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红色资源与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的融合

2017-11-24

长江丛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理论课红色意识

任 镕

论红色资源与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的融合

任 镕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物质及其精神的总和。红色资源作为一种优质教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形式多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其价值可以贯穿于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的始终,是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的天然载体和重要依托。要将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教育之中,就要发挥好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稳定定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红色网络文化培植等途径,增强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的实效性。

红色资源 大学生 国家意识 教育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主思想意识及其物质文化遗产。[1]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尤其是教育价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资源。国家意识是爱国主义的基础,是一国国民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2]充分说明了国家意识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积极探索红色教育资源对于加强大学生国家意识的有效方法,增强高校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推进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功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意识教育的主要渠道,所以,要积极推进红色资源与思政课相融合,将红色教育资源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之内。高校可根据教育实际或当地红色资源发展情况编写对应的教材,将红色故事与现实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与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等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加强红色教育资源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教学方法上,可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屏等多种方式展示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使抽象的理论教育转化为生动形象具体的知识体系。

二、推进红色资源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学生长期生活在一个环境氛围中,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这一氛围的影响,使自己的情操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人格得以塑造”。[3]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都受到校园环境的影响,还会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课堂教学之外的又一个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应注重将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和良好的校园环境。

一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如举办红色讲坛、传唱红色歌曲、追忆红色人物、写好红色书信、红色诗文朗诵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我们党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好的践行爱国主义。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建立起网络红色文化教育阵地。大学生群体是网络文化的主力军,因此,将红色资源融入到校园网、校园论坛、校园广播等网络载体去弘扬红色文化和国家意识已经成为了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网络所营造的平等氛围,丰富的展现形式也使得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红色资源教育,进而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增强大学生的国家意识。

三、推进红色资源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到实践中去切身感受,进而得到巩固和加强。红色资源就是一本鲜活的爱国主义教科书,以一些特定节假日、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开展实践教育活动,还可以去到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实地考察,营造特定的教育情境,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高校也可以和相关部门建立合作,根据所在地区特质,建立红色主题教育基地,开展“重走长征路”、“军营体验”“红军生活体验日”等活动,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到红色资源教育中来,从而提升国家意识的感染力和认同感。

四、推进红色资源与网络文化建设相结合,发挥网络阵地的功能

“大学生作为网络一个忠实的庞大使用群体,他们的理想信念树立很大程度与网络文化、网络衍生的应用软件、网络交际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创新教学方式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在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教育者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才规律,利用网络创建一批主题鲜明的红色教育网站,把红色资源的独特内涵呈现到网上,起到一个正确的政治导向作用,让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党的要求保持一致,坚定国家意识。

[1]张泰城,刘浩林.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论析[J]. 求实, 2011(5):90~92.

[2]习近平.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新华网,2014-05-29.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本文系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级课题“当代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培养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xhmks1725)的阶段性成果。

任镕(1996-),女,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理论课红色意识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红色是什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红色在哪里?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追忆红色浪漫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