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17-11-24何远亮

长江丛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艺术类考核院校

何远亮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何远亮

高职院校是一种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职业院校,艺术类高职院校由于追去“艺术性”、“创新性”及“时代性”,所以国家对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水平要求较低。本论文笔者首先主要写了艺术类高职院校的特点;接着写了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创新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策略,以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的培养水平。

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创新研究

一、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一)思想及行为活跃,文化基础薄弱

艺术类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会选艺术类专业是由于自身的文化基础较弱,学习成绩较差,但是他们的思想意识活跃,对社会的热点问题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及观点。

(二)追求自由,注重自我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对于集体约束的认可度低,从他们的穿着打扮可以看出他们一味的喜欢标新立异,不喜欢被规则所束缚,不愿受更多的管制,总体缺少组织纪律性,学生的思想自由意识强烈,非常关注自我,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团队小组的合作意识较差。

(三)感性意识强烈,做事缺乏理性

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遇事往往更冲动,缺乏对事情理性的思考,理想主义情节相对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比较浓厚,他们的感性思维意识强烈,观察事物的角度更具有创新的观点和对事务新奇的看法,个人主义盛行,富有丰富的想象力。

二、高职院校管理学生现状

现代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更多体现的是人性化的措施,纠正以往偏刚性的管理模式,大力推行以人为主思想,同时,更加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特别是组织策划、沟通、与人交往等方面,弥补文化课程上的差异。虽然在一些管理模式和方法上都有一定的改进,但是由于艺术类高职院校的特殊性,面临着一些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其一,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其身上有一个相同的共性,就是对某事物的注意力很难维持在一个长时间内,难以形成长久的热情和兴趣,出现了兴趣不停转化的想象。其二,由于这类学生的感性意识强烈,对于课程的喜爱经常取决于表面的感性认知,如:对某一刻老师的认可和喜欢,缺乏对事物独立的系统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其三,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较于活跃,对于长时间的静态学习状态较为反感,自由意识强烈,不喜欢被规则所束缚,所以循规蹈矩的强制高压式管理方法往往会造成学生更大的叛逆,管理效果不太明显。其四,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一线工作人员,如辅导员,往往在学生中扮演多个角色,教师、宿舍管理员、班主任的等等,造成了工作力度大,从而弱化了对学生的管理水平,难以创新与改进传统管理方法的不足[1]。

三、创新我国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策略

(一)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传统的重管理、轻培养的模式难以使学生发挥出自身某一方面的潜力,强化了学生作为应试化工具的价值,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与学生缺乏持续的有效性的沟通与谈心,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很难有全面的发展和进步,缺少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对某一规则的制定与执行缺少人性化的实施,因此高校在校期间应注重学生职业化的培养,制定明确的职业定位,通过校内的理论课程与校外的实践课程相结合,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领域和综合技能能力的专业性人才,提高技能的可操作性[2]。

(二)以班集体作为依托构建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平台

坚持在以人为本的大原则之下,建立学生管理的额企业化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引导学生来进行自我管理,强调学生及既是考核的主体,也是被考核的对象。规则的制定时,应建立在相信学习并允许学生犯错的前提下,学会、勇于承担责任,让学生不断在错误中成长,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促使学生在角色的转换中不断反省,最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实现学生的全身心化的深层次塑造。

(三)学生管理量化管理指标的构建

日常考勤内容包括对上课出勤率、参加早晚自习、按照要求参与校内外活动等方面,这一项考核在全体指标中占20%。校园文化活动过程考评内容分学习任务完成过程和文化活动过程,各占总指标的15%,根据实际情况得出相应的分数。组织活动结果考评,主要考核是否完成好计划要完成的目标,占总指标的30%,主要是鼓励督促大家完成自己的小目标。团队合作协调考评,含生活上与学习上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为班集体做出贡献,为集体争光,这一项占总指标的10%。学习环境卫生考评考核教师桌椅的摆放、地面卫生及门窗的清洁度,卫生考核占10%。五大指标总占100%,学期末做一次总评,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四、结语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需要围绕艺术类学生的自身特点不断的去调整和创新,确保学生管理进入一个良性上升的空间,从而实现自身价值和学生价值。

[1]王潇.艺术类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探索及构建[J].河南教育(高教),2015(12):49~51.

[2]佟启实.浅议艺术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J].赤子(上中旬),2014(11):210.

(作者单位: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处)

何远亮(1977-),男,汉族,四川平昌人,硕士,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艺术类考核院校
内部考核
艺术类专访心得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艺术类金币收藏作品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
家庭年终考核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