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
——语文教师成长的基石

2017-11-24汪婧祎

长江丛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多角度文本课文

汪婧祎

阅读
——语文教师成长的基石

汪婧祎

现实中,许多人好奇名师成长的秘密。其实,名师的成长没有捷径,无非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直提倡并践行的阅读、反思、实践。从这个角度讲,与其一味模仿名师的讲课方式,执着于背诵名师的授课教案,不如从根本的成长路径开始,在阅读中丰盈和充实自己,在阅读中系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阅读 语文教师 成长 余映潮

一、深入阅读——自己会阅读以及教会学生阅读

阅读余映潮先生,其实也是在阅读一本厚重的书,给了我关于教师成长的方向和极大力量;而阅读余映潮先生的书,则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好的阅读能力对一位语文教师的重要性。

语文老师,面对文体、内容各异的教材,首先要做的是和课文死磕,正如余映潮先生自己所说“在漫长的时日中,有一项活动陪伴着我,那就是把玩教材”。但归根结底,“把玩”其实是和阅读死磕——自己会阅读以及教会学生阅读。

在余先生出版的众多书籍中,我们总能看到和“读”相关的字眼——“熟读”、“选读”、“品读”、“精读”、“美读”、“比读”、“速读”、“多角度阅读”、“研读”、“略读”、“学读”、“析读”、“诵读”、“辨读”、“认读”、“说读”、“演读”、“吟读”、“译读”等等。

“阅读”是一种综合能力,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在阅读余先生书籍的过程中,我也在反复思考和敲定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在阅读上的主要前进方向。

二、赏读——读出妙处

教师在授课时,对于一篇课文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欣赏式阅读即在读教材时,能发现此篇文章的亮点。比如,在余映潮先生的欣赏阅读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亮点为整体构思方面的“两块式结构”、描写之美等;《中国石拱桥》的亮点为“总分式”的结构与顺序、选例技巧、段落结构模式等。一篇课文的亮点可能是选材上的,结构安排上的,具体手法上的,遣词造句上的。总之,不同的亮点给了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借鉴和提高的绝佳范本。

三、多角度阅读——读出丰富

人因为受到个人阅读习惯和阅历的影响,往往在阅读时会特别关注自己习惯的角度,而忽略掉一些自己不熟识的角度。而多角度阅读让我们从不同的维度和层次走进文本、吃透文本。在余先生的教学案例中,经常会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赏析一段、几段或一篇文本——以《背影》为例,就文本的第六段,余先生给出了大概15个研读角度。我们不难想象,如果在课堂上长期进行类似的多角度阅读,那学生在未来的自读时光中,也一定能读出文本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四、精读——读出细腻

精读,就是细细地、反复地阅读,揣摩与体味文中的词、句、段、思路、手法……如果说多角度阅读给学生提供了阅读鉴赏的切入口的话,而在多角度阅读基础上开展的精读活动则使学生具备了细腻的感知、感受和深入文本的能力。比如在《小石潭记》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用带“清”字的二十余个形容词来品析课文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技巧。而在《云南的歌会》的教学设计的“活动之三”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在昆明乡下”这一段就内容和手法等方面进行了细腻的品读,使学生很细致地了解了何谓“点面结合”、“情景交融”等内容。精读的能力为学生在阅读上打开了另一扇门——一扇细腻地感受文本,甚至生活的能力。

五、深读——读出深刻

深读的能力应该是教师能够站在个人和学生生命成长的角度去解读、研读文本——或是深刻的的思想,或是具有启迪性的哲思,或是教师和学生生命成长需要的内心的力量等。比如在《背影》的教学设计中,余先生对三个“爬”、四个“终于”、三个“嘱”进行了深入地研读,使学生在对描写细节的把握和鉴赏中,站在同理心的角度,更深刻地理解了文本中甚至生活中的那些看似不经意却蕴藉着深情的亲情细节。

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来说,深读的能力可能要求得更高,比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关于生命的残忍和被迫害的思考;《归去来兮辞》中关于陶渊明在不甘、彷徨和犹疑中如何做出人生选择的思考。

如果赏读、多角度读、精读需要的是教师阅读的广度和细度的话,而深读需要的是教师自身以及阅读时所站的高度以及所具备的深度。

六、结语

阅读,是教师和学生打开文本的最佳钥匙。这也正如余映潮先生自己所说——教师只有真正把课文读透了,才能设计出比较理想的教学方案。教材研读,是一切阅读教学设计的基础。确实,是深刻的、细致的、甚至是别出心裁的课文研读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有血有肉,灵魂丰富。笔者认为余先生笔下的阅读是一种备课和教学的理念,更是一种方法和能力。这能力,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毕竟,阅读和生命有关,也和未来有关。这生命和未来,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自己。

[1]钱爱芙.语文教师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3(05):33~36.

[2]廖照兴.语文教师阅读与专业自主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3]丁慧琴.语文教师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要素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7):262~263.

[4]申保华.优秀语文教师的阅读生活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4.

[5]常利民.阅读:语文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猜你喜欢

多角度文本课文
多角度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一道三角函数问题的多角度思考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多角度写好读后感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