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培养信息通信产业的卓越工程人才

2017-11-24李学华,杨玮,王亚飞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7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

李学华,杨玮,王亚飞

摘要:面对信息通信产业的快速深刻变革和受教育群体的特征变化,我们的工程人才培养反应相对滞后,存在一系列问题。通过分析新形势下信息通信类“卓越计划”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从学校、企业和学生三位一体的视角出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初步的实践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可作为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产教融合;个性化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7-0175-0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一所理工科背景鲜明的地方性高校,201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学校,其中信息通信类专业一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坚持学校、企业和学生三位一体的视角,与产业界长期紧密合作,产教融合开展协同育人,实践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一、新形势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从产业发展来看,信息通信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技术变革与应用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1]。在产业创新的驱动下,信息通信产业中各类行业岗位的内涵不断变化,因此能胜任岗位的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改变和升级。从教育对象来看,我们面对的是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的95后学生群体,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兴趣偏好及价值取向等,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面对当前产业的快速深刻变革和受教育群体的差异化诉求,我们的工程人才培养反应相对滞后,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调整不够及时准确。主要表现为[2-6]:一是趋同现象非常严重,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院校相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同小异,在培养层次上过于追求所谓的“高层次,一流水平”,没有很好地与产业、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二是在“卓越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培养方案的持续优化设计还不到位,难以支撑“一技之长+综合能力”的职业素质需求;三是面对95后学生鲜明的个性主张,个性化培养模式还未完全建立,“因材施教”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二、应对思路与具体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在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紧密结合起来,整合行业企业丰富的实践资源,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发展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模式,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形成产教双方互动、互惠、共赢的良性循环[7]。

1.产教融合,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针对首都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进行跟踪调查,与产业界知名代表企业深度合作,捕捉产业创新发展中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从知识、能力、素质的角度进行研究,明确信息与通信类工程人才的精准培养目标,研究培养方案的持续优化策略。以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为例,结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定位,与产业界共同制定了卓越计划培养方案,重点围绕通信系统与通信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三个方向,培养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开发、运营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在课程体系结构中,设立了三个方向的模块课程,分别与包括中兴通讯、中国普天和悦成移动互联网孵化基地在内的三类企业进行合作共建,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并把相应的实践环节纳入企业学习阶段完成。

2.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层面,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基础水平以及未来发展等个性化的需求,建立“分方向、分层次”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8]。“分方向”是围绕通信系统与通信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三个特色发展方向,构建个性化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菜单式学习模块,引导具有不同兴趣的学生选择。“分层次”则设置适用于不同基础学生的工程实践内容及要求,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完成相应能力层次的实践过程,再逐步提升能力层次。依托产教融合的校外人才基地的丰富资源,开发数十项以实际复杂工程问题为背景的真实工程实践课题,并划分为“基本—综合—复杂”三个递进层次,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锻炼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高质量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3.产教融合,构建多目标成才体系。面向学生就业、创业、深造三种不同发展目标,产教融合共同设计相应的实践加强措施,促进精准培养目标实现。针对就业型的学生,加强针对其职业偏好的专项能力培养。包括:开展行业高水平职业工程师认证;以企业在研项目和真实产品研发为基础,开发毕业设计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项目等,吸引学生参加,提升就业竞争力。针对创业型学生,安排其进入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悦成移动互联网孵化基地的创业孵化器中,锻炼创业意识和能力;依托中兴通讯等企业丰富的行业应用案例,帮助学生快速将创新和创意成果形成商用并进行运营推广。针对深造型学生则提供科研型项目的锻炼机会,培养学术素养,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引入中兴通讯的研究课题,吸收学生参与研发,推荐学生进入北京邮电大学等合作研究团队,帮助学生提高考研成功率。

4.构建精细化服务保障与质量监控机制。在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方面,把专业教师、学工辅导员和教学管理人员密切配合起来,建立院系两级互动机制。在制度建设方面,根据改革实施的情况,制定了针对卓越计划的一系列制度,包括进入退出机制、分方向办法以及校企综合评价办法等,为教学服務及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校内外联动,建立“校内院级督导+企业导师负责+校内教师跟踪”的有效教学质量监控模式,保障了校内教学和企业阶段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

三、实施效果

我校信息通信类专业从2011级学生开始实施“卓越计划”以来,卓越班学生积极参加了各类学科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参赛率达80%,获奖率超过50%。2011级卓越班的毕业去向分为三类:读研20%、出国深造10%和高质量就业70%。学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普遍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和赞赏,不少学生的起薪超过8000元/月,并作为用人单位的重点培养对象。

综上所述,作为首都高校,我们立足首都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协同培育卓越工程人才,初步的实践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可作为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2013全球信息技术报告[R].世界经济论坛和INSEAD学院,2013.

[2]李瑾,陈敏.30年来中国工程教育模式改革政策分析——基于社会政策的四维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5):41-46.

[3]常太华,肖运启,等.产业需求:工程教育专业改革的切入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3):155-157.

[4]查建中.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兼谈CDIO工程教育模式实施[J].计算机教育,2010,(11):2-7.

[5]韩萌,魏克新.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66-68.

[6]李学华,杨曙辉,等.构建工学结合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1):140-143.

[7]尤祖明,庄志洪,等.产学研用背景下高校实验室体系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7):152-155.

[8]王亚飞,李学华.基于个性化培养的“卓越计划”工程实践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5):178-180.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