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正道是沧桑
2017-11-24王雪莲李新新
王雪莲 李新新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编号:ycjj2017135)和西华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重点学科(XZD1907-09)研究成果。
摘 要:由山东影视传媒集团等多家单位联合出品、根据海晏的网络小说改编的历史剧《琅琊榜》的播映,不仅高居同期电视剧收视率榜首。作为古装影视剧的新标杆,其阐释的仁、义、信、孝、礼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影视艺术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塑造有重要作用,作为传播面广的中国古装影视剧无疑会对中国大学生的思想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热播剧《琅琊榜》为例,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解析该剧所传达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以期对中国大学生思想给予正确地指导。
关键词:《琅琊榜》;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大学生思想
作者简介:王雪莲(1992.8-),女,汉族,西华大学翻译硕士;李新新(1978.12-),女,汉族,河南济源人,硕导,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学、澳大利亚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2
1.引言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中国当下的时代潮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热播剧《琅琊榜》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跟当前所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十分吻合。鉴于该剧跟当前所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潮流相契合,故笔者对该剧中所传达的正能量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以期对中国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以帮助其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古装电视剧的新标杆,该剧所弘扬的仁、义、信、孝、礼等精神能够对中国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中国大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成为十分重要的群体,他们在年龄上处于逐渐成熟的阶段,但同时在心智上并未完全成熟,价值观也在不断形成和完善的阶段,《琅琊榜》所传达的这些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给予其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因此对其进行深度解读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2.该剧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对中国大学生思想影响之解析
2.1仁:培养大学生的“仁”者之心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中国人至今仍视有德者为“仁人”,无德者为“不仁”。“仁爱”思想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主要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特殊品质。《琅琊榜》中静妃的友善之心很好地展现了“仁者爱人”的传统精神。
《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1]。《琅琊榜》中静妃是厉害的人物之一,宫斗玩得不露痕迹还不失本心。但是这样的静妃,她本身的柔善更甚于她的聪慧,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害任何人的性命,对于背叛她的小新,也轻轻放过,只以向靖王说出真相解除与梅长苏的误会为条件。她处处照拂惠妃母子,惠妃只对她说心里话,就连原本在她是次嫔时不善待她却在她受宠后才来巴结的黄主司也丝毫没有心结。
静妃这般友善的处事方式与当今所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中所倡导的“友善”理念相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但是在当代中国大学生中间有一部分人受现代影视剧暴力情节的影响,遇到问题时,采取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以及中国传统之“仁”文化相违背。剧中静妃友善与仁爱品质对当前的中国大学生观众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有助于培养其“仁”者之心。
2.2义:强化大学生的民族大“义”之情怀
中国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将其与“仁”并置,视为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包括民族大义、兄弟情义等,“义”是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现。
剧中主人公梅长苏很好地诠释了家国天下的宏图伟志,他表面上在实行自己的报复计划,但实际上所做的一切最终受益的还是黎民百姓。当电视剧行至剧末,赤焰冤案终于得以平反之际,梅长苏似乎应顺理成章地继续辅佐太子,于朝堂之上献计江山,可他却选择退隐江湖。而当边关告急、朝廷用武之际,他又义无反顾地挂帅出征,回归林殊。辗转十三年,梅长苏的使命已然完成,本该为自己想想了,他却仍以国家社稷为重,履行林帅之职,驰骋疆场。
这颗爱国的赤子之心很好地展现了中国传统之“义”文化,同时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理念相契合。剧中梅长苏那振聋发聩的言辞“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震醒了皇帝,震醒了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应当震醒一部分中国大学生。在国内求学的当代中国大学生中间却存在极为严重的“崇洋媚外”的心理,如有一部分中国大学生盲目赶“韩流”,追韩剧、韩星;盲目崇拜“洋货”,而对优质的国货视而不见;对中国传统节日如七夕节、春节等都漠然无视,反而对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十分推崇。这反映了部分当代中国大学生爱国意识淡薄,缺乏民族大义之情怀。《琅琊榜》中所展现的家国情怀以及民族大義,很好地诠释了中国传统之“义”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理念,值得当代中国大学生观众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其民族大“义”之情怀。
