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樂”字本义的学习

2017-11-24王艺晓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0期
关键词:栎树本源乐器

王艺晓

摘 要:本文是在对“樂”字进行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发现其字形和字义的变化已经十分明确,也并没有什么争议。值得注意的是“樂”字的本义众说纷纭,于是笔者将“樂”字的本义作为此次研究与学习的重点。

关键词:乐器;本源;栎树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1

“樂”字的字形演变非常明确,后来学者解读甲骨文字体为:“丝”+“木”,金文的时候有了“白”这个部件,篆文承续晚期金文的字形,后来的字体都是在篆书基础上并没有过多的变化,直到后来简化为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乐”。

东汉的许慎根据小篆对“樂”作出的解释为:“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虡也。”这句话从两个方面对“樂”做了定义,从大的方面,“樂”是各种乐器和乐声的总和,从小的方面,“樂”是将鼓挂在木架上,可以视作类似鼓鞞的一种鼓乐击打类乐器,这种说法出现的最早,一直影响了后世许多年人们对“樂”的理解。直到“甲骨四堂”之一的罗振玉率先对许慎的说法提出反驳:“从丝付木上,琴瑟之象也,或增白以象弦之器,……君‘象鼓鼙,木,虡者,誤也。”他认为是蚕丝的样子,意义也应该取丝线类,郭沫若也赞同这种说法,他认为“樂”字中间之的“白”为拇指之形,将“白”放在两个“幺”中间,“樂”就像人在弹奏琴弦,故而有了后来声乐类的意思。

不管是像鼓鼙还是琴瑟,我们暂且将它归为乐器类,后来有学者指出这并不能算是“樂”的本义,因为他们是根据小篆字形来判断的,在出土的甲骨文中,“樂”一是没有中间“白”这个部件,二是没有关于音乐这个意思的用法记载,并且,如果说“樂”是拨弄弹奏丝弦乐器,也不是十分准确,因为丝弦乐器出现得较晚。

甲骨文卜辞中,作为“乐”的最古字形甲骨文,“幺幺”是从“木”,没有“白”,于是有说法:“乐”,即“栎”,即“社树”。可以引申为在“社祭”时的饮食、男女歌舞,从而觉得很快乐。但是甲骨文初义没有作音乐类的意思,这一点也并非不能解释,卜辞中记载的事物本来就有限的,再者,根据《论语》中“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三代”的社树以松柏栗为主,这栎树并没有被较多的提及,更不要说因此造字的记载。

在查证的过程中,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说法,学者刘正国在论作中提出,“‘樂是‘祖灵葫芦崇拜的标志,形状属于‘凹腰葫芦之象形也。”认为“樂”字本义代表着“葫芦”,是作为祖灵的象征,因此笔者查阅了相关民俗学书籍,是指在云南一带的民俗崇拜,只不过在求证几位云南少数民族的朋友后,他们现在对这种说法也并不清楚,并没有重要到流传甚广。这一说法,也没有其他任何古籍文献能够加以支持。

还有一种说法,学者认为“樂”是诗乐舞合一的混合艺术形式。《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这句是描写远古先民进行乐舞时的场面,为了祈祷丰收而作的歌舞,其特点是诗、歌、舞合一。这符合上古时代艺术创造的特点,和生产劳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综合资料目前大致有乐器、植物、民俗崇拜、乐舞四类说法,其中一些对“樂”字的解释与探究,虽然总是列举了很多字形的分析,但是我们所指的词的本义,并不一定就是这个词的原始意义、造字意义。汉语历史悠久,而记录汉语的汉字才不过几千年的历史。在汉字产生之前,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词自然也有一个最初、最开始的意思,但那个时候的词的本义究竟是什么,我们现在已经很难甚至无从去考证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本义是不只是它的形体结构有一定根据,也要有古文字材料能够证明的意义。只有这样的意义,我们才能称之为本义。《礼记·乐记》是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它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其中说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笔者同意的观点是,“樂”的本义,是与人的生产资料与生产活动分不开的,因此,追溯诸位学者的说法,笔者依然认为许慎的解释最为贴近,是各种乐器与乐声的总和,至于郭沫若的说法,本是觉得说得过去,但无奈没有考证到如何能证明“白”是在弹拨琴弦,所以不敢苟同。

在此基础上,笔者查阅字典将“樂”字字义做了一点梳理,本义还是认为许慎的说法更为合理,故而遵从此意,那么可以引申其意义为动词“奏乐”,《礼记》中用过,“岁凶,年合不登,……,士饮酒不乐。”《论语》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中亦可以作动词“喜好、欣赏”来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则可以解释为形容词“开心的、愉快的”,这里的形容词活用,就是“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中“以……为乐”的意思。我们现在所说的“乐观”,也是在形容词的基础上做了词性的引申,引申为副词。另有安乐、丰登的意思,常用为“乐土”、“乐岁”。除了这些词性上的引申意义,还有借代的用法,一是能指音乐、乐器、音乐作品,乐工,二是根据《庄子》:“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看出“樂”也可以指代《乐经》这本书。最后,还有另外与本义并无关联的意思和用法:一是作地名,现今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读音lào。再是作姓氏,如乐毅,读音yuè。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陈政.字源谈趣[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

[3]陈涛.常用汉字浅释[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

[4]夏永生.汉字与乐舞[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

[5]刘正国.“乐”之本义与祖灵(葫芦)崇拜[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04).

[6]史军超.洪水与葫芦的象征系统[J].民间文学论坛,1995(01).

猜你喜欢

栎树本源乐器
学乐器
栎树沧桑
山西省栎树资源及园林应用
浅析昆虫与栎树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栎林更新的影响
保函回归本源
乐器
追溯本源,自然生成*——《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学设计
析错因找方法 溯本源寻对策
纤维新材料:本源与生机
不同种栎树苗期生长和根系发育影响条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