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学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7-11-24张亚倩

长江丛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视域思政课思政

张亚倩

基于生态学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张亚倩

本文从生态学的视域角度进行分析。浅析生态学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旨在能够使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评价。

生态学视域 高校思政课 教学评价 问题与对策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被简称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是大学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评价的设定主要就是为了能够使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朝着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思政课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以及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学习方法等等都是与其他的教育学科具有实质性的差别的。因此说,在教学评价这一点上,思政课盲目的沿用其他课程的教学评价就是不妥当的,应该从自身学科特点的角度出发,针对性的制定出教学评价。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阐述,结合高效思政课实际特点,分析生态学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给出针对性的对策。

一、思政课教学评价的生态学含义以及特点

(一)含义

生态学的思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中的一部分,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这种思想意识在我国民众的心中越来越浅薄,生态与植物、环境等都有联系,和谐共生、互动、以及动态平衡。生态思维就是将生态中所存在的种种联系与我们人类的日常活动联系在一起,用生态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二)特点

(1)系统之间的紧密联系。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中的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是存在联系的。(2)互动性。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是单纯的讲授政治教育,与其他的思想、价值不进行互动,这就将是存在的问题之一。(3)动态平衡。事物处在一个不断变动的过程中,在变动的过程中吸收与释放,思政课的教学评价是一个处在变动的过程中,在变动的过程中总结优秀的经验。(4)复杂多样性。生态学中的事物是复杂多变的,思政课的教学评价涉及到老师的个人素养、学生的具体表现、以及其他的种种因素。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目前存在的生态性主要问题

(一)评价目的出现错乱的生态问题

高效思政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关于思政课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其二就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道德素养,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为主,但是实际情况是却是老师以及校方领导对于理论知识太过关注而对于学生的道德素养关注过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评价目的的认知与了解出现生态错乱。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应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老师不应该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设置太多的障碍。

(二)评价指标设置不科学、合理

教学评价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评价指标。对于思政课来说,并不是简单性质能够概括的,在此其中包含教学内容的抽象性与此同时也具有概括性,对于教学理论的传输一般情况下老师以及相关教育工作者是能够做到的,但是对于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培养并没有落实到实际中,这与思政课的评价指标具有密切的关系,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评价指标设置不科学、合理。

三、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存在问题给出的针对性对策

(一)将“老师教育”为主向“学生学习”为主方向进行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大部分的情况都是以老师课上的讲授为主,在课堂与学生互动的机会很少,学生几乎是被动学习的载体,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几乎没有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来进行对待。针对思政课教学评价目的性问题,应该转变传统的“老师教育”为主的意识,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从根本处解决问题。

(二)将思维方式进行转化即“摆要素”转向“定目标”

评价标准是一定的。传统的评价标准是先定好思政课的“评价要素”,然后老师与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按照事先定好的“评价要素”一一对照,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无法将所有的心思完全放在教学上,而作为学生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评级,因此对于自身的道德素养并没有做过多的培养,反而是对“评价要素”一一对照,无法达到在课堂上高效的学习。因此要将思维方式进行转化即“摆要素”转向“定目标”,先定好目标,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成效来进行教学评价,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与此同时也真正的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将教学目标进行统一化

教学目标需要进行统一化,“教与学”“学与用”“知与行”进行统一化。将教学目标进行统一化,使得不再是单独而存在,教与学,老师教学,学生学习,在老师的教学中得到真知,然后将其应用到实际当中,这是学与用的统一,知道怎么做然后就怎么做,这是简单解释知与行的统一。三者之间两两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单单将二者进行分开,教学目标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了,一定要将其进行统一化,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四、结语

高校思政课目前阶段依然存在问题,从生态学视域下进行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的分析,针对其现存的问题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意见。在这其中需要老师的积极努力,与此同时也需要学生的与之配合。

[1]罗昌勤.生态学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4(04).

[2]林毅,林成策.浅析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03).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

猜你喜欢

视域思政课思政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思政课“需求侧”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