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2017-11-24常佳佳

职教通讯 2017年26期
关键词:评估院校体系

常佳佳

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常佳佳

促进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在于建立良好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缺乏高职特色、学校自评羸弱、政府评价趋于形式化、第三方评价发展不足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从而为完善我国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以期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

高职教育;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现如今,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突出表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这一阶段,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国家制造业的迅速发展,都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紧迫的要求,需要高职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大批的、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这一阶段我国高职教育的重点需要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也就是说,教育质量将成为高职发展的核心。而评价活动是提高教育质量,促成和增进教育内涵建设最有效的途径。[1]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政府相关部门相机出台了一系列的评价体系,构成了以政府评价为主体、以影响教育质量的工作水平为主要评价内容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但是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所以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滞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因而该质量评价体系还存在着诸多不及。

一、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概述

(一)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发展过程

1980年,国家教委批准建立13所职业大学,这标志着中国高职教育的正式开始。随后(1980—1998年)高职教育就处于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阶段,但是在这个时期,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于“高职是什么”、“高职为了什么”、“高职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尚处于迷茫状态。1993年,针对这一问题,国家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对职业技术教育要采取领导、专家和用人单位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质量评估和检查。”该文件明确了高职教育的重要地位及评估的基本方法,奠定了我国高职教育评价的基础。随后,1996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也为高职教育评价提供了法律依据。

我国高等教育于1999年实行了扩招政策,高职教育也搭着这趟顺风车,迅速扩张规模。但这时却出现了办学条件跟不上规模扩张的问题。为此,教育部于1999年年底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与此同时,成立了全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价委员会,负责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科学研究。2000年,教育部的高教司印发了《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价体系》和《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并于次年根据这两个方案对试点高职院校展开了评估。接着,教育部高教司于2003年2月下发《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同年试行其评估方案,并于年末落成了对第一批26所独立院校的评估工作。2004年4月,教育部的高教厅发布《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通知》,并开始在全国开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此次评估被称为“第一轮评估”,根据统计,进入第一轮评估的高职高专院校共达1 027所。2008年4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lt;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gt;的通知》,又一轮评估工作全面启动,这次评估被称为“第二轮评估”。这一轮评估与第一轮的评估相比,评价的主体有所扩展、评价的内容更为全面、评价的方法更加科学客观。至此,中国初步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以政府评估为主体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十二五”期间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给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和改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职教育的问题日益显现——“大,但不强”、“快,但不优”,具体表现为人才培养数量多但质量堪忧,发展速度快但内涵跟不上等问题。[2]由此,广大学者们日渐对仅由政府主导的评价体系表示质疑。2011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3]2012年7月,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委托第三方研究机构——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联合调研编写并发布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麦可思研究院已经接连五年(2012—2016年)发布了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年度报告,该质量年度报告的发布已成为常态,对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进一步提升了教育质量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二)从评价主体来看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指以高职院校为对象,对其教育质量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体系。以高职院校作为评价对象,那么来自高职院校之外的评价为外部评价,来自高职院校之内的评价为内部评价。[4]内部评价指办学主体的自我评价——学校自评,外部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政府对高职教育质量的评价——政府评价;另一个是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对高职教育质量的评价——第三方评价。本文所认为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就是指制度化的、系统化的还有常态化的内部评价体系及外部评价体系。具体见图1。

图1 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框架

二、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体系缺乏高职特色

无论是高职院校自身的评价、亦或是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评价,还是第三方评价,这些评价主要都是借鉴高等教育的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这一点可以从两者的评价指标体中可以看出,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方案的一级指标与本科教育质量评价方案的一级指标的重合度非常之大。但是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高职与本科有着本质的差别,高职着重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而本科则倾向于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着重对学生纸笔测验的评价,测验其语言—言语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其纸笔测验成绩不理想才会到高职院校来接受高职教育,如果依旧按照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来对待高职教育,那么根本无法促进高职学生各种能力的良好的发展,也就意味着不能增进高职教育的质量。高职教育的根本就是让高职学生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因此,与之相匹配的教育质量评价也应该是职业导向、实践导向及技能导向的。

(二)学校自评羸弱

从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发展进程上来看,中国高职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是政府主导型的,也就是说,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拥有着绝对权力,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所使用的外部教育质量评价具有着权威性的作用,在高职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当中学校成绩的衡量标准都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考察评定的。一个完善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仅仅是对学校的硬件设施的评定,而且还应当包括对软件设施比如说教师的道德思想、学生的技能水平等的评定。而对于这些软件设施的水平到底如何,高职院校自身的认识应该是最为真切的。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使高职院校更好的、更正确的认识自己在发展中的优势、短板和在将来发展中的潜力,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将会是高职院校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创设就是为了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完善以及提升其教育质量,故在该评价体系当中应当加强其自我评价能力。

(三)政府评价趋于形式化

行政评价为主是我国现行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主要特征,其价值取向也常常是倾向于政府的需求,往往带有比较浓厚的行政导向,这样的设计体系实际上就是管、办、评不分。因此,很难保证客观、公正的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难以保证评价的针对性,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很难两全高职院校的具体实际情况与社会方面的需求,很容易造成高职院校千校一面的局面,甚至有些评价内容带有形式主义色彩,等等,阻碍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四)第三方评价发展不足

我国的第三方评价刚刚起步,所以以第三方评价为主的高职教育质量的外部评价体系,还于初步的政策性引导以及实践性探索的阶段。目前,我国最具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是上海的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它们独立承担职业教育评价工作。但从总体来看,第三方评价在我国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当中发挥的功效仍旧不够显著。综合当前学者们的思想观点来看,中国的高职教育质量的第三方评价还存在着独立性不强、评价制度缺失、职能不清、评价标准模糊、透明度不够和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严重限制了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组织建设的发展。

