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全英文讲授专业课的矛盾和对策

2017-11-24张培培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7期
关键词:合作办学专业课

张培培

摘要: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是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以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为例,从课程设置、学生、教师、教材四个方面分析探讨全英文讲授专业课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从四个方面给出可能化解矛盾的对策。

关键词:合作办学;全英语授课;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7-0173-02

一、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全英语讲授专业课的重要性

为了加快教育国际化的步伐,提高教育水平,很多高校开设了双语教学。同时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国际形式,洞察某领域的发展态势,准确掌握最新的专业前沿信息,直接阅读相关的外文资料是很好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英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英语授课使得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并了解专业词汇,相比用汉语授课,学生在阅读外文资料时查阅字典效率更高,词汇理解更准确,掌握的信息更精准,更有助于学生和国外专家的直接交流,同时有利于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具有的能力在国际平台上更好地表现出来。

二、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全英语讲授专业课存在的矛盾

1.专业课需要系统完整与相应专业课老师缺乏之间的矛盾。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关键。专业课有其自身系统的特点,一些专业课在授课之前需要开设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词汇的介绍课程,因此专业课开设需要系统和完整。这就为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专业课的讲授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为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课程设置大多数是参考国外的课程设置,从理论上来说是系统完整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相应专业课老师的缺乏,或者相应的专业课老师英语水平不能达到开课的条件,这就给专业课系统性实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使得课程体系对接不顺畅。专业课需要配备一定的实践环节,英语实践环节的实施在国内比较困难,因为某些实验老师英语水平相对更低。

2.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低与听专业课的要求高之间的矛盾。目前,很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都是从本科第三批招生,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接受全英语的专业课相对比较困难。以电子科技大学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成立的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为例,两校通过全英文授课合作培养学生,学生在国内接受中外教师的全英文授课,学生虽然都是第一批招生,但是全英语上课听力上还是有难度。学生普遍反映中方老师上课有口音,英语不精确,用英语读课件的比较多。英方老师语速较快,讲授内容相对较散,学生反映根本跟不上节奏。英语基础薄弱严重影响了全英文授课的效果,加上不常用的专业词汇,让学生用全英语学习专业课程非常困难。

3.西方老师授课方式与中方老师授课方式之间的矛盾。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授课环节是由中外双方老师完成的。由于文化和思维的不同,授课方式必然也是不同的。外方老师课堂授课不受教材限制,比较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授课学时较少,主要学时放在所学知识实际应用的实践环节,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国内的课堂授课比较多的还是填鸭式地灌输、记忆和考试,考试完之后迅速忘记,对于知识的应用极为不清楚。实践环节相对也是流程化,因此,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

4.同样内容原版教材内容与国内教材知识点之间的矛盾。原版教材是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全英文授课必不可少的载体。原版教材内容的结构安排和知识领域的区分,与中文教材相差较大,尤其是专业课教材。以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的《机电驱动技术》为例:机械驱动主要讲授液压驱动内容,选用的国外的原版液压技术教材。国外教材介绍了很多实际工程的维修内容,而国内教材主要介绍液压驱动的主要原理、流体力学、基本元器件等,而对于工程实际应用介绍得相对模糊。中方老师用原版英文教材进行专业课讲授时,必然感觉内容不熟悉,加上专业词汇较多,再用非母语的语言来传递教材内容,必然对教学进度和效果产生影响。同样学时,全英文讲授的内容明显比用母语讲授的内容少,这也造成了学生反映学不到更多更深的专业知识。

三、化解全英语讲授专业课存在的矛盾的对策

1.课程设置需要系统和完整。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课程设置很多参考了合作方的开设课程。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知识领域的划分不同,相应老师的缺乏,造成一些专业课是基于老师开设,进而造成不系统、不完整。所以在专业课的设置中,需要考虑专业课的理论体系。基于此,在合作办学的发展中,首先将合作方的开设课程进行细化分类,寻找我国相匹配的教材和内容,而不是仅仅看教材名字,然后通过相关部门寻找熟悉此内容可以胜任的老师,尽量克服师资缺乏的困难。在开设专业课之前,开设一些相关的基础课程,以便后期专业课上不用占用学时补充基础知识。学生在接受知识点的时候也不会感觉茫然和突兀。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满足专业课的系统和完整要求。

2.设置一定的课程和环节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学生的英语水平不能达到听专业课的水平。对于这样的矛盾,可以设置一些环节和课程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比如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要求学生必须通过雅思(IELTS)才能拿到英方的学位证。如果不通过将面临留级问题。这必然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通识英文。另外,在讲授专业課之前,开设一些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之间的过渡性课程,就如留学生在上专业课之前必须学习科技汉语一样。比如开设科技英语,让学生对英语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为高年级的全英语专业课学习提供保障。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很好地解决了学生英语水平低和专业课要求水平高的矛盾。

3.加强中外双方老师在教学上的沟通。中外双方老师由于文化和思维的不同、教育理念的不同,造成课堂授课方式的不同,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课堂这块给学生造成一定的问题。为此,中外双方老师有必要定期进行沟通和分享彼此的上课经验。比如通过交换项目或者视频观摩让中方老师参观学习了解外方的授课方式和教育经验。外方老师同样需要了解中方老师的上课方式和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彼此沟通,取长补短,寻找一种融合中外双方优势的教学方式,让中国学生能重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以达到中外合作办学的最初目的。

4.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的结合。教材是全英文授课重要的载体,由于全英文专业课教学的特殊性,需要兼顾专业和语言,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多数使用原版教材,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原版教材为100%。这对中国学生来说阅读有一定的难度。在教材这块,中外双方老师可根据专业需求合作选择或者编写适合中国学生的专业教材和相关资料。将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结合,整合专业内容,根据内容增设提高学生能力的专业课实践环节,降低语言难度,使学生能更有效地用外文掌握专业知识。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全英文讲授专业课存在诸多矛盾。本文从课程设置、学生、教师和教材等方面分析了这些矛盾并给出了可能的解决对策。中外合作办学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升师资的水平,更新教育理念,双方教育资源取长补短,不断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全英文教学的效果,力争培养出创新型国际化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加快国际化步伐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心悦.中外合作办学中全英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理论,2014,(33).

[2]陈展,徐莹.论英语“侵入式”教学在“2+2”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J].时代教育,2015,(05).

猜你喜欢

合作办学专业课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
借鉴美国大学的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改革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