2.3信: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儒家把“信”作为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信”的道德内涵很丰富,包括言行如一,信守承诺,忠于职守等等,人们通过各种形式赞美激赏守信之人,唾弃鄙视不讲诚信之人,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诚实守信的优良道德传统。
剧中梅长苏很好地展现了中国传统之“信”文化。《琅琊榜》讲述的并不仅是一个复仇故事,而是一个重建开明王朝扶植正义公道的历史寓言。同时,因为少年时的羁绊,他对景琰有着绝对的信任。在他当初选择将要扶持的皇子时,他认为所有的皇子中只有景琰才最符合他心目中皇帝所需的所有品性。他与景琰之间的相互信任也是中国传统之“信”文化的另一种体现。
剧中所展现的“信”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诚信”理念相契合,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但当前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诚信缺失的问题,比如信贷诚信问题,恶意拖欠贷款、学费等,令银行高校处境为难。再考试诚信,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花样百出。诸如此类的现象,反映了当代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缺失。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应当以诚信立身,才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琅琊榜》中主人公梅长苏是极其重信重义之人,他身上的这些优秀品质可以引导当代大学生提升诚信意识。
2.4孝:唤醒大学生“孝”老敬亲之心
“孝”是中华民族崇尚祖辈传承下来的理念,是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主要是对父母、长辈之“孝”,强调长幼有序。在《琅琊榜》前两集中,梅长苏见到了曾经最疼爱他的太祖母,当太皇太后拉着他的手,口中喊着小殊的名字,他却不能与太祖母相认,一个痛苦的眼神将“孝道”彰显无疑。在太皇太后崩逝后,梅长苏悲痛吐血,相见却不能相认,连太祖母的最后一面也见不到,只能在苏宅默默斋戒,这些都体现出了人物恪守孝道的品质。
剧中所传达的“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和谐”理念相契合,“百善孝为先”,如果人人都将“孝”字摆在心中的重要位置,那势必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在当今中国大学生中间频繁出现自杀和弑父、弑母的不孝极端行为,大学生自杀给整个家族带来刻骨铭心的痛苦,给父母带来终生的生活阴影,是对父母和长辈最大的不孝。更不能容忍的是,少数大学生还发生了弑父、弑母的惨案。这些丧失人性的不孝极端行为,不仅给家庭带来毁灭性的伤害,也在社会上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产生这些不孝的极端行为的重要原因就是当代大学生缺乏孝老敬亲之心。《琅琊榜》中所弘扬的“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观众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唤醒其孝老敬亲之心,从而强化其“孝道”意识。
2.5礼:提高大学生的“礼”仪文化素养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会交往之道。注重礼仪是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礼”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儒家主张礼治,推崇以礼所倡导的各种行为规范作为维持社会政治秩序的工具。《琅琊榜》作为一部难得的良心剧,在各种礼仪细节之中可见其用心之深。
剧中用到了拱手礼、揖礼、万福礼等,随着不同场合、不同人物行不同的礼。誉王是个老谋深算的狠角色,端着礼贤下士的范儿,但骨子里还是高高在上的。在谢别客人之时,誉王行拱手礼送客。但当梅长苏到誉王府中搬救兵救霓凰和靖王之时,誉王得了指点准备进宫,因为感念苏先生为他出了一系列打压太子的妙招,他以尊贵之身,主动行了揖礼作谢。
剧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之“礼”文化同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当代部分大学生的礼仪知识匮乏,礼仪意识薄弱。从上幼儿园的第一天,老师就告诉学生们要讲文明、懂礼貌,上车让座要记牢。但步入大学之后,很多大学生连最基本的社会公德都忘得一干二净,最常见的就是公交车上对身边站着的老人、孕妇视而不见,仁爱之心皆无,试问连最基本的礼让都做不到的话,又怎能出现社会主义和谐的景象呢?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根本原因就是大学生缺乏基本的礼仪文化素养。《琅琊榜》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其中国礼仪文化素养具有正面的引导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重“礼”之心,改善其以“礼”待人之行为。
3.结语
通过对以上的研究,笔者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探讨了该剧所体现的仁、义、信、孝、礼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并结合当代中国大学生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强调宣扬《琅琊榜》所展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从而为引导大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提供有益的借鉴。
注释:
[1]語出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道德高尚的人像水一样,水善于施利于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参考文献:
[1]刘李敏. 影视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探析[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2]夏远望. 从《琅琊榜》看契约精神[N]. 河南日报,2015-10-16.
[3]戴瑞卿. 从《琅琊榜》看电视剧对传统文化的展示[J]. 当代电视,2016(2):25-26.
[4]郭小霞.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电视剧《琅琊榜》中的影像化表达[J]. 当代电视,2016(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