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思政的载体和机制研究
2017-11-24雷梦洁高长江赵净波
雷梦洁 高长江 赵净波
大学生网络思政的载体和机制研究
雷梦洁 高长江 赵净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也在以一种难以想象的速度进行着飞速的发展。目前,网络信息的多样与复杂,很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学校与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网络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是当前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网络思政能够充分发挥网络的资源优势,提高教育的效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大学生 网络思政 载体 机制
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网络开始占据着人们的生活,而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载体,它有着无法比较的资源和极快的传播速度。将网络与思政教育联系起来,是现在高等院校必须改进的目标,使网络思政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提高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网络思政的载体和机制还不够完善,因此,为了推动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和创新,促进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科学发展,我们应该不断对大学生网络思政的载体和机制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构建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网络与人们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可以说每天的生活都是离不开网络的,网络有着其他方式都无法比较的资源与速度优势,因此可以说,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死板,学生学习起来缺乏兴趣,比较枯燥、乏味,难以集中注意力。而网络思政教育将网络作为载体,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借助网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的气氛能够活跃起来,让学生的学习不再那么艰涩,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教育成果。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
首先,想要建设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必须得到政府等有关部门的重视。政府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给大学生网络思想整治教育提供法律依据,以此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要大力支持学校对校园网进行建设,校园网与大学生的密切相关,将校园网作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更有利于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
其次,高校也应该进行自主建设。高校应该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大力的宣传,增强网络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同时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基础资源,增添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方便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和学习。
三、网络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措施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
不论在什么国家,创新是必然的,只有创新才能推动发展。因此,在教育机制中创新是必须的。在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中,创新需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教育内容,其次是教育形式,然后是教育的手段,最后是教育的体制。创新教育内容就是这门课教育的东西需要不断的革新,创新手段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学方式需要根据内容不断变化,而创新教育形式和体质就需要跟随时代的变化不断改革发展,只有各方面都整体的创新,那么大学生网络思政才能深入到各个领域,对大学生展开网络思政教育才更加的有教育意义。
(二)统筹兼顾整合教育资源
在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之下,在教育方面的发展可以说是跨越性的,整体变革较大。并且教育的形式、资源等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整合更改,真正地实现了现代式教育。因此,在大学生网络思政的教学中,也需要进行统筹兼顾,整合教育资源。其中的统筹不只是城乡教育的整合,并且也包括精英教育与大众、理工科与文科教育的协调,只有在各方面都实现教育资源的统筹兼顾整合,那么整合思政教育才会更加的有效,也更有意义。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近来科学发展观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在各方面都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个原则。在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中,也需要做到以人为本。当代大学生思想比较自由开放,并且在心理状态上时常也有不稳定性,因此在网络思政中做到以人为本是顺应学生思想潮流的。坚持以人为本,第一点就是要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大学生思想独立,因此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需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制定,要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其次是教育内容着重点最好是大学生的关注点,只有让大学生有足够高的关注度,这门课的最终目的才能更加理想。
(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性
大学生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减少犯错误的几率,为国家未来的建设提供可用之才。因此,在思政教育上,就必须坚持教育的可持续性。若要做到网络思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所在学校需要严谨思考,也需要教师及大学生的配合。坚持网络思政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不仅有利于个人,也有利于社会。
四、结语
现下越来越多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在网络上进行,此举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也让大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在思政教育上是不可替代的。
[1]张园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效运用的困境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01).
[2]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
[3]陈华栋.“易班”:Web2.0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11(13).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