学校还要对教师开展定期培训和教育,进一步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促使教师掌握计算机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最新动态;再次,教师要多渠道、多方式以及多层次地对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将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充分结合,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进而为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学校还要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经济投入。根据高校计算机课程的开展情况以及学生人数,购置数量足够、质量优异的计算机,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开展计算机实践操作。当然,高校还要时刻关注计算机领域的前沿技术,并且对校内计算机室进行及时更新,保证实践教学可以充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3.创新教学理论。高校开展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素养,让学生熟悉以及了解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而可以熟练地进行计算机操作,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提供便利。基于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不断加快,高校的教学理论也要随之更新,如果教学理论陈旧落后,会导致学生在步入社会后,知识难以满足工作需求。因此,高校在开展计算机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更新和补充,教师要了解计算机领域的前沿技术,进而提高教学的时代性,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知识。
4.改革教学模式。当前,我国大学生在计算机知识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一些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但是一些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几乎一无所知。基于这种情况,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基础能力的差异,对其开展分层教学。当学生进入高校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能力考核,以考核结果为标准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班。如果学生计算机技术较差,要将其分为同一个班级,针对学生开展基础性知识的传授;如果学生计算机基础略强,要将其分为同一个班级,开展程度较深的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在固有基础之上有所提高;如果学生计算机基础比较扎实,需要将其分为同一个班级,针对学生基础能力较强的特点,开展提高式教学。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进而实现因材施教,保证所有学生在课堂之上都能收获一定的知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我国各个行业以及各个领域中,计算机已经呈现了深度应用、广泛推广以及大量普及,是人们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的关键助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习惯。因此,面对信息社会新形势,掌握相关计算机知识以及熟练运用操作计算机是时代以及社会对学生的新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一定要重视计算机教学,并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使计算机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万欢.新时期计算机应用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J].科技展望,2016,(35):186.
[2]杜宗福.计算机应用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0):255,2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