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7-11-24刘海荣,张瑞英,胡妍妍,梁发辉,冀媛媛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5期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改革与实践

刘海荣,张瑞英,胡妍妍,梁发辉,冀媛媛

摘要: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包括图面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独立设计能力等。本研究结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认真梳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完善教案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参加实践的机会。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融入三大构成、环境行为学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深刻理解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使课程的思路更加清晰,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由易到难不断丰富和提高的过程,使课程内容前后的衔接更加紧密、环环相扣。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改革与实践;园林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5-0133-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等规划设计理念被广大规划设计界的从业人员所认同,因此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作为园林技术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具有系统观、整体观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可持续学习能力的专业人才,是本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探索的重点。

一、现状分析

教学内容参照2001年赵建民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园林规划设计》教材,该书内容相对陈旧,已不能满足教学以及学生参考的需要。教学方法仍停留在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被动完成作业为终结的传统模式上,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目前该课程理论教学课时比较多,实践环节课时较少,导致学生缺乏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实践内容主要停留在各种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以及各种园林要素的绘制上,实践内容相对匮乏。本课程的成绩构成为平时成绩占40%,卷面成绩占60%。其中平时成绩主要是各种绘图作业及考勤,期末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考核形式过于单一。

二、具体改革内容

1.明确改革目标。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单纯课堂讲授模式,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改革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形成新的设计思维,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2.具体改革方案。(1)改革教学文件。在对园林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前提下,通过充分的文献调研、走访相关专家、到各兄弟院校进行考察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在该资料的指导下编写教学大纲并选定教材及相关的参考书,在新大纲的控制下撰写教学方案、讲稿,完成相应课件的制作,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任务书。(2)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安排上,适当弱化理论内容,强化应用内容。根据“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增加构成设计、环境行为学、模型制作等内容。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1)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讲解不同内容时,可以根据内容的特点,灵活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如小组讨论式、专题汇报式、实际操作训练式等。(2)增加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案例分析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式,通过案例分析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经典案例的引入,使学生能够接触实际中的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3)引入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具体项目来完成教与学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完成指定项目的过程中,进行相关知识体系的构建,学会与其他同学的配合。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改革考核方式。对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全面考核是课程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课程将改变期末成绩以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增加综合设计项目内容,加强过程考核力度,使考核方式更加系统合理,最终实现“以考促学”的目的。(1)期末考核以综合设计项目为主,闭卷考试为辅。综合设计项目,主要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闭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的理解。(2)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在一些章节结束之后,可以根据该章节的内容进行一次阶段性考核,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分散期末考试的压力,同时,为后面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的调整提供依据。(3)重视过程性考核。根据课程内容灵活采用多种考核形式,如知识问答、学术论文、调查报告、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专题汇报、课程设计等,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

5.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这一环节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环境和平台。本环节以完成一个大型作业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1)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可以分成六个阶段,每个阶段既相对独立,又是后续阶段的铺垫,每一阶段都应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六个阶段相互衔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综合性的园林规划设计实践活动。分别是:第一阶段:基本绘图能力训练。绘制园林各要素包括园林植物、水体、地形、景石、建筑及其他。综合运用第一环节的实践能力,绘制小空间的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第二阶段:实际测绘能力训练。以校园中的小游园为测绘对象,学生分组进行,每组5—7人,共同完成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的绘制。第三阶段:构图能力训练。学生进行构成设计,并将自己的构成设计图转化为园林的构成要素及空间内容。第四阶段:环境行为调查能力训练。学生独立完成指定题目的调查问卷设计。学习使用环境行为的调查方式方法,调查方式一般都采用抽样调查,调查方法包括实地观察法、物理痕迹法、访谈咨询法、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最后,学生要对调查资料进行详细整理分析。第五阶段:设计能力培养。综合运用调查阶段的结果,对指定场地进行改造设计。第六阶段: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各小组汇报各组的工作成果,并总结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2)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本课程实践的题目有大有小,小的题目由学生单独完成,大的题目或者需要相互配合的题目,分组进行,每个组员都应完成指定任务。这种引入竞争机制的实践教学方式,可以将学生完成的实践教学环节的作业进行小范围内的展出与评比,增加学生互相学习的机会,也达到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目的。(3)实践教学的方式。实践教学可以通过模拟实训和现场实践两种方式进行。模拟实训是指,教师拟定一些题目,如高架桥下空间设计、学校小游园景观规划设计等,然后由学生按照实践教学的环节一步一步完成;现场实践,即让学生亲自到各类绿地中去,为各类绿地做一些真实的使用者行为特征调查研究活动或实际测绘活动。

三、结语

园林规划设计作为园林技术专业的重要的专业课之一,首先应强调其应用型的特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形成了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力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实际设计能力,从而保证该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媛,王沛永.“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166-168.

[2]吕慧,文素珍.专业参考书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4):220-223.

[3]彭文明,牛来春,赵湘云.园林规划设计基本技能培养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24.

[4]羅舒雅.浅谈环境行为研究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69-70.

[5]李斌.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J].建筑学报,2008,(2):30-33.endprint

猜你喜欢

园林规划设计改革与实践
基于一体化教学《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改革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高尔夫技术》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改革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