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中的实践

2017-11-24朱利莎,李连启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7期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培养模式

朱利莎,李连启

摘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普通高中教育与专科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一贯制学制,是一种独具优势的办学模式。在新形势下,进行符合时代特征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就极具现实意义。“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本校经过了两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四段式”;培养模式;五年制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7-0250-02

五年制高职又称“初中起点大专教育”,招收对象为应届初中毕业生,达到录取条件后,直接进入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学习,学制共5年。前三年为中专教育,后两年为大专教育,系统学习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转段考试合格,学习期满,达到规定的学分,将发给教育部统一印制、网上电子注册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专科(高职)毕业证书。

我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适应了初中后学生分流的需要,适应了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是一条投入少、见效快、高质量、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途径之一。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五年制高职也出现较快的发展势头。

由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其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实践发展。伴随着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许多问题日益凸显,如学制过长,人才培养的周期也较长,市场需求预测的难度就加大,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困难也增多,况且横跨未成年人与成年人两个阶段,学生管理难度也会加大。因此,在新形势下,进行符合时代特征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就极具现实意义。

一、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常用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

1.“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2.“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目标共定、课程共建、过程共管”的人才培养模式。

4.“3+2”或“2+3”两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

5.“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存在主要问题有:

1.大多数五年制高职的人才模式套用的普通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针对性。

2.为了追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性不断提出和增设要求,使得目标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实现。

3.各院校的人才培养对接地方经济不够,教育教学改革的针对性不强。

4.现有的研究都侧重于学生的技能知识掌握和实训,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重视度不够。

二、“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有:

1.年龄小,基础薄弱。选择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学生,入校时的年龄基本在15岁,他们缺少高中文史地、物化生六门课程的熏陶,缺少对综合知识的积累。

2.学习兴趣低下。通过对本校学生抽样调查得出,有77.33%的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动力不足,对上课内容很感兴趣的学生比例不到5%。对基础课及专业理论课感兴趣的程度上,一年级人数多于二年级,而年级越高对课堂的兴趣越低。

3.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在课堂上,近半的学生不主动思考问题,思维不活跃,独立思考的能力较低;平日里,60%左右的学生只是偶尔有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20%左右的学生根本没有考虑要制定学习计划,另外20%左右的学生主动请教老师,并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制定学习计划。

4.学习动机不明确。对于学习成绩的好坏,有86%的学生表示比较关心和重视,但有近15%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从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自己上五年一贯制学校的目的不明确,毕业之后要达成怎样的目标也不清楚。

5.自我控制能力差。从对我校五年制高职的一、二、三年级学生的调查来看,有72.5%的学生抵不住网络和外界的诱惑,有9%的学生容易冲动,有43.5%的学生不会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和行为。

当前,很多学校仍然把五年制高职的前三年安排成近似老套的中职学习,而后两年却突然升级为几乎与高职高专无差别的大专学习。但因为学生在接受能力、学习效果上,明显捉襟见肘,所以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也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校招收五年制高职学生至今已5年,针对学生的“成长性”这个特点,我们总结出了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第一段为五年制高职的第一年,主要任务为习惯养成培养;第二段为五年制高职的第二年,主要任务为人文素质的培养;第三段为五年制高职的第三年,主要任务为通过转段考试;第四段为五年制高职的第四、第五年,主要任务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三、“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1.第一阶段:入学的第一年,主要进行规则教育,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除了入校后为期一月的军训外,我们专门针对一年级学生开设了《队列队形》、《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并利用每天晚上的班会,开展了《学生守则》的学习、学院教育教学文件的学习,并制定了本班的班规(包括教室和寝室)。孟子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此阶段,师生的重点均在注重规则教育对学生习惯培养起的作用。在平日里,老师会监督学生按规矩办事,对违反规定的同学,老师会善意地提醒而不是枯燥地说教。在这个阶段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安排很少,针对专业课,设置了实训周,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专业。

2.第二阶段:在校的第二年,主要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今天有很多人,认为只有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有了重大的发明和发现的人才才是创新人才。因此,导致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过分重视自然科学而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倾向。然而,创新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与融合。创新人才应该既有良好而坚实的科技素养,又有高尚而博大的人文精神。没有科技,一打就垮;而没有人文,就不打自垮。所以,我们在第二年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我们为此专门开设了《经济政治与生活》、《哲学与人生》、《礼貌礼节》、《职业生涯规划》、《历史》、《地理》、《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虽说每门课的课时数都不多,但是从面上,争取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数上丰富人文精神。培养“社会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不是培养“技能人”,我们始终坚持这个原则。在这个阶段,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安排和第一阶段一致,但是专业课的安排增加,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了职业生涯之后,开始热爱自己的专业。

3.第三阶段:在校的第三年,主要任务是针对转段考试进行专业复习。在这个阶段,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课时数大幅增加,占到了学年总课时的2/3,另外1/3则为专业课程安排。专业课老师的任务则是引导学生进行转段时候专业课学习的适应,做好从一个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准备。

4.第四阶段:转段考试之后的两年,主要任务是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学生需要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普通高职三年的学习任务,时间是很紧迫的,但是由于某些专业基础课已经开设在了他们在校学习期间的前三年,因此,最后两年的任务在于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和掌握上。在这一阶段,人文类课程我們只安排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应用文写作》,其他均为各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我校的五年制高职部分已经试行了两年,期间,我们不断获取学生和老师的反馈,并积极调整和改进,从日常教学管理、学生退学率、转段考试升学率等方面的数据来看,该培养模式效果良好,已日趋成熟。

参考文献:

[1]张艳艳,朱利莎.五年一贯制高职生学习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求知导刊,2015,(7).

[2]朱宏.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教育管理,2008,(3).

猜你喜欢

五年制高职培养模式
五年制高职护生谦虚心理品质培养实践研究
“活动单导学”模式在五年制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