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与培养研究

2017-11-24吕倩蕾

长江丛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院校职业

吕倩蕾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与培养研究

吕倩蕾

注重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是基于高职教育内在属性的要求,是提高高职院校育人质量的关键。提高职业素养要立足于高职学生的认知发展现状,将职业素养教育系统化、课程化,融入高职教学管理及学生日常生活中,坚持全面性、开放性、延续性的原则,实施课内渗透、专业提升、日常内化、实习固化的策略。

职业素养教育 高职学生 内涵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

学术界对职业素养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界定。我国学者对“职业素养”内涵的认识个有见地,刘来泉认为职业素养是指从事某种专门工作或职责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的总和,使职业人尽最大努力完成工作的素质和能力,其包括四个方面: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1]平芸谈到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行为等方面。[2]由此看来,职业素养是学生胜任并出色完成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学生拓展职业生涯的基础。职业素养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职业态度,即学生对职业的认识,职业目标的设定,职业生涯的规划;二是职业道德,了解职业活动中所需遵守的道德准则,能自觉遵守职业规范的要求;三是职业行为,具备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发展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四是职业技能,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巧、完善的知识结构。对高职学生而言,要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是关键要素。

二、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发展立足点

(一)立足于高职教育职业性与教育性的内在属性

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和教育性的双重属性,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立足于高职教育的双重属性。首先,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是基于职业人才的培养定位,《国务院关于加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谈到:“职业教育是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是要培养能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管理与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黄炎培谈到,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预备。[3]高职院校要通过2~3年的职业教育,使培养对象能够应对工作岗位的要求、适应社会的需求,其关键在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树立职业精神,从而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提升高职学生的内在竞争力。其次,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具备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同时形成完备的职业认知、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能够在适应职业需求的核心要求下形成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能力。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不仅要立足于社会需求,同时应认识到高等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学生成为“完善的人”。高职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最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推动学生的内在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谈到:“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对高职的教育内容提出了深层次要求,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高职学校迈向内涵发展,高职学生走向综合发展的内在诉求。所以,针对高职学生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是遵循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立足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落实高职教育既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责,又实现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需求。

(二)立足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

根据麦克思调查数据显示,高职学生的就业率较高,但就业质量不高,其具体体现在学生专业对口率较低、高职学生离职率较高,职业生涯模糊、对自己的客观认识不清晰、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专业知识不扎实、综合性基础知识不宽阔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职业素养缺失。[4]目前高职院校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养成,忽略了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等要素的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被简单的理解为职业技能的训练,过度重视职业技能的发展而忽视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容易使高职院校成为企业的后备人才工厂,变为技能培训的工厂流水线,培养出的学生仅有有限的专业技能,不具备继续学习、终身的能力,其社会交往、合作竞争能力以及职业精神、职业规划能力的缺失使得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后劲不足。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现状依旧不容乐观。从学校角度而言,部分高职院校偏重于职业技能,对职业素养的内涵及意义认识不足,对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使职业素养教育成为高职教育的边缘内容。在职业素养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存在“大、空、泛”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将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落到实处,不能做到具体化、细节化,造成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完善。从学生角度而言,部分高职学生认为进入高职就是学技术,技术过硬才能找到好工作,自身职业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对未来职业发展作用不大。在职业态度上,对自身认识不清晰,对未来职业认识不全面,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在职业道德上对职业情感、职业精神的认识不完善,缺乏进取向上的职业精神;在职业行为上高职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合作创新的能力,学习迁移和终身学习的动力不足。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受阻会使高职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转向内涵式发展成为空中楼阁,也将使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之路变得崎岖不平。

(三)立足于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诉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今世界知识容量以几何数字增长,科技的变化与面貌更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带来的技术流程的革新,职业分工的日趋细化,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学习迁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是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高职院校进行的技能培训只能满足学生初入职场的基本需要,要实现长期优质、高效的完成工作就依赖于职业素养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中指出要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和谐发展,适应企业需求,实现顺利就业。通过职业素养教育让学生对未来职业有更清晰的认识,对自身发展有更明确的分析,才能发展自我个性,提高职业热情,加强职业抗压能力,真正实现“敬业乐群”的目标。在高职院校开设职业素养教育是完善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基于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克服单纯的技能培训观,树立综合评价,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观,有利于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三、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培养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实施职业素养教育的过程中要基于社会和行业的用人要求,立足于高职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其关键在于探索出一条以职业道德为保障,职业认识为前提,职业行为为基础,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培养路径。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践行课内渗透,专业提升,日常内化,实习固化的策略,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贯彻到高职教学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坚持综合性、渗透性、开放性原则,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企业文化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企业素养要求转变为职业素养教育内容

职业素养教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要基于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对员工的素养要求成为职业素养内容设计的关键。将企业的素养要求融入教学,形成具体的职业素养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形成职业认识,提高职业素养。将企业五常管理制度引入高职实训教学中,势必要做好管理目标向教学目标的转变,管理制度向教学内容的转化,从而使企业要求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当中。

(二)理论、演示与实训三大教学模块,使职业素养教育成为系统课程

要使学生能够真正熟悉行业管理制度,具备适应企业需要的职业素养,其关键是构建职业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方式。在三大模块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让企业参与职业素养的教育当中,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为职业素养教育的开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农商院烹饪旅游系在多个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同时在多家企业建有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员学生顶岗实习、实训操作、调研参观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透过参观企业、企业实训等实践活动将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固化与行。

(三)贯穿课堂教学,将职业素养教育渗透整个教育过程

职业素养教育不同于专业知识的课堂教授、职业技能的操作训练,职业素养是学生内在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不能通过短时间记忆或者训练就能获得,而是需要长期的贯彻、内化才能有效。职业素养教育的目标是让高职学生形成职业观念、深化职业情感、具备职业道德、形成职业能力,这需要在不同的教学实践环境中都贯彻职业素养教育的要求。职业素养的系统课程为职业素养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技能要求,而在专业课程中反复强调职业素养的发展,才能将职业素养内化于心。开展行之有效的职业素养教育的关键是要将宏观的职业素养教学目标分散到各个教学过程、教学细节中,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当中。高职实训教学是高职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在实训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促进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步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传授,同时应强调融入职业素养教育。

(四)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配合,使职业素养教育内化于学生行为

课堂教学之外的日常生活是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要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职业素养教育要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在点点滴滴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高职院校应注重加强学生日常生活的迁移性教育,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比如在校园文化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融入职业素养的内容,在学校价值观建设过程中加入企业价值观的内容,使高职学生时时能够受到职业素养教育的熏陶,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比如鼓励高职学生参与各类技能竞赛、社团活动等等,在校园文化的氛围中感受职业素养,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践行团结、合作、坚持、竞争等职业素养。

[1]刘来泉.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8.

[2]平芸.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07(19):54.

[3]黄炎培.职业教育谈[A].田正平,李笑贤.黄炎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20.

[4]张武.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方法与途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4(6):100.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本文系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思政研究专项课题之重点立项课题(编号:SZZX2016004)。

吕倩蕾(1991-),女,江西抚州人,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