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中的应用

2017-11-24邓湘穗

长江丛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人际团体

邓湘穗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中的应用

邓湘穗

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以找到有效提高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可靠途径。

团体心理辅导 积极心理品质 培养

一、前言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个体在团体内进行观察、学习、体验等,通过人际交互作用发展良好的、适应性行为的过程[1]。团体心理辅在我国高校开展初期导多为治疗与咨询,辅导对象一般为心理健康程度不佳的学生。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团体心理辅导不仅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扰,而且对于发挥学生个人潜能与增强适应能力等方面有着突出效果。赛里格曼(Seligman)教授发现以积极心理为取向的团体辅导能很好地缓解个体的情绪症状,提高其生活满意度[2]。随着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的提高,尤其是理念上从“针对心理疾病和基本适应问题”转变为“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奠定幸福人生”之后,团体心理辅导逐渐走出原有的小范围的专业咨询或实践,走入班级,走入课堂。

孟万金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由六大维度20分项组成。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医卫类学生应着重培养人际维度、情感维度、节制维度三方面的积极心理品质。

为培养医卫类高职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使其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以及日后的职业发展,本研究将积极心理取向的团体辅导应用到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当中,主要探讨如何通过积极心理取向的团体辅导培养高职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尤其是对学生的人际维度、情感维度与节制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二、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与实施

(一)设计依据

依据积极心理品质的六大维度:智慧、人际、情感、公正、节制、超越等包括的20项积极心理品质来进行方案的设计,尤其注重在人际维度上真诚、勇敢坚持与热情等品质培养;在情感维度上感受爱、爱与友善、社交智慧等品质的培养;在节制维度上宽容、谦逊、审慎和自制等品质的培养。

(二)方案内容

该团体辅导分五次进行,采用热身活动、角色扮演、行为训练及自由讨论等形式。

第一次团辅:相逢是缘。其目的是促使团体成员相互认识,制定团体契约。通过初步认识消除成员之间的陌生感,尽快融入到团体活动的氛围当中。辅导活动内容包括:“微笑握手”“大风吹”“你我有约”等。

第二次团辅:信任交心。培养成员团结一致、努力坚持的精神,增强相互信任与理解,通过真诚交流、团体动力解决问题。辅导活动内容包括“无敌风火轮”、“信任坐”“秘密大会串”。

第三次团辅:爱的表达。其目的是促进成员感受爱,提升爱的表达能力。辅导活动内容包括:“爱就要说出口”“感恩的心”等。

第四次团辅:节制的力量。其目的是促使成员主动地调适自己的情感冲动,把握目标,能够自行纠正偏差行为。活动包括:“最有力的依靠”“自我控制问题脑力激荡”。

第五次团辅:总结升华。通过回顾活动历程,分享彼此的收获,处理离别情绪。辅导活动包括“回首来时路”“交换寄语”。

(三)团体心理辅导组织实施

本团体心理辅导可通过“班级—系部—学院”三级体系对全院学生进行辅导。学院心理教研室的专任教师及学工处心理中心的教师对系部心育老师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培训,并对后续工作进行指导。系部的心育老师则对各班选拔的心理委员进行培训。各班的心理委员按设计方案负责开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三、团体辅导对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作用

团体活动中,小组成员一起完成各项活动时,真切地体会到真诚与爱、勇敢与坚持、自我控制与审慎等人际维度、情感维度、节制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

(一)增强自信心

积极心理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注重发现学生的优势,让学生肯定自己、鼓励自己、认可自己。辅导中的活动促进学生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反思自我、学会自我悦纳,减少了心理敏感性和负性情绪。

(二)增进人际关系,提高感受爱与表达爱的能力

团体辅导提供了安全而开放的环境,学生可以就自己所思所想进行真诚交流,在这种互动中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感受爱与表达爱等情感维度的积极品质。

(三)遵守团体协定,促进自制力的发展

团体辅导中有不少任务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坚持完成。因此能促使学生不断克服困难,勇于达成目标,培养人际维度上勇敢、坚持等积极心理品质。

(四)增强积极情绪体验

团体辅导活动可以促使成员积极适应环境,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培养自助能力,塑造完善人格。参与活动的成员在互动、分享和体验中,不断加深了个人的积极情绪体验。

因此,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为核心的团体辅导,在培养高职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培养学生真诚、勇敢、坚持、感受爱、审慎等积极心理品质都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裴利华.积极心理辅导综合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16~18.

(作者单位:长沙卫生职业学院)

本文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2014-2015年度)一般课题《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418Y06)阶段性成果。

邓湘穗(1979-),女,汉族,湖南祁阳人,硕士,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人际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搞好人际『弱』关系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