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院校优良学风建设途径研究

2017-11-24王一鸣魏宇博冯丹枫

长江丛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学风中医药大学中医药

王一鸣 魏宇博 冯丹枫

中医院校优良学风建设途径研究

王一鸣 魏宇博 冯丹枫

学风建设是关于大学生学习方面的建设,更是一种大学生自我人格塑造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教学、管理、学生本身等多个方面。中医院校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创新思想,探索学风建设新途径,对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中医院校自身发展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院校 学风 学风建设

学风,即学习的风气,是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氛围的概括,是高校经过长期过程形成的主观精神状态。优良的学风是一种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氛围,能引领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

一、学风建设的意义

学风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风建设事关重大,关系到师生治学求学的态度,关系到高校建设的命脉,关系到教育质量和能否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对于中医院校而言学风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它直接关系中医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中医院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指标,更是中国传统医学和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保障。

二、不良学风的问题表现

首先,课堂教学效果不显著、师生互动不够。由于个别专业原因,中医院校课堂教学稍显沉闷,教学质量与计划存在一定差距,实践环节、创新环节的教育没有很好地跟进。其次,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英语学习困难现象较为普遍。校园文化生活偏重娱乐,学术氛围欠佳,中医传统校园文化建设较为缺乏。第三,学习氛围不浓厚,旷课、迟到、上课玩手机现象屡有出现。治学态度不严谨,抄袭、作弊,学术失范现象偶有存在。

三、不良学风的问题根源分析

(一)学校层面

目前,中医院校各级部门在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完善和不协调的问题,没有对学风建设工作形成最有力的推动。中医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程度有待提高,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上的实质性突破还很欠缺,尚未完全解决学生所学专业和实际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的问题。

(二)教师层面

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感觉枯燥,失去兴趣,学习动力下降。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顾照本宣科,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盲目“灌输”,缺乏在对于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文化方面的引导。

(三)学生层面

学生自身不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对学习和生活的思考和定位模糊不清,缺乏对生涯的规划。学生普遍存在自我调控能力、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等问题,放慢懈怠,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学生对于从事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较为欠缺,没有意识作为医学生的责任,疏于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四、优良学风建设的途径及措施

(一)逐步完善与改进优良学风建设的相关制度

密切加强学校各级单位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及时反馈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正确调整和处理,完善制度保障体系。例如:开展教工座谈会、教学督导评价会,分析改进教师评价制度,提升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改善教师评价体系,对于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归纳;改进教学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考核制度,提高相关课程吸引力,重视实践教学、创新教学在教学环节中的地位。

(二)深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

首先,充分发挥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时与同学沟通、交流,发现问题,尤其是加大对困难学生的关注力度,及时对这些同学进行重点性引导,监督,使其感受到学校以及老师的殷切关怀与期望,从而正视自身不足之处,不断学习改进。

其次,加强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大学期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接触最为密切,他人对自身的影响随之而来便是一种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只有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提高对自身的标准,严格要求自我,才能树立榜样,以此对更多的普通同学产生引领作用。

最后,高度重视对与团体影响意识的利用。充分发挥班级的力量,以班风促学风。开展各类主题班会,邀请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能力强的同学与大家分享经验,促进共同进步。邀请学校学院的领导,老师深入班级,参加到班会中去,与同学沟通互动,了解学生所想,促进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开展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相关活动

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竞争中,激发自身乐趣,从而形成端正的学习风气;邀请名师名家开展弘扬与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座谈会,为学生释疑解惑,指引方向;拓宽医学课程的实践,支持学生在临床中直观了解相关病症及治疗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医学生社会服务力度,发挥专业优势,在实践中领悟中医精髓,树立优良学风。

[1]李兵帅,李国强,夏小华.关于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途径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

[2]陈雄锋,王圣君.新时期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途径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王一鸣(1985-),女,辽宁沈阳人,硕士,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魏宇博(1997-),男,辽宁海城人,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学生;通讯作者:冯丹枫(1981-),男,吉林伊通人,硕士,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辅导员,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学风中医药大学中医药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湖北中医药大学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