三、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的相应对策

(一)构建以职业技能为基础的动态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1.构建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否具有科学性及准确性,必将直接影响相关评价是否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出教育质量,更关系着是否能有效的实现相关评价的功能和作用。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又掌控着高职教育努力的方向,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导向性的作用。故要想突出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特色,就应该将能反映出其教育特色的评价指标纳入到高职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来,从而建立起具有高职特色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进而提高评价的针对性。

2.高职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发展型的、复合型的以及创新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主要特征就是职业性和技能性,所以要设计一个以职业技能为基础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3.高职教育发展时间短,再加上各个高职院校发展的起点不同、定位目标不同、体制不同、培养的专业人才也不尽相同。因此,难以用单一的指标体系去衡量和评价,否则,会造成千校一面的局面,必须设计一个动静结合的指标体系,形成一个动态性的“因校制宜”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建立一个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从而促进高职教育向特色化方向发展,提高其教育质量。

(二)增强高职院校的自我评价能力

增强高职院校自我评价能力是激发高职院校主动性的过程,任何活动的发展都是需要一定的动力,经验和现实告诉我们,促进活动的生成,必须是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因此,为了增强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自我评价能力,笔者将从以下五个方面给出建议。

1.增加高职院校自评权重。增加高职院校自评权重,是指增加高职院校自评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分量,增加高职院校自评权重可以作为一个外部诱因去推动高职院校加强自我评定。

2.以外部评价推动内部评价。2004年,在欧洲进行的“Stand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spection(SICI)”研究发现,探访学校作为研究计划的一部分,结果显示,一些国家在学校自我评估过程当中给予最强的外界支援,自我评价的成效也会最大,同时,也容易营造一种文化和风气,促进有效的学校自评。[5]因此,可以说,高职院校自评能力能否逐渐生根并茁壮成长,这需要依靠于各方诤友不断的批评和支持。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在支援及督导高职院校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对薄弱及一般的高职院校来说,他们有发挥职能的余地,针对外评的建议,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制定优次筹谋。

3.推动高职院校运用数据和实证作为自评的依据。一般来讲,高职院校进行自评相对来说不够科学、客观,而运用数据和实证作为高职院校自评的依据,能帮助高职院校把过往“印象式”的自评,转变为“以实证为本”的模式评价学校的表现。因此,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在培养高职院校自评能力的同时,也必须拟定一个非强制性、促进性的架构,并且提供合适的策略和自评工具。

4.在校内建立更开放、透明及协作的文化。高职院校应当实行分权领导模式,让更多的教职工在高职院校的政策发展过程中发挥领导角色。这样,学校就可以搜集不同的意见,从而能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评价工作结果的有效性。学校的领导层需要具有洞察力,并且有勇气开展分权领导,并为学校的评价组织提供空间与支援,发挥其主动性,勇于承担责任以及尝试向同事问责。尽管传统的学校文化对这种管理模式会产生抗拒,但一些成功个案显示,学校建立分权领导确实可以提高其工作效能。

5.增强对评价过程的认同感及内部问责。高职院校逐步谙熟学校的发展与问责架构,并从自我评价中获益,可以逐渐意识到向学生、教师、家长问责的需要,力求不负众望。这样的内部问责正是对外问责的先决条件。换句话说,当全校上下同心协力自评,就能增强对学校工作的认同度,进而也就越有信心接受校外评价。

(三)推进元评价理论基础研究和实践探索

元评价,指的是对评价本身的评价——对评价的目标、过程、结果及影响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和总结的一种评价,在这里主要是指对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运用统计和其他方法以及来检测出在评价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差,以及这种偏差对评估结果的影响,以作矫正。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国高职教育评价体系已经相对来说比较健全,但是对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本身的评价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应及早建立健全元评价机制。当前,应该从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加快建设元评价制度、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等这些方面来推进元评价的实践发展。这样才能够保障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价值性、科学性还有客观性,从而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质量的发展和提高。

(四)扶持第三方评价主体并促进其发展壮大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脱离外部环境而孤立地发展起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发展成熟。从上文可知,第三方是一个集合体,是一个囊括了多种主体的集合体。从理论上来讲,每一种主体都有评价的权力,但是在实践当中,包含所有第三方主体的评价是不现实的,也没必要。应当从中选取最“专业”的主体对高职教育质量进行评价,这是最省时省力而且最有效的做法。[2]根据我国当前的状况来看,行业协会的力量参差不齐,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又不足,再加上非营利性的、独立的评价机构少之又少。可见,我们现在还没有充分的开展行业、企业亦或是独立的评价机构为主的第三方评价的条件。然而,可以先设立一个半官方的高职教育质量保证机构作为权宜之计,然后专门开展高职教育质量的外部评价,并且鼓励行业与企业积极参与第三方评价,这样就可以慢慢壮大行业企业及其他主体在第三方评价中的力量。

[1]董刚,杨理连,张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113-117.

[2]洪丽.高职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使命、困境与对策[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6(1):11-14,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EB/OL].(2011-09-30)[2015-08-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1109/t20110930_171562.html.

[4]周光礼.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有效性:中国的问题与对策[J].复旦教育论坛,2012(2):10-14.

[5]香港教育局质素保障分部.校外评核对香港学校透过自评促进改善的效能研究[R].2008(7).

常佳佳,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G710

A

1674-7747(2017)26-0005-04

[责任编辑秦涛]

猜你喜欢

评估院校体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双信封制和综合评估制各有千秋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