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青年学生媒介素养研究

2017-11-24妍,庞

职教通讯 2017年26期
关键词:媒介利用互联网+

张 妍 妍,庞 世 华

“互联网+”背景下青年学生媒介素养研究

张 妍 妍,庞 世 华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现实形势下,青年学生已置身于各种媒介及其信息的包围中,以被动或主动的方式不断接受着媒介信息的影响和渗透。青年学生对媒介素养的需求已涉及思想信念形成、知识技能习得、生活社交习惯养成和创业就业竞争等诸多方面。高校应就青年媒介素养的提升加强教育,通过加强日常教育、形成信息平台、强化习惯养成和搭建实战平台等途径不断培养和提升青年学生媒介素养水平,使学生可借助媒介迅速实现自我提升、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需求。

青年学生;媒介素养;自我教育;互联网+

在网络信息技术叠代更新、“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现实形势下,青年学生已置身于各种媒介信息的包围中,以被动或主动的方式不断接受着媒介信息的影响和渗透。媒介素养的高低关系着青年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涉及青年学生思想信念的形成、知识技能的习得、生活社交习惯的养成和创业就业的竞争等诸多方面。高职院校教育应就媒介的使用不断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引导和规范约束,不断加强青年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使青年学生可以借助媒介资源实现自我教育和可持续发展,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发展需求。

一、青年学生媒介素养概述

(一)媒介素养的概念

“媒介素养”的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于19世纪30年代提出,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将其定义为“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的知识,技巧和能力”。[1]国内学者经过梳理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对媒介素养从媒介本身、媒介信息、传媒、媒介素养内涵和媒介素养教育等不同角度都提出了不同的认知和定义。综合来看,青年学生媒介素养就是指青年学生有效使用媒介和媒介信息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媒介及媒介信息的选择和辨识能力、解读和运用能力以及创造和生产能力。[2]

(二)“互联网+”背景下青年学生媒介素养的内涵

2015年,国家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旨在将互联网的技术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和社会建设发展的各个领域之中,实现社会创新力和生产力的提速。在此背景和形势下,人们的媒介素养,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媒介素养与网络技术及其终端工具已密不可分。结合现代青年学生的特点和成长需求,青年学生媒介素养的内涵包括以下四方面:媒介和媒介信息的选择辨识能力、利用媒介及媒介信息自我提升的能力、利用媒介的交互社交能力和利用媒介的编创传播能力。

1.媒介及其信息的选择辨识能力。选择辨识能力是指面对传统实物媒介和网络技术终端媒介及其传播的信息,青年学生如何做出选择并辩识其质量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青年学生面对信息包围的基本选择能力,是媒介素养的基础能力,也是青年学生利用媒介自我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利用媒介及其信息的自我提升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传播方式和信息数据量已无法满足现代青年学生的成长需求,学生在专业知识、信息咨讯和技术技能等各方面都需要利用媒介及其信息作为学习的补充内容。自我提升能力就是指青年学生如何利用媒介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内容,并运用其信息实现自我服务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3.利用媒介的交互社交能力。“互联网+”行动的最大创新就在于其巨大的交互联结能力,通过各种平台实现信息、观点和资源的交互共享。青年学生如何利用媒介参与交互社交、联结获取并有效利用所需的资源,这种能力就是利用媒介的交互社交能力。这种能力能较大地提升青年学生处理各种事务的工作效率,也能大大突破青年学生获取各类支持的地域局限。

4.利用媒介的编创传播能力。现代媒介借助“互联网+”技术使信息传播速度叠倍提升,成为青年学生生活、学习、就业和创业的重要辅助工具。青年学生利用媒介编创文化产品并予以传播的能力成为学生就业创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

二、青年学生媒介素养的需求分析

针对传统实物媒介和网络终端媒介两大主要媒介,文章就青年学生对媒介素养4项能力的重要度和需求度开展了调查。其中,传统实物媒介包括纸质报刊、书籍、光盘、广告和艺术作品等实物,网络终端媒介包括手机软件、电脑、广告大屏智能手表和电子阅读器等终端工具。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青年学生媒介素养需求度和重要度%

调查还就媒介素养在青年学生成长需求各方面的需求度进行了统计,调研发现青年学生媒介素养在各方面的需求度依次为:“知识技能习得”为95.0%、“就业创业竞争”为92.0%,“思想观念形成”为89.0%和“生活社交习惯养成”为85.0%,其他为23.0%。

