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羲之形象初探

2017-11-24高石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2期
关键词:晋书世说新语王羲之

高石

摘 要:关于王羲之的文献,《晋书》修于唐,就文献年代学的观点,倒不如梁时的《世说新语》。同时期的《语林》以及《高僧传》,及《颜氏家训》等,虽也在南北朝时期,但或者亡佚,只见零碎。因而比之同时期的文献资料,《世说新语》便算最为合适。因而本文把《世说新语》中王羲之形象与正史《晋书·王羲之传》进行比较论述,从而对王羲之的形象加以初探。

关键词:王羲之;世说新语;晋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01

《世说新语》本身经过刘孝标注,详尽考证,以至被称为“四大名注”之一[1],但亦经宋人晏殊等“妄有删节……几无一条不遭涂抹”[2]但这里也没有能力做更多的学术的考证而选取比较好的今人注本,而以余嘉锡本为主,参以其他。整本《世说新语》中载王羲之言论最多。而只有行为的记载极少。这些言论也显得零乱不成体系。因而一时也难以通过其言论而勾勒出较完整的形象。这里只能言其大概。

记王少时,有26/5和30/12两条(为方便起见,前一个数字为《世说新语》目录的编排,26即轻诋第二十六,后一数字即轻诋第二十六下第五条,此处依据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其他的简写皆是如此。)26/5提到王羲之少时口吃,刘注中引《语林》讲到王少时癫痫,聊备一说。30/12记王食牛心之事,之前无闻,之后名声大震,颇有魏晋名士的味道。其他或有王少时的记录,但都未明说。而其他30余种条目也可谓零碎,难以辩明时期,余嘉锡在《世说新语笺疏》中颇有考证,此处不谈及。而关于王羲之中年及晚年,明确记录的有一条,即2/70,记录与谢太傅同时登高,谢太傅“中年伤于哀乐”,王羲之劝其“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音乐的爱好,于此处可见。而其他间接如10/20,孔岩对王羲之的劝诫,因同龄的朋友相继去世,也可看出是中年乃至晚年时的记录。而其条目他或有记录,但都没有明说,只有用过相当的考证才能联系起来。

从另一方面,30余种的条目难以理出时间顺序,但从王羲之本身的言行,可以依次看出其为人。其中记录最多的是其与谢太傅的交游,较多的还有许玄度、支道林、孙兴公、殷中军、王敬仁、王丞相、大将军、及蓝田。其中或为当时名士,或为朝廷显要,或为僧道。人物交游品藻,贬褒毁誉,颇可见当时名士风气,及王本人的名士风度。

相对于记录王羲之自己的言行,《世说新语》中记录他人关于王羲之的言行相对较少,约有20余处。也多是名士品评,基本上都是褒言,少数如9/62中的记录也是中性之言。除去名士的品评,多是王羲之儿子及妻子的记述,都从侧面褒誉了王羲之的形象。如19/25 中王羲之妻子与其弟弟的记录,直接体现出王羲之在谢太傅心中的尊贵。

《晋书》参照了中华书局1974年的排印本,其次还有《晋书斠注》的影印本,《九家旧晋书辑本》,而以《晋书斠注》为主(以下都简称《注》)《注》中明确提出来自《世说新语》的有11处,有两处明显出自《世说新语》而没有注出。先谈及《注》中明确提出来自《世说新语》的部分。分别是: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见于26/5(此为是《世说新语笺疏》的页码,以下皆同。而《注》因为参考的是电子版,页码不太清楚,所以只引用相关的言论),无异(此处的无异指表达出的意思无异,而语句基本都不同)。

2:“重牛心……”见于30/12,无异。

3:“论者称其笔势……”,见于14/30,《晋书》中为论王羲之书法,《世说新语》中为论其为人。

4:“时太尉郗鉴使门生……”见于6/19,有些差别,详见余书此一条目的注解。

5:“羲之既少……”见于8/100,无异。

6:“殷浩素雅重之”见于8/80,无异。

7:“山阴之兰亭……”见于16/3,差别较大,详见余书此一条目的注解。

8:“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见于36/5,无异。

9:“安嘗谓羲之曰……”见于2/62,无异。

10:“询曰若此保全……”见于2/62,无异。

11:“万不能用,果败。”见于26/19,《世说新语》记载王羲之收到谢万信之后的言论,可以作为补充。《注》中未标明的又比较明显的,我找到有两处:

1:“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见于8/55,无异。

2:“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见于8/96,无异。

由此可见,虽《王羲之传》虽参考他家如《语林》、《晋中兴书》等而作为连续性的王羲之传记,但对《世说新语》中王羲之相关的记录大都取用,少数存在误差。而其兼取多家材料,虽记录连续,王羲之本人的形象也更完整连贯。但已经存在取舍删改,而待进一步研究了。

《世说新语》中的王羲之形象在时间的连续性上难以连贯起来,因而显得比较零碎。但文学性较强,通过只言片语能提供一个个了解的角度。无论是王羲之自己的言行还是他人的言行都体现出王羲之的正面形象。而《晋书·王羲之传》则参考众说,叙述上比较连贯,与《世说新语》相关的部分,基本符合。因为参考众说,其中的取舍也值得商榷。

注释:

[1]钱穆《中国史学名著》 台北:联经事业出版公司,1998年,188页。

[2]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548页。

参考文献:

[1]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2007.

[2]徐震堮.世说新语笺注.北京:中华书局,1984.

[3]杨勇.世说新语笺注.台北:正文书局,2000.

[4]房玄龄等.晋书斠注.北京:中华书局,2008.

[5]汤球.九家旧晋书辑本.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6]郭廉夫.王羲之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晋书世说新语王羲之
王羲之送字
嵇绍重礼
闻鸡起舞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书兰亭序
《王羲之 丧乱贴》
论李白诗中《世说新语》典故
从《世说新语》看士族女性的魏晋风度
枕戈
《世说新语》中的名士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