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因素分析
2017-11-24李海棠,黄琼霞,刘建民
李海棠,黄琼霞,刘建民
摘要:人的发展需要拥有一个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广大大学生的支持与理解,但是少部分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认真分析有利于中医专业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因素,以便今后发挥优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人生的关键成才阶段,为每个学生的美好未来奠定基础。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医药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5-0025-02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的高度凝练和概括。这三个“倡导”,描绘出了我国的国家价值内核、中国社会的共同理想、全体国民的精神家园。“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究”,是党在“十七大”时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故此,当前一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任务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尽管对大学生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仍存在提升空间[1]。
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价值体系的科学构建不仅直接关系其个人未来事业和生活的发展变化,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党的“十八大”提出“办人民放心、满意的教育”,培育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大学生才是担当实现伟大“中国梦”最坚实的力量,他们走出校园进入社会能否积极投入工作、勇于奉献,能否把社会主义建设大业放在心头、扛在肩上,关键取决于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否建立坚定的信念和拥有远大的目标。因此,作为培养具有特色的中医专业大学生的高校,深入分析中医专业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积极因素,如何合理利用积极因素,将为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深远意义。
一、学校在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的不断创新
当前中医专业大学生可谓时代大学生队伍中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站在传统与现代并存、东方与西方汇流的端口,经受着传统医德的非功利性与市场经济的功利性价值的诸多矛盾冲突[2]。我校把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作为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前提。近年来,全省各高校和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我校党委和学工系统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丰富工作内涵,拓展教育途径,提升教育效果,有力地促进了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多次受到湖北省教育厅授予“湖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高校”、“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基层单位”、“湖北省高校十佳辅导员”、“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奖励。
二、中医药文化的教育优势
数千年来,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部分越来越展示出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做出了这样的解释:“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中医药文化的灵魂,决定着中医药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是中医千年发展进程中积累形成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概括起来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进行高度概括,即“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的中医核心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生命至上的伦理精神、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医道精微的治学之道、心怀至诚的处事法则。习近平总书记在澳大利亚出席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上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作为最具特色的中国元素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和典型形态[3]。有学者提出“中医学是最能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科技知识体系,是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特质的亮点,也是唯一流传至今且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中国传统科技文化”。我校通過深化中医药文化课程体系、加强中医药文化教材建设、营造高校中医药文化氛围,通过“杏林国学讲坛”、“古代名医画廊”、“当代中医院士风采”等一系列媒介,加强了中医药优秀文化教育,既有利于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杏林国学讲坛”自2009年5月在我校开设以来,邀请全国知名学者,如国画大师周韶华、国际中国哲学会会长郭齐勇、著名国学专家张其成等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中医文化学习的难得机会,更增加了中医大学生的励志机遇。
三、师生共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我校始终秉承“勤奋、求实、发掘、创新”的校训精神,在遵循中医药高等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为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注重医学知识和技术的指导,而且加强学生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我校实施的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我价值,调整个人价值取向;学校团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勤工俭学,在实践活动中使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和正确性有切身感受;各二级学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充分嵌入大学生日常管理、党团建设、科学研究、社团活动等实践活动的方方面面……大学生通过参加周末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走到基层深入群众,直接把中医技术和中医文化精华送到老百姓手中,通过艰苦的环境和工作中的困难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增长了技能。同时,对中医为百姓服务提供的特殊贡献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如此又大大增强了专业信念,进一步升华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知。
综合以上针对中医专业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积极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本校针对大学生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然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工作,要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在广大学生心目中的良好效果,积极为大学生的努力成才保驾护航,就需要大学生和培养他们的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等多方面的共同配合,共同组成促使大学努力成才的合力。学校从宏观方面营造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积淀良好学风;广大教师在透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的同时加入一些典型的案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行讲解;广大大学生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要树立服务的理念,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利用有利的学习和锻炼平台,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李大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生活化的人本性及实施策略[J].社会科学战线,2011,34(5):202.
[2]崔婷婷.谈中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7):610-611.
[3]刘文伟.医药院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5):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