(一)青年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需求

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引导大学生学会自觉践行四个正确认识: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以及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通过对50名随机抽取的学生干部进行思政访谈,学生普遍表示由于受媒体信息传播迅速、信息量大和观点纷杂等复杂性的影响,学生没有能力辨清信息真伪和事实真相,以至于部分学生无法较好地做到四个正确认识。学生还明确表示需要专业和专门的教育引导,一方面,需要关于理想信念、政治理论、历史知识、形势政策和热点问题的教育引导;另一方面,则是需要对媒介及媒介信息辨识及使用技巧的开展教育培训。

(二)青年学生知识技能习得的需求

网络技术迅速提升和普及带来了教育的巨大变革,网络技术支撑下的媒介工具及信息已渗透到了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信息获取方式、交流讨论方式和考核评价方式等高校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媒介工具及其信息已成为青年学生知识技能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3]另外,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知识技能信息的传播也已不局限于场所、书本和教授,青年学生也已不满足于教师所传播的知识技能,因此,知识技能习得中媒介工具及其信息的选择及使用需求也正变得日益巨大。青年学生知识技能习得中对媒介工具及其信息使用的需求,可以归为五大方面:(1)学习媒介工具的选择;(2)学习信息的查找和使用;(3)媒介工具的使用习惯养成;(4)利用媒介工具进行编辑和传播;(5)利用媒介工具进行有效交流沟通。

(三)青年学生提升就业创业竞争力的需求

“互联网+”媒介的使用使各类行业、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有了巨大的助力,改变了各行各业的宣传、营销、供需、客户联结甚至生产方式。青年学生可以借助自身过硬的媒介素养水平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不断助力自身的岗位工作和创业进程。因此,青年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互联网+”的媒介素养水平也已成为学生终身发展、就业创业取胜的竞争性关键能力。

(四)青年学生生活社交习惯养成的需求

购物、外卖和信贷平台等网络媒介方便了学生的生活,直播、视频和各类公众号等网络媒介丰富了学生的信息来源,QQ、微信、论坛和网游等网络媒介建立了新的社交联结方式,这些网络媒介都在影响渗透着学生生活社交行为习惯的养成。网络媒介引发的青年学生生活社交习惯的改变,有积极有利的一面,却也有存在许多不良现象:学生巨额信贷案例频发、不当言论和视频转发现象、周末两日不下床和沉溺网络现象,等等。因此,青年学生健康良好的生活社交习惯的养成,急需进一步的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

三、青年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

(一)媒介及其信息的辨识选择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媒介存在种类众多、信息传载量巨大、网络终端传播迅速、媒介运营和信息编辑水平各异等诸多现象。青年学生则存在思想观念不成熟、使用媒介及其信息急功近利、对信息事实懒于辨识、发布转载不谨慎等诸多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造成了青年学生对媒介及其信息的辩识选择能力存在问题,有待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青年学生对高质量媒介的选择能力有待提高。媒介种类众多、服务功能各有侧重而且更新速度也较快,学生选择起来较为困难、选择的方式多依赖于网络搜索和朋友推荐,对于媒介的权威性、专业性和学术性水平了解较少。

2.青年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辨识力有待提高。部分青年学生,对于媒介信息所陈述的内容、观点和知识技能不加辩识;对于不同观点的媒介信息无法辨识;对于复杂的媒介信息不会辩证认知,这些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

3.青年学生对媒介信息的传播能力有待提高。青年学生传播信息时的功利性、娱乐性、从众性和炫耀性等倾向较为严重,造成了较多的不良传播和影响,致使一些含有正能量、高质量、有深度的媒介信息传播受限。[4]

(二)媒介及其信息的有效利用能力有待提高

青年学生使用媒介及其信息的现实性和目的性很强,而且,多数青年学生习惯于选择网络媒介和“快餐式”利用媒介信息,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媒介及媒介信息的有效利用程度受限,阻碍了青年学生媒介有效利用能力的提升。

1.信息解读能力有待提高。青年学生使用媒介多集中于知识技能获取、信息获取及发布、游戏娱乐和生活交友四大方面,部分青年学生不认真研读或无法解读所获取的信息,仅出于自己的即兴需求对信息进行东拼西凑、浅尝辙止地处理或利用,造成了信息利用不充分甚至利用不当的不良后果。

