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2017-11-24杨婷婷

长江丛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理论课民办高校

刘 芳 杨婷婷

对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刘 芳 杨婷婷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民办高校管理学生的重要手段和学生人格塑造的主导力量。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有力条件,用党十八大以来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充实课堂,保证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从教学客体来说,需遵循青年学生学习规律,把握学习特点;在教学主体上,需加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学环境上,需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物质和政策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 民办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实效性

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民办高校734所(含独立学院275所),比上年增加6所;招生177.97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在校生610.90万人,比上年增加23.75万人[1]。高校总数、招生数较之去年都有所增加。做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为人处事能力,更需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高校思想道德理论课,作为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学习的主渠道、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学生人格塑造的主导力量,增强其教学实效性更显得及其重要。

所谓实效性,是指实践活动的预期目标与结果之间的张力关系,是实践活动结果对于目标是否实现及其实现程度,亦即实际效果问题[2]。当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较之以前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随着现实主客观因素的变化,教学的实效性并没有随之提升,使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不能完全实现。基于民办高校自身和生源的特殊性,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客体、教学主体和教学环境四个角度出发,对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提出四点思考。

一、在教学内容上,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需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保持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首先必须保障教材的与时俱进。这就要求在选用教材上,必须选择权威教材、选择最新版教材,比如高等教育出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不少高校教材选用上并非选择权威教材或者并非最新版教材,这些都会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保证教材内容的与时俱进,要求必须把十八大以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穿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过程。当代青年大学生都已经是“97后”,他们成长于“互联网+”的后现代社会,他们年轻而有活力,智商高、情商高、创新力强、求知欲强,对手机、电脑有着高度的依赖感,对社会矛盾、政治事件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和关注度,有些新提法、新观念可能在教材上没有出现,他们在互联网上就已经了解到。如果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陈旧老套,必然无法引起学生兴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极大便利,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青年学生“真听、真信、真用”的课程。

二、在教学客体上,遵循学生学习规律,把握学习特点

认识——情感——践行,这是个体进行具体理论学习的基本规律。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这个规律。

首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系统化教育。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比如,我们经常讲理想、说人生观,但问同学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人生观,几乎没有同学能答出来。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再停留表面和自以为然,带领他们进入他们更多未知的知识领域,才能吸引学生更多的关注思政课。大学里的普通现象是学生对专业课非常重视,而对思政课相对“随便”,就笔者教学经验和同学访谈中得出重要一个原因就是觉得思政课没有什么内容可说,都是大道理,从小到大一直听、一直学、自以为都知道。因此,思政课的实效性的提高必须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高度。

其次,培养学生提高自我思想道德修养的意识。这种意识的培养是我们在以往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忘记了个体对所学知识的认可度和接受力,具体表现为:成为一个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的人是否成为他们内心的呼唤、主观的需要。只有这种愿望非常强烈时,大学生才可能知行合一,自觉地去学习道德知识、并用所学的德育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说服、榜样、锻炼、陶冶、表扬、奖励与批评等方法,都是提高自我思想道德修养意识的有效途径。这种内心的自觉、自省,是提高当代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关键所在。需要提到一点的是:在培养学生提高自我思想道德修养意识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一个具有主观独立性的主体,引导其进行自主思考和分析。运用案例法、讨论法、情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公共场合的表达能力。只有这种自主观念的激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才能带动思想道德修养意识的提高。

最后,重视道德行为的践行。当前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最大尴尬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知行不统一,我们的思政课一直是“活在”课堂上的45分钟,而不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从小就接受德育教育其道德修养却仍常常饱受诟病,亦是我们一直强调要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根本原因。因此,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意义非常必要,其他专业课程教学、家庭熏陶、社会实践等各个机构、媒介应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三、在教学主体上,需加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结合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能发挥主要教育作用的仅有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由于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繁忙,且大都并非思想理论课专科出身,因此思想道德修养教育重担最终还是由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挑起。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却还待提高。

首先,自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和文化知识,更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的作风。只有以良好的综合素质展现在学生面前,才能树立教师威信、显示人格魅力,在学生中产生向心力和感召力,从而让学生在耳闻目染中自然而然的提高自我修养。现阶段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老师的总体水平还是有待提高,专业水平、道德修养、言行举止等方面做的不够,未能给学生起到表率、榜样作用,无法做到“为人师表”。

其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未能完全把握。作为高校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老师高高在上、学生唯唯诺诺的旧习,只有从学生的思想行为状况出发,了解学生、认识学生,用民主、平等、相互尊敬的态度对待学生,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践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让思政课进入脑、驻入心,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现阶段“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还经常性存在,严重影响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再次,民办高校专职思政老师数量偏少。2008年10月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按不低于师生1比400的比列配备,课堂规模应控制在100人左右。结合民办高校的现实条件,大部分学校都达不到这个要求。解决问题的措施的常用方法:招聘兼职老师。这些兼职教师有的是行政人员,非专科出生,理论功底有限;有的是在校研究生,教学水平急需提高;有的是其他学校教师,缺乏基本的责任感;有的是退休的老教师,一些教学理念得不到现代青年的认可。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教师队伍教学质量良莠不齐、无法保证教学效果。

最后,教师与学生关系脱离较严重。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特别强调教师要多关心学生,增加师生的沟通、交流、互动。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留在课堂上的讲授,更应该进宿舍、进生活。这样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显示出影响力。可现实中,很多老师上课机械讲课,下课夹包走人,几乎没有课下的教与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大都合班教学,近百来人的课堂,一学期下来,师生互不认识已成常态。师生关系淡化也成为导致思想政治理论难上、教学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拥有一支道德修养素质高、教学科研水平强、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师资队伍整体稳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队伍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保障。为此,扩大教学队伍、提高教师待遇、鼓励在职培训或进修学习、增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是当前我们很多民办高校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在教学环境上,需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物质和政策保障

民办高等学校是一个自筹经费、自负盈亏、自主办学的高等教育机构。在我国,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是由学费支撑办学,教育成本分担主体单一,学费几乎是学校的唯一经费来源。由于经费问题,很多学校合班上课、扩音设备短缺、思政方面的报刊、书籍、资料匮乏、取消实践教学、压缩思政课课时等等问题,直接导致相关教学无法展开、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办学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瓶颈”。民办高校需不断努力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经费投入,同时也可以借鉴日本、美国等国家的经验,增加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多渠道增加民办高校收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民办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与否,也是影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非常重要因素。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众多会议上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特别是去年从中央层面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总书记明确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在中央如此重视的情况下,不少民办院校的领导层面却并没有紧跟中央的脚步、相应中央的号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民办高校被边缘化、被忽视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改善。因此,加强民办高校领导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各级省委加强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监督,是当前急需要做的工作。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德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不仅为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明确了教学目标。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民办高校自上而下,应树立全局意识、大局意识,以学生为本,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水平、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的不断提高。

[1]教育部.2015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moe_633/201407/171144.html.

[2]张士海.疑难问题解析为主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2,9(212).

(作者单位:安徽外国语学院)

本文系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立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作用及促进途径研究”(编号:2015jyxm439);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编号:SK2016A0435)阶段性成果。

刘芳(1983-),女,安徽宁国人,安徽外国语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杨婷婷(1986-),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外国语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理论课民办高校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论荀子虚壹而静道德修养方法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