2.信息研究能力有待提高。部分青年学生不去或不能辨析信息媒介及其信息的真伪和复杂性,没有相应的分析研究能力,不会探究信息的来源和权威性,不会进行对比分析和批判应用。

3.信息有效利用习惯有待改善。多数青年学生对媒介及其信息的获取习惯都是被动接受式的,不能主动地有目的性地选择权威、高质量的媒介信息;多数青年学生习惯为了自身的特定需求功利性地利用媒介,不能安排较为合理的时间对媒介及其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多数青年还习惯于获取网络“快餐式”和“心灵鸡汤式”的媒介信息,看似有深意却没有内涵,甚至还隐藏错误的观点。这些使用习惯都阻碍了媒介及其信息的有效利用。

(三)媒介及其信息的使用技能有待提高

在“互联网+”业态下,现代媒介的获取和使用已变得越来越简捷和方便,但是青年学生的媒介使用技能却参差不同,有待提高。

1.媒介的有效搜索和信息整合能力有待提高。部分青年学生的有效搜索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存在问题,有调查显示,49%的大学生表示不能熟练应用媒体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5]部分青年学生不会利用媒介相应的功能进行有效搜索,对权威性、专业性信息不知如何获取,不能较好地辩证分析、整合利用媒介信息。

2.媒介的发布传播和联结交流能力有待提高。在自媒体普及的社会形势下,青年学生利用媒介发布传播信息和联结交流能力也愈显重要,尤其是在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媒介发布传播信息和联结交流的基本原则、操作方法、技能技巧和注意事项,不能熟练有效利用媒介进行传播和交流会使青年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就业创业形成很大的阻碍和影响。[6]

3.媒介使用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媒介及媒介信息数量巨大且质量良莠不齐,每时每刻都有媒介以不同地形式将信息推送至手机或电脑等网络终端。部分青年学生没有较好地自我管理能力,无法抵制媒介的推广营销信息,将时间浪费于各类信息的无序阅读或沉迷,对青年学生成长也十分不利。

四、青年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途径

(一)加强青年学生日常教育引导

青年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基石在于学生的基本素养。青年学生基本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媒介素养的水平,加强青年学生课内课外的日常教育引导是提升青年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途径。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

1.理想信念教育。习总书记在对青年的讲话中也曾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方向,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提升青年学生媒介素养,理想信念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内容,高校和社会应通过课堂、讲座、沙龙、研讨、实践和活动等多种方式搭建各类平台,不断加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四信”教育,加强相关思想政治基础理论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学习研讨,加强青年学生道德礼仪行为的普及教育和实践训练。[7]

2.通识知识教育。青年学生除专业课程学习外,需不断扩展自身的知识储备,这些知识即是包涵文化艺术、天文地理、心理医学和生活生存技巧等内容的通识知识,这些知识对于青年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和社会应通过专门课程、书籍和活动致力于对青年学生通识知识的普及教育,使青年学生从科学角度、从根本源头辨别和阻止不良媒介及其信息的传播,甚至是发声止谣,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水平。

3.学业职业生涯教育。加强青年学生的学业职业生涯教育引导,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业职业生涯目标,将自身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去,对于提升青年学生媒介素养也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应多平台加强对青年学生学业职业生涯的教育引导,教育应触及每个青年学生,还应在教育过程中侧重教师、家长和朋辈的跟踪指导和培养。这样,青年学生即可依据自身成长的具体目标,有意识有目的、有规律、有节制地使用媒介及其信息,减少在媒介上的时间浪费,养成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提升对媒介及其信息的有效利用率。

(二)形成媒介及媒介信息推荐平台

高校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依据本校学生的年龄层次、男女比例、专业就业创业需求、能力素养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等具体情况开展充分调研和征集,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友娱乐和就业创业等现实和常用需求出发,分类汇总和推荐一批实用性强、权威性高的媒介,形成适于青年学生使用的媒介及媒介信息的推荐平台或资源信息库。通过线上开展媒介功能及使用技巧培训,线下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实践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提高青年学生优质媒介的选择使用率和辨识选择能力。媒介及媒介信息的推荐平台或资源信息库还应不断及时更新,跟上青年学生的需求变化和媒介的更新换代。[8]

(三)开展媒介使用技能培训

高校需要设立专门的课程、讲座和实践训练,针对多数青年学生仅仅会简单查找和转发等现状,对青年学生媒介的使用技能开展系统性地普及教育培训。青年学生媒介使用技能培训应包括媒介信息的有效搜索、媒介平台的管理利用、媒介及信息发布的法律常识和媒介的编创发布方法技巧等内容,通过普及性系统教育和严格的学习考核,全面培养青年学生媒介的使用技能,从而提升青年学生媒介素养的整体水平。

(四)强化媒介使用习惯养成教育

无线网全覆盖、手机网络速度提升及资费下调等网络技术的提升,使青年学生每时每刻都可以接触到各类媒介及信息,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对于青年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已变得十分重要。

1.养成主动和长效利用媒介的良好习惯。一方面,高校要通过教育引导和实践,引导学生利用媒介及其信息时变被动为主动,养成依据个人发展需求主动获取有效信息、主动辨识、分析和应用有效信息,以及主动拒绝不良信息影响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则要引导学生利用媒介及其信息时变满足即时需求为长效积累利用,依据个人发展需求有意识、有计划、有针对性、分类别地查找高质量的媒介及其信息,并开展相应的学习积累和分析应用,养成长效积累利用的好习惯。

2.养成合理分配媒介使用时间的良好习惯。高校应加强青年学生合理分配媒介使用时间的习惯养成教育,不断提升青年学生媒介使用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帮助学生制定时间任务表、教师跟踪辅导和相关竞赛活动等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自发地养成合理分配媒介使用时间的习惯。

3.养成良好的媒介传播与发声习惯。在自媒体的时代,每个青年学生自身都是媒介。因此,一方面,高校要引导学生养成良性的媒介传播习惯,积极传播正能量和有效信息;另一方面,则应培养学生面对错误和不良信息要主动发声、敢于发声和善于发声的习惯。可以开展时尚新颖的线上线下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媒介开展以“我与国旗合个影”、“我身边的雷锋故事”等各类主题传播和发声活动,通过营造良好媒介传播氛围、组建精英媒介发声团队和推荐评选优质媒介信息等方式,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媒介传播和发声习惯及技巧。

(五)搭建媒介素养实战平台

青年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最终还是要落脚在实践锻炼上,没有长期的使用和实战经验,媒介素养无法得到熟练掌握和有效提升。

1.高校应搭建多元化的实践锻炼平台。从主课堂和第二课堂全方位出发,开设系统、普及型的媒介使用培训项目、多样化、多类别线上线下实践活动和高层次教育培训项目,从普及型到提升型、从严谨的培训到形式新颖的活动等多元化的实践项目满足不同需求的青年学生。

2.高校可将校园媒介充分利用起来。招聘或吸引学生任职或参与其中,在岗位实战中组建校园媒介骨干队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媒介使用技能、积累媒介使用经验,提升学生的整体媒介素养水平。[9]

3.高校还应搭建较为开放互动的媒介使用讨论、交流和分享平台。通过线上和线上的交流分享,青年学生可以获取到较好的媒介、学习媒介及信息搜索利用的技巧和学习媒介发布传播的技能等。媒介使用的交流分享不仅弥补了高校相关教育培养存在的滞后性,也有效满足了青年学生的个性需求。

[1]李军林.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2]赵广香,郭广春.近年来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综述[J].池洲学院学报,2009(4):80-83.

[3]张晓娟,李淑媛,张寒露.我国高校学生信息和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和分析[J].图书情况知识,2014(4):49-57.

[4]闫伟娜.网络社会下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0):9-12.

[5]王莲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08-115.

[6]黄永宜.浅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J].新闻界,2007(3):38-39.

[7]刘畅.互联网视阈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应对策略——以江苏省高职院校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5):78-81.

[8]刘晓婷,陈晓慧,马雪玲.美国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实施现状及案例评述[J].外国教育研究,2011(3):72-78.

[9]陈永斌.微文化传播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4(6):68-71.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课题“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媒介素养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16SJD710116)

张妍妍,女,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与教育教学改革;庞世华,女,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与教育教学改革。

G710

A

1674-7747(2017)26-0020-05

[责任编辑秦涛]

猜你喜欢

媒介利用互